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近日,2018十大流行語公布,許多網友看了後紛紛表示「太眼熟」,完全就是自己日常聊天時常用的詞彙。
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公布2018十大流行語:命運共同體、錦鯉、店小二、教科書式、官宣、確認過眼神、退群、佛系、巨嬰、槓精榜上有名。
這些是在《咬文嚼字》編輯部2018年度的流行語評選活動中當選的。一經公布,頓時引起網友熱議。
其中,「錦鯉」一詞來源於2018年國慶期間支付寶官方微博開展的抽獎活動,抽中的人為「中國錦鯉」,吸引300多萬次轉發。10月7日支付寶揭曉了抽獎結果,幸運的「中國錦鯉」獲得了「中國錦鯉全球免單大禮包」。「錦鯉」立馬走紅, 網絡上掀起了轉發配有「錦鯉轉運」「錦鯉祈願」「錦鯉保佑」「錦鯉還願」等文字的錦鯉圖像的熱潮。「錦鯉」於是成為「好運」的象徵。
據《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介紹,與往年相比,2018年是流行語的「小年」。除了政經類語詞如「命運共同體」,普通語詞的「火爆」程度與前幾年相比似乎有所下降,在全社會範圍內「火爆」、受全民關注的流行語數量較少,似乎都是「局部流行語」,在一定群體中流行。他認為,可能是這樣幾個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交流工具的變化。以前大家都用微博,微博是個相對開放的平臺,大家都可以上去發言,能充分發揮網民的語言智慧。而近幾年大家都用微信,微信強調隱私保護,是相對封閉的交流平臺,交流一般限於好友之間,或在群裡交流,大家或直接或間接認識,也有不少顧慮, 難以充分發揮語言智慧。
其次,社會治理體系相對完善,突發公共事件相對減少,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也相對成熟。如「躲貓貓」「反正我信了」「釣魚」等源於社會公共事件的語詞相對減少。
再次,網民越來越成熟,發言越來越理性,文明度也在不斷提高。如「屌絲」之類的非理性、不文明的語詞,也在不斷減少。
年度流行語通常簡潔明了地概括了當年度的重要事件。而隨著網絡文化的日漸活躍,誕生於網絡熱點事件的流行語層出不窮。這些網絡現象被熱議、被關注,又被總結成易於傳播的詞彙,在網絡上大面積傳播,從而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乃至改變了日常用語習慣。每一個久經考驗的流行語的誕生,都是網民創造力的體現,同時也展現了語言本身所擁有的旺盛生命力。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