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能否出門不重要,貓的生活環境需要劃分功能區域

2020-07-14 貓咪說Cattosay


貓能否出門不重要,貓的生活環境需要劃分功能區域

無法出門的貓,真的會感到痛苦麼?這是動物心理學家近些年研究的焦點問題。在學術界出現了兩種涇渭分明的觀點。

第一派學者以動物學中的自然學派為主,他們多認為無法出門會導致貓出現不健康。尤其高層的封閉樓房空間,會對一些貓不利。因為這一派學者如今主要集中於德國、北歐等國家區域,所以這些地方的養貓標準也會側重於這一種理念。

第二派學者則堅持數據測量,通過檢查貓體內應激激素水平等情況,得出了另一種結論:能否出門並非影響貓健康的核心因素,更重要的是貓生活環境的整體質量。在美國和日本,這一類學說更為流行。

貓能否出門不重要,貓的生活環境需要劃分功能區域

動物學並沒有脫離市場

鏟屎官的生活狀態,對貓的影響很大。而區域內大部分鏟屎官的生活模式,最終會影響到地區內動物學研究的方向。

以德國為例,在德國許多鏟屎官居住在單獨的房子之中,這就決定了動物學家在研究家貓時,會基於這樣一個固定的且可以出入的空間展開。貓不僅能隨時出去,而且一些鏟屎官家的小院本身足以讓貓運動。

這也導致自然學派在德國的興盛:自然的養貓方式以及把自然肉食當做貓的主要食物。生骨肉餵貓的方法,如今最為成熟的體系依然源自德國。和英國的模式不同,德國的生骨肉體系並不強調鵪鶉等小動物的作用。這一體系更重視以鏟屎官平常進食的肉食種類,高效地演變為貓的自然食物。

和德國相似,英國的貓行為學家一般也會基於鏟屎官的生活狀態來展開研究。這些貓也可以隨時出去,而英國的社區文化又進一步影響了這些貓。同一個社區之內的家貓,一般會在晚上相聚,而這些貓的鏟屎官其實都是鄰居。

貓能否出門不重要,貓的生活環境需要劃分功能區域

與德國和英國的養貓方式相比,日本則有所不同。在日本,一開始自然學派的動物學家很多。但隨著更多的養貓者開始進入東京大阪等城市並選擇了狹小的日式公寓等環境居住,新的動物學研究也開始出現。

15平米的空間也可以將貓養好,成為了一些新的聲音。不過寵物用品商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一些所謂的可以幫助鏟屎官獲得更大養貓空間的東西應運而出。比如一些多層的貓籠,或者一些架起來的貓箱。

在日本,兩種動物學派依然存在爭論。在東京和大阪之外的地方,許多鏟屎官依然是在鄉村或者單獨的房子之中養貓。這很像德國的模式,這些貓可以隨意出門玩耍。

但是在東京等城市之中,隨著人口的增加,更多的人無法獲得單獨的房子而是選擇了高層住宅。而複雜的交通會讓出門的貓遇到更大難度。所以奉行「純家養模式養貓」的學者也開始增加。

與之形成明顯差異的則是北歐。在北歐的一些地方,人們也會選擇高層住宅,但都會在陽臺或者窗戶處留下貓走廊。這種貓走廊可以方便貓從三層左右的地方走到地面,當貓想回來時也可以原路走回。

之所以這些地方可以採用這種模式,是因為這裡的交通人少車少,也很少出現抓貓去做莫名其妙事情的古怪傢伙。

之所以講述了不同地方動物學理念的差異,其實是要明確一個事情:並沒有最正確的養貓方法,我們需要探尋的是最適合所在環境的養貓方法。當鏟屎官決定養貓時,先要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一個客觀的了解,並制定養貓方案。

狹小空間要給貓分區域

無論你是擁有單獨的房子,還是生活在高層之中,其實你都可以布置一個適合的養貓空間。一般而言你需要考慮的有三個核心問題:空間大小、採光對貓的影響以及貓所需要的功能區域。

容易被忽視的其實是貓的功能區域。在一些空間較小的地方,鏟屎官會將貓食盆、貓砂盆、貓休息處集中放在一平米左右的區域內。其實這會增加貓的壓力。

貓能否出門不重要,貓的生活環境需要劃分功能區域

一種很便捷的方式,是將貓的區域分為四個:進食區、活動區、休息區、貓砂盆。每個區域並不需要很大,但是你需要將不同的區域間隔開並布置一段距離。

貓的進食區不必超過0.5平米。你可以採用多個進食地點的方案來解決空間小的問題。無需將水盆食盆都放在一個小空間裡,你不如將這些東西分散放在走廊、客廳角落或者沙發邊上。

貓的活動區可以直接選擇客廳的空間,或者是鏟屎官臥室的空蕩處。其實2~3平米的大小足以。貓並不是高度依賴奔跑的動物,貓需要的其實是跳躍。你只需要讓貓獲得足夠跳躍的空間,便可以保證貓的鍛鍊效果。

貓能否出門不重要,貓的生活環境需要劃分功能區域

貓的休息區不需要過大。太大的空間反而讓貓不安,一般是貓長度的平方面積即可。其實你需要在高度上動腦筋,讓貓在低中高三個層面都能找到適合休息的地點。

貓砂盆一般需要一平米的區域。這是因為貓砂會被貓帶出,而貓在使用貓砂盆後,貓爪上會有較濃鬱的氣味,此時這一平米的區域會成為貓清理貓爪的地點之一。在這裡放置墊子或者較粗糙的布都可以幫助到貓。因為每隻家貓一般需要2個貓砂盆,所以你需要拿出2平米的區域來安排貓砂盆。

在空間很小的時候,你可以每隻貓只用一個貓砂盆,將貓砂盆放在牆角可以節省空間。但圍繞貓砂盆依然要保留至少半平米的空閒區域。這是為了方便貓轉身。如果這裡過於狹窄,一些貓會感到壓力。

貓能否出門不重要,貓的生活環境需要劃分功能區域

如果你的貓可以出門,那麼貓會自己在外面找到這些功能區域。其實貓適應環境的能力很高,鏟屎官只需要確保貓的生活面積超過15平米並且功能區域齊全,便可以讓貓基本處於安閒的狀態。

不過在15平米遮掩的限度時,你需要非常注意空間內的通風。空氣流通可以緩解狹小環境帶給貓的壓力。如果將貓完全放在狹小而不通風的區域內,貓確實會出現一系列情緒問題。

貓能否出門不重要,貓的生活環境需要劃分功能區域

相關焦點

  • 徵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空氣品質功能區劃分原則與技術方法...
    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完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我部將對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空氣品質功能區劃分原則與技術方法》(HJ 14-1996)實施情況開展評估。附件: 《環境空氣品質功能區劃分原則與技術方法》實施的相關問題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1年1月6日(此件社會公開)部內抄送:生態司、大氣司、環評司、監測司。
  • 男子懷抱3隻貓出門,誰看了不想說一句:這得是啥家庭條件呀
    很多人以為養貓其實挺輕鬆的,貓咪個頭不大吃的應該也不多,還不用帶出門遛彎,簡直就是懶人福音呀。事實上相對於狗狗,貓咪算得上是需要「富養」的寵物,不僅身子骨脆弱,別忘了這貨可是個純肉食的動物,肉多貴呀。這位男子帶著自己的3隻貓出門了,不同於其他人,這名男子是直接將3隻貓全部擁在懷中,走在小區裡那回頭率絕對的。男子懷中的這3隻貓是乳色英短,很多人都會誤以為是橘貓,別說這3隻貓養的都是挺圓潤的,看這位鏟屎官也是挺吃力的樣子,只能說臂力不錯呀。誰看了這樣的畫面不想問一句:這到底是啥家庭條件呀,養了3隻大橘!簡直是赤裸裸的炫耀呀。
  • 男子懷抱3隻貓出門,誰看了不想說一句:這得是啥家庭條件呀
    很多人以為養貓其實挺輕鬆的,貓咪個頭不大吃的應該也不多,還不用帶出門遛彎,簡直就是懶人福音呀。事實上相對於狗狗,貓咪算得上是需要「富養」的寵物,不僅身子骨脆弱,別忘了這貨可是個純肉食的動物,肉多貴呀。看一隻貓的狀態就可以看出平時主人有沒有在用心養它,所以貓咪可是咱們鏟屎官的門面呀。
  • 理想的貓咪生活環境很重要,可以降低貓咪惱人行為,需如何布置?
    摘要:理想的貓咪生活環境很重要,可以降低貓咪惱人行為,需如何布置?在單貓家庭或忙碌的獨居上班族家庭中,經常出現年輕貓咪過於依賴的狀態,主人出門和回家時,貓咪會不停用叫聲引起注意,久而久之,發展成了過度喵叫的問題。這是因為長期單調、缺乏變化的室內生活,無法滿足貓咪巡邏、打獵的需求。白天貓咪獨自看家的時間過長又無聊,只能期待主人回家後才能互動。
  • 養貓不需要遛?那你就想錯了,出門遛貓的好處比待家裡還要多
    很多鏟屎官都以為貓咪是個圈養的動物,不需要像狗狗一樣天天出門散步,家裡的空間已經足夠它們玩耍了。這你就想錯了,雖然貓咪體型較小,但是天天讓貓咪待在家裡,對貓咪是沒有好處的。養貓不需要遛?那你想錯了,出門遛貓的好處比待家裡還要多。
  • 一輩子不讓貓出門,貓會不會得抑鬱症?
    現在養寵物貓的人越來越多,不過不像以前在農村的那种放養,生活在城市裡的人,養了寵物貓,就只能將貓咪放在自己的家裡,那麼如果一輩子不讓貓咪出門,它會得抑鬱症嗎?關於這個問題,小編也思考過,自己家的貓咪經常獨自待在家裡,看它望向窗外孤獨的背影,我就在想,它是不是很想出去玩?
  • 養貓的幾個知識點,避免走入養貓誤區,更容易營造好的環境
    現在養貓狗的人可以說是越來越多,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主人都知道貓的一些特性,以至於在養貓的過程當中會出現一些不當的問題。就比如說貓相對於狗沒有那麼強的服從性,也因此一些主人會認為貓不聽話的時候,就需要教訓它們。甚至有些人還想要動用武力來讓貓變得更加聽話,這樣的行動真的正確嗎?
  • 貓不出門就不用驅蟲?當心害慘你的愛貓
    養貓這麼多年,總碰到有朋友問谷主說,我家貓平時也不出門,不需要驅蟲了吧。,就不需要驅蟲?很多人會覺得自家貓養在家裡,只要不出門,哪來什麼蟲子,自然就不用浪費錢去驅蟲。雖然貓平時不出門,但鏟屎官卻每日出門。蟲卵的傳播力極強,很可能藏在鏟屎官的衣服或鞋子裡,被帶回了家。
  • 貓的飼養小竅門《動物也需要規律的生活》
    飼養寵物貓的人貓是比較容易飼養的家庭寵物,幾乎在所有的環境中它都能找到快樂。養貓煩惱的事兒很少但也不是沒有,因此在打算養貓之前要考慮好貓需要什麼,以及未來15年你的日常生活由於貓的存在會發生哪些變化,這是非常重要的德國有500多萬個家庭養貓。他們並沒有為這樣或那樣的顧慮嚇退,相反他們把自己的生活與養貓融合在一起。
  • 家貓總是恐懼出門,你知道貓在恐懼什麼嗎?如何幫貓減輕外出壓力
    純室內飼養的家貓總是害怕出門,但是疫苗注射、體檢、絕育、生病醫治以及洗澡美容等總是需要將貓從熟悉的家中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進行。在外出的途中,陌生的環境、氣味、街道上各種嘈雜的聲音總是讓貓緊張不已。同時,抵達醫院或者寵物護理中心之後,醫院內陌生貓咪和其他小動物的的氣味總是讓貓倍感壓力。因此,不少貓會因為外出出現應激反應。
  • 家貓總是恐懼出門,你知道貓在恐懼什麼嗎?如何幫貓減輕外出壓力
    純室內飼養的家貓總是害怕出門,但是疫苗注射、體檢、絕育、生病醫治以及洗澡美容等總是需要將貓從熟悉的家中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進行。在外出的途中,陌生的環境、氣味、街道上各種嘈雜的聲音總是讓貓緊張不已。同時,抵達醫院或者寵物護理中心之後,醫院內陌生貓咪和其他小動物的的氣味總是讓貓倍感壓力。因此,不少貓會因為外出出現應激反應。
  • 我家貓不出門也需要驅蟲嗎?
    樂樂總會收到鏟屎官提出的這種問題:我家貓不出門也需要驅蟲嗎
  • 遛貓有絕招!帶貓咪出門需要注意什麼?
    如今大部分被家庭飼養的貓咪都適應了室內的生活,變得不愛外出活動。很多嘗試過帶貓咪出門玩耍的主人們通常都會發現,貓咪一出門就不肯走路了,長期不帶貓咪出門活動又怕貓咪一不小心就變成了肥宅。那要怎樣才能讓貓咪適應外出呢?帶貓咪出門需要注意什麼呢?
  • 貓出門用什麼樣的貓包?
    ( 4)出門遛貓一般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貓咪才能適應和鏟屎官一起散步。( 5)帶貓串門/逛街/寵物聚會這個是目前短視頻平臺最火的一個主題,不建議大家這麼去做。先來一個常見的行為,那就是用這種透明的貓包。這種貓包有三個非常大的問題:( 1)透氣性非常差,只有6-9個小孔。( 2)天氣熱,透明的材質會導致貓包裡特別特別非常的悶熱。( 3)貓咪對於陌生環境本身就是很害怕的,背著這種透明貓包出門,想躲也躲不了。
  • 遛貓易對貓咪產生刺激,做好三點準備後才可嘗試帶愛貓出門
    大家都知道遛狗,對於遛狗這件事情大家也都是特別的喜歡,因為遛狗除了能夠起到鍛鍊的作用,更重要的就是在遛狗過程中和其他鏟屎官之間的互動。像網友就總結了遛狗的好處,包括有:對主人而言,可以定時運動,有助於健身減肥;生活變得更有規律;放鬆身心,消除壓力;擴大生活圈子,認識更多的朋友。
  • 溫馨和睦的環境對貓重要嗎?
    其實我們從生活中就能所知一二,貓咪好像比人能更快地感知到某些情緒。說一個三橘家裡曾發生的事情吧:有一次我姐姐一人在家,因為某件事情崩潰大哭。這時,如果怕貓的人因為擔心被抓傷而先緊張起來,那麼這種不安也會對貓形成一種壓力,使貓的戒備心增強,變得難以接觸。貓咪在承受精神壓力時,全身肌肉都會緊繃:尾巴直挺挺地豎著,尾尖不停地搖擺,四肢也會繃得筆直。
  • 如何把帶貓出門?
    為什麼有人遛狗,沒有人溜貓?因為貓沒有安全感啊。要是被強迫離開熟悉的環境就會抓狂。
  • 「高高興興帶貓出門洗澡,再見貓時貓卻死掉了」
    最近,一連看了好幾個貓出門洗澡出事的新聞。主人傷心,貓貓特別可憐。所以今天非常想跟大家聊一個話題:該不該帶貓出門去洗澡?先看第一個新聞,是一隻叫香菜的貓貓,主人從小把貓養大,今年3歲了。每天和主人相互陪伴,等主人回到家,它會跑上去蹭蹭主人,歡迎回家。
  • 貓不出門怎麼會得耳蟎?
    貓不出門怎麼會得耳蟎?貓的身上本來就帶有一些寄生蟲,當貓咪的體質下降之後,蟄伏的寄生蟲就開始大量繁殖,就有可能患上耳蟎。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鏟屎官或者別的寵物從外面帶回來的耳蟎傳染物,傳染給了貓咪,所以貓咪才長了耳蟎。
  • 鏟屎官要注意了,貓咪需不需要剪指甲,那要根據生活環境來判斷
    哈嘍大家好,我是聚眾擼貓的首席內容瞎編官,貓語八級的油條子。俗話說養貓的人身上沒幾條貓爪印,是一個不合格的鏟屎官。通常由於鏟屎官在擼貓的時候,可能不小心弄疼貓咪,所以被它們抓傷。這其實也是在貓圈比較有爭論的一件事,貓咪到底需不需要剪指甲呢?首先從貓咪健康的角度來說,沒有直接證據表明貓咪是需要剪指甲的。在農村裡,貓咪都沒有剪過指甲,但是依舊過得很好。所以油條子我覺得,貓咪需不需要剪指甲,要根據它們生活的環境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