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一翻開石塊,就能看到鼠婦,初中生物老師讓我們抓鼠婦做「鼠婦趨暗怕光性」的實驗,對這個小昆蟲比較熟悉。
好久沒有看見了,今天在辦公室,聽到同事說有蟲子,趕緊捉來看看。發現和鼠婦像,但又不像,鼠婦不會捲成球。
問了問朋友,知道這叫「卷甲蟲」,查了關於他們的資料,我們一起學習一下。
鼠婦蟲雖為文獻中提到的藥材,但現行藥典並未收錄,我們了解一下,不建議使用哦。
鼠婦蟲為我國傳統中藥材,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歷史,具有破瘀消癥、通經利水、解毒止痛的作用.
用於久瘧、血瘀經閉、癥瘕、小便不通、驚風、牙齒疼痛、鵝口瘡等。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鼠婦蟲對癌性疼痛具有較好治療作用,廣泛用於多種疣性皮膚病的治療。
鼠婦,又名潮溼蟲、西瓜蟲、蒲鞋蟲等,有2個品種,分別是潮蟲科動物鼠婦,和卷甲蟲科動物普通卷甲蟲的乾燥全體。
具有破瘀、利水、通經、解毒、止痛等功效,但文獻沒有明確鼠婦與卷甲蟲功效是否一致。
市售鼠婦藥材一般為以鼠婦為主,混有不同量卷甲蟲的混合品。
實驗研究表明二者外觀性狀差異明顯;薄層色譜顯示二者所含化學成分種類基本相同,成分含量差異不大。
而含量測定顯示:二者水及醇浸出物含量基本一致,故鼠婦2個品種的功效基本一致。
鼠婦與卷甲蟲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習性基本相同,它們都喜歡生活在潮溼、溫暖以及有遮蔽的地方。
例如肥堆中、枯枝爛葉或圓木下、碎石下,在樹皮和舊牆的裂縫中更為常見,也是溫室、花房裡常見的種類。
居民區陰暗潮溼的角落:牆角、垃圾箱、儲藏室,也是它們經常出入的場所。
它們以植物枯葉和有機物碎屑為食,也危害植物,尤其是居住在室內的種類,常常危害盆栽的花木。
它們喜好在夜間活動,在它們經常出入的地方,如枯枝爛葉下面或翻開小石塊,常會發現大量的個體。
它們在受到驚擾時的反應不同,鼠婦遇到危險時,會迅速逃離現場;
而卷甲蟲的反應則是很快捲曲成球,當它認為危險已經過去時,再伸展開身體逃離現場。
形態上,鼠婦背腹較扁平,背面稍有隆起,卷甲蟲背面甚為隆凸;
鼠婦一般在整個身體的背面包括頭部,都有疣狀的突起,很粗糙;卷甲蟲的體表光滑。
體色,鼠婦的體色一般為淺灰色,卷甲蟲的體色一般為鐵灰色,較鼠婦的體色深。
雖然鼠婦與卷甲蟲同屬於等足目潮蟲亞目,形態特徵、生存環境、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它們是屬於不同科的動物。
這次先說卷甲蟲,下次尋找到鼠婦,再拍照,詳細說鼠婦。鼠婦家族也是很龐大呢。
小時候以為蛇,魚,螞蟻只有一個種,後面發現中國地大物博,每一個物種細分下去都有好多好多種類。
聲明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參考文獻
[1] 康四和 樂稷 江珍玉 鄧海英 中藥鼠婦蟲品種考證及藥材種類鑑定 中藥材
[2] 趙京芬 王豔紅 楊柳 牛一功 鼠婦與普通卷甲蟲的鑑別及浸出物測定研究 中藥材
[3] 姜膠玉 淺談潮蟲 鼠婦和卷甲蟲 生物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