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是人體內常見的一種寄生蟲,可能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過打蟲的經歷,就是食用一種被稱為「寶塔糖」的神奇藥物,吃了「寶塔糖」之後,第二天在廁所你就能發現神奇的一幕,這個場景就不多說了。這種回憶主要處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而現在卻很少有這種情況發生了,人們已經不需要再去另外去蟲了,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什麼是蛔蟲
蛔蟲屬於線蟲動物門,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腸內,外觀類似於蚯蚓,繁殖速度極快,而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蛔蟲的感染,會吸收宿主體內的營養物質,造成宿主的營養不良。同時,蛔蟲從蟲卵到成蟲各個階段會轉移到人體的不同器官內,可能還會形成其它傷害。蛔蟲之所以能夠在人體內存存活而不被人體的消化道消化得益於蛔蟲體表的一層保護層——彈性角質膜,這層膜具有很高的物理強度,並且耐腐蝕,同時還很柔軟,這就保證了蛔蟲在身披鎧甲的同時還能夠運動自如。下圖為蛔蟲的橫截面,①部分為蛔蟲的角質膜層
蛔蟲如何傳染至人體內?
蛔蟲又分為很多種,有些蛔蟲生活在特定的動物體內,例如豬、牛、犬等特定禽類體內,而有些蛔蟲是人畜共患的,這些蛔蟲可以在不同動物之間相互傳染。而這些蛔蟲在不同物種之間的傳染主要是依靠蟲卵。
蛔蟲的雄蟲與雌蟲在相遇後會快速繁殖,體內的蛔蟲在一天內甚至可以生產出上千萬枚蟲卵,正是這些數量巨大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蟲卵讓它們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
蛔蟲蟲卵一般會跟隨動物的糞便排出,因此這些蟲卵很容易向外界傳播,通過汙染食物或者水源,感染至下一個宿主體內。當人們不小心使用到這些蟲卵時,則有可能在體內繁殖,生成蛔蟲。在上個世紀末,人們的個人衛生以及環境衛生做得不夠好,因此給這些寄生蟲卵的傳播提供了條件,那個時候的人們基本上都是食用生水,而這些水中很有可能就被一些牲畜或者人類的排洩物給汙染。而現在人們飲用的水基本都會燒開,或者飲用純淨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切斷了寄生蟲感染的最大來源。同時我們在食用肉類食物的時候也不能生食,一定要煮熟之後食用,這個情況不光是容易感染寄生蟲的蟲卵,很有可能就直接感染到寄生蟲成蟲。
所以說,對於阻斷蛔蟲的感染,個人的衛生以及飲食習慣非常重要,現在人們吃前洗手,飯後洗手這些習慣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蛔蟲感染的概率,這也是為什麼蛔蟲的感染存在著這麼一個規律:蛔蟲的分布呈世界性,尤其在在溫暖、潮溼和衛生條件差的地區,人群感染較為普遍。 蛔蟲感染率,農村高於城市;兒童高於成人。這主要是在農村的衛生條件較差,感染率較高,而兒童的個人衛生沒有成人做得更好,隨著現在生活條件的慢慢改善,寄生蟲的感染率變得越來越低,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少進行「打蟲」這種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