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旅行青蛙在微博上的大火,越來越多人跟風養起了「蛙兒子」。然而隨著這股熱度的消退,反而有更多人提問:如何殺死蛙兒子?原因無他,不過是養煩了而已。
遙想旅行青蛙在國內大火之時,無數人被這款遊戲清新可愛的畫風所吸引,又因為「蛙兒子」每次旅行都會傳明信片帶禮物,讓一眾阿姨粉恍如養了個孩子一般,姨母心爆棚。
擔心蛙兒子出門會餓到,會迷路,會受欺負,每次出門旅行的時候,都會儘自己所能帶最好的東西。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蛙兒子」傳回來的照片總是蹲在草叢或者樹杈上那幾張,而無論你給它帶了好東西還是差的東西,照片都差不多的時候,你的期待感也就一點點的跟著降低,直至慢慢消失。甚至有缺少耐心的「蛙媽媽」直言,出去就別回來算了。
儘管旅行青蛙最初的大火也與這款遊戲佛系的養成特點有關,是都市人嚮往美麗田園生活的一種寄託,然而歸根結底,這只是一款手遊。手遊的特點無外乎生命周期短,用戶粘性不如端遊以及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旅行青蛙這款遊戲經歷過爆火又很快低迷的原因了。
很多人最初玩這款遊戲不過是為了跟風,沒有穩固的用戶粘性,這款遊戲便很容易被玩家所拋棄。同時旅行青蛙這款遊戲雖然定位是放置類遊戲,但是從查看圖鑑,圖冊,到給「蛙兒子」準備行李,兩三分鐘足夠,除了新款的明信片,玩家很難得到最直觀的遊戲樂趣。而以手遊正常的2-3年的壽命來說,旅行青蛙短短幾個月的大起大落,可以算是一款短命的手遊了。
然而,眼見旅行青蛙這款遊戲就要涼涼,我們卻迎來了阿里遊戲買下旅行青蛙版權的消息,這著實令人驚訝。且不說有馬雲「不做遊戲的」flag立在前面,就算是阿里遊戲野心勃勃的想打算打造「蛙兒子」的「中國行」,可是,阿里又如何能保證用戶不會像現在這樣,在明信片都收集的差不多了過後,繼續審美疲勞呢?
再說,就連做出這款遊戲的日本hit-point公司都沒想到這款小遊戲能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本身旅行青蛙這款遊戲在日本國內並不算火,誰知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後,竟然戳中了廣大都市玩家對於佛系生活嚮往的痛點。要知道,這款遊戲的下載量的98%可是來自於中國市場。
不知阿里遊戲此番作何考量,畢竟一個不賺錢的項目是不會有人傻傻的主動上前去洽談投資的。除了旅行青蛙的中國化,阿里也表示將在周邊產品上,與阿里自身平臺的結合上去營銷旅行青蛙這款遊戲。所以在此我們是否能大膽猜測一番,是不是中國版的旅行青蛙,「蛙兒子」帶回來的除了明信片、特產和抽獎券以外,還能帶回淘寶的優惠券、天貓的購物券這些頗具阿里特色的產品呢?
不過憑藉阿里的出色的營銷能力,為這款遊戲賦予新的生命也未可知。所以究竟此番這款中國版旅行青蛙是火還是撲,小編還是和廣大玩家一起,拭目以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