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IDFA華語薦片,香港紀錄片獲獎

2021-01-10 騰訊網

2020年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A)於11月18日至12月6日在線上和線下舉行。IDFA是世界上最大的紀錄片電影節,旨在推廣有創造性的紀錄片作品給越來越多的大眾。拋開書本在本次IDFA中以官方媒體身份進行線上閱片和報導。

獲獎名單於11月26日出爐,伊朗女性導演Firouzeh Khosrovani《一個家庭的透射照片》(Radiograph of a Family)獲IDFA最佳紀錄長片獎與最佳檔案創意運用獎。烏克蘭導演Alina Gorlova的《雨不會停》(This Rain Will Never Stop)獲IDFA最佳處女作獎。

在華語片方面,李蔚然導演的《我在家中漸漸消失》在學生競賽單元獲「特別提及」榮譽。

中國香港的一部紀錄片獲長片競賽單元最佳剪輯獎。

此外,彭祖強導演的《難》入圍處女作競賽單元,晉江導演的短片《一天》入圍短片競賽單元。

Frontlight展映單元入圍的有兩部疫情相關的影片,魏丹導演的黑白作《方舟》,以及張僑勇和程工共同導演的《武漢武漢》(之後因技術原因放映被取消)。另外,今年金馬最佳紀錄片《Lost Course》也在其單元展映。

賈樟柯導演的《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和Ai WeiWei拍攝墨西哥2014年綁架學生事件的《活著》(Vivos)入圍大師展映單元。

以下是華語薦片以及完整獲獎名單

編輯:笑意

策劃:拋開書本編輯部

華語薦片

《方舟》The Ark

導演: 魏丹

簡介: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迅速席捲中國。此時,張秀花老人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五個子女每天聚集在醫院,輪流照顧著她。醫院早已放棄了她,子女們卻努力想盡一切辦法挽救老人的生命。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都處在焦慮緊張的氣氛中幾近崩潰,衝突不斷,惡語相加。家庭成員之間的過往與隔閡也逐漸浮出水面,卻無法和解……

笑意短評:★★★★

看到暴風哭泣。這部紀錄片和疫情關聯其實不算太大,核心是一個關於孝心與信仰的故事,「方舟」是一個絕妙的引子,串聯起疫情下的「方艙」與病房內的基督徒們。巴赫的配樂一開始讓我很困惑,後面倒也覺得妥帖。老奶奶痛苦的病容讓我想起爺爺生前在病房裡的模樣,兒子低聲下氣求人幫忙的焦灼,那句「為了母親,下地獄也不怕」,讓人動容。最後老人剛過世時的兒女爭論戲實在太絕了,生活中如此素材都能在紀錄片中呈現的話,可比劇情片精彩多了。

《難》Nan

導演: 彭祖強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美國

簡介:

影片描繪了跟隨與年邁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叔叔難,在三人共處一屋的最後兩年裡。在長長的、緊湊的鏡頭中,出現了一幅三個緊密交織在一起的生活畫面:難和他母親之間溫柔而感人的爭吵,晚上在電視前時間仿佛靜止了,爺爺默默地削蘋果的時間在流逝。

笑意短評:★★★☆

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與溫度。緩慢的節奏沉澱了更多詩意。

《我在家中漸漸消失》I Don't Feel at Home Anywhere Anymore

導演: 李蔚然 Viv Li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比利時

簡介:

導演李蔚然在30歲時離開北京前往比利時學習藝術,當她在聖誕假期期間回家探望家人時,卻出乎意料地產生了如外人般的疏離感受——文化差異讓她與家人和前男友之間的溝通出現了重重困難。身處異鄉時對故土的思念和重返家庭的不適讓她產生了強烈的撕裂感,她在短片中展示了這樣一個失去「根基」的痛苦過程。

笑意短評:★★★★

精準地描繪了留學生們回國的日常心路歷程,幽默可愛。

《一天》One Day

導演:晉江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簡介:

鏡頭跟隨著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一同沿著迷濛的山路慢慢行走。他背著一個袋子,或是背著一袋大米、一捆木材、一大桶水。拍攝者在白天、晚上和深夜,與這位老人一同穿過清新的春天,跋涉過陰冷的冬天。柔和的灰綠作底色,和無言的沉默背景,讓這部作品呈現出一種別樣的感覺——當你在觀看時,能感受到另一個空間逐漸被打開,你能聽到風的聲音、人的腳步聲、鳥的聲音。觀眾在這樣的視角中有足夠的時間思考畫面所跟隨的這個人到底是誰?他要去哪裡?他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只有在他路途的最後,我們才對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笑意短評:★★★★

老人扛著各種東西上山,風霜雨雪,四季更替,似乎是幾十年如「一日」,最後到達山頂的家。一部短片的時間可以讓人覺得很長很長,而這就是一些人的一生啊。

《Lost Course》

導演:Jill Li

製片地區:中國香港

簡介:

本片始於2011年中國烏坎村村民群起反對貪官非法買賣土地的事件。製作時間長達八年。透過人物的命運,劇烈的起落,如放大鏡一般,逐一檢視了中國的政治、社會運動和變革。

笑意短評:★★★★★

一個宏大又複雜的故事,三個小時,歷經多年的追蹤。你當初以為「勝利」的結局,也許正是悲劇的開端。

2020年IDFA獲獎片單

IDFA紀錄長片競賽單元

紀錄長片競賽單元是IDFA的主競賽單元,主要展映成熟導演的作品。從強烈的視覺體驗到私密的肖像,風格和形式的多樣性是每年評選的典型特徵。

【最佳紀錄長片獎】

《一個家庭的透射照片》Radiograph of a Family

導演:Firouzeh Khosrovani

製片國家:挪威、伊朗、瑞士

評審團評語:

《一個家庭的透射照片》,顧名思義,實際呈現了一個家庭的X光片。隨著對政治的不滿情緒的增長,許多人經歷了他們的家庭因意識形態而分裂。Firouzeh通過嫻熟的故事,展示了歷史和革命如何帶來她父母的政治與個人的分裂,父親是世俗的,而母親卻越來越保守。由於外界的力量,家庭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她如此巧妙而又詩意地展示了分裂的政治如何分裂一個房間並永遠改變它,這是電影人的偉大成就。家庭生活的斷裂通過影像、照片和制定的方式被講述出來,讓觀眾也感受到了失落感。

笑意短評:★★★★★

個人家庭角度敘述的伊朗社會變革與割裂。從父親母親相愛、瑞士的婚姻生活開始,溫柔地娓娓道來。房間裝飾變化的呈現,照片與錄像資料的質感,以及聲音與對話充滿溫度的重現,都出色完整地再現了導演與父母最個人的記憶,非常美麗動人。

【最佳導演獎】

《戈巴契夫.天堂》Gorbačovs. Paradize

導演:維塔利·曼斯基

製片國家:拉脫維亞、捷克

【最佳剪輯獎】

《Inside the Red Brick Wall》

導演:香港紀錄片工作者

製片地區:中國香港

【最佳攝影獎】

《Nemesis》

導演:託馬斯·因巴赫

製片國家:瑞士

IDFA處女作競賽單元

處女作競賽單元重點展映為自己首部長片注入心血與靈魂的的新銳電影人的作品。

【最佳處女作獎】

《雨不會停》This Rain Will Never Stop

導演:Alina Gorlova

製片國家:烏克蘭、拉脫維亞、德國、卡達

評審團評語:

這是一部引人注目、拍攝與剪輯都相當精美的影片,通過個人的旅程踏上戰爭的災難,並在歡樂與痛苦的短暫時刻之間震撼著觀眾。這部動人的電影包含了傳統、現代、死亡和前進的力量。《雨不會停》是一個強有力的故事,它不讓我們逃避戰爭帶來的破壞和令人心痛的損失。

【費比西獎】

《第五個故事》The Fifth Story

導演:艾哈邁德•阿卜達拉

製片國家:卡達,伊拉克

IDFA中長紀錄片競賽單元

中長紀錄片競賽的影片把大約一個小時的紀錄片帶入新的領域。這些影片不拘泥於可預測的規則,摒棄傳統的慣例,為想像力開闢新的空間。

【最佳中長紀錄片獎】

《輪》The Wheel

導演:Nomin Lkhagvasuren

製片國家:蒙古

IDFA荷蘭紀錄片競賽單元

IDFA荷蘭紀錄片競賽聚集了荷蘭最優秀的電影人,其中既有知名的電影人,也有前途無量的新秀。

【最佳荷蘭紀錄片獎】

《應對死亡》Dealing with Death

導演:Paul Sin Nam Rigter

製片國家:荷蘭

IDFA短紀錄片競賽單元

IDFA短片競賽收錄一批精選的國際短片,反映一種美學和非常大膽的紀錄片製作方法。

【最佳短紀錄片獎】

《不可饒恕》Unforgivable

導演:Marlén Viñayo

製片國家:薩爾瓦多

IDFA學生紀錄片競賽

未來的電影人都帶著對世界和電影製作的全新看法,聚集在這裡。所有入選IDFA學生紀錄片競賽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在尋找電影的標誌。

【IDFA最佳學生紀錄片獎】

《Boyi-biyo》

導演:Anne Bertille Vopiande Ndeysseit

製片國家:中非、法國

IDFA兒童紀錄片競賽

IDFA也認真對待年輕觀眾,IDFA兒童紀錄片競賽為他們提供最優秀、最有趣的紀錄片。

【IDFA最佳兒童紀錄片獎】

《Shadegan》

導演:Ako Salemi

製片國家:伊朗

IDFA創意運用檔案競賽

由荷蘭聲音與視覺研究所Beeld en Geluid支持的IDFA創意運用檔案競賽,是IDFA向紀錄片製作的支柱之一——檔案致敬的新競賽。

【Beeld en Geluid 「重構」最佳檔案創意運用獎】

《一個家庭的透射照片》Radiograph of a Family

導演:Firouzeh Khosrovani

製片國家:挪威、伊朗、瑞士

相關焦點

  • 2020年,劉小黛的外語和華語十佳電影
    2019年我跑了10個電影節現場,2020年因為疫情,也跑了8個,不包括申請到證件但是最後取消的坎城和柏林電影節。除了我的個人十佳,我也邀請了20位電影工作者評選出他們心目中的十佳外語和華語,其中也有馬不停蹄奔走影展的書本作者們,即將於近期公布最終十佳名單。
  • 2005年《功夫》後,周星馳已經15年沒在香港金像獎上獲獎了
    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無敵是多麼多麼空虛《無敵》【2005年的《功夫》後,周星馳已經15年沒在香港金像獎上獲獎了】 2002年4月21日星期天,喜劇之王周星馳在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成為最大贏家。然而,周星馳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的失意,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從2005年的第24屆《功夫》起,周星馳已經15年沒在金像獎上獲獎了。從2004年的《功夫》之後,周星馳完成從喜劇演員嚮導演的全面轉型。從2008年的《長江7號》開始,周星馳連續導演了《西遊·降魔篇》《美人魚》《新喜劇之王》4部電影,還監製了一部《西遊·伏妖篇》。
  • 新聞丨2020年度十大華語影壇大事件
    艱難的2020,可算過去了,但即便疫情施虐的去年,華語影壇也有大新聞。這年度十大事件,總有一件,你肯定知道。
  • 多部華語作品入圍2020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
    for Dutch Documentary)、學生競賽單元(IDFA Competition for Student Documentary)、Luminous單元(非競賽)、Frontlight單元(非競賽)等7大單元共計90部紀錄片作品名單,其中多部華語紀錄片作品入圍。
  • 2019年華語新電影十佳,我們選擇推薦他們!
    還有不到半個月,2019年就要結束了。每到年底,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年終盤點,是對這一年的總結,也是對這一整年所體驗的光影時光的回憶。那麼2019年的華語電影們,有驚豔到你嗎?和往年一樣,2019年不乏現象級的電影作品。然而,在備受大眾關注的電影之外,也仍然有不少新作值得被更多人關注和了解。
  • "金熊貓"國際紀錄片評選出爐:《袋鼠王》等3影片獲獎
    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攝製的《與全世界做生意》獲得社會類紀錄片大獎,評委組認為這部紀錄片以生動的細節和專業的視角展現了非凡的商業社會,不愧為一部紀錄片佳作。紀錄片製作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部優秀的社會紀錄片最重要的元素是與時代的關係,《與全世界做生意》正是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這樣的關係。人文類大獎則由美國的《世界大戰》獲得。
  • 華語粵語首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你聽過幾首?
    十大中文金曲十大中文金曲自1978年起舉行,由香港惟一的政府電臺"香港電臺"主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香港唱片商會協辦 。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香港流行音樂及其所形成的商業運作體系,包裝制度在整個粵語流行音樂和華語流行音樂中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 2015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徵稿啟事
    2015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是由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聯合指導,上海交通大學研會微博網絡文化工作室主辦的大型文化賽事。除了鼓勵寫詩為自己,大賽還旨在促進校園詩歌創作繁榮,為當代華語詩壇挖掘潛力新星,向社會大眾傳播最新優秀詩歌作品,以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14年5月至10月,被譽為詩歌領域 「中國好聲音」的2014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成功舉辦。
  • 世界最著名的老虎:雖去世3年,影響力仍不減,相關紀錄片又獲獎
    世界最著名的老虎:雖去世3年,影響力仍不減,相關紀錄片又獲獎近日,一部名為《世界最著名的老虎》的紀錄片榮獲印度第66屆全國電影獎「最佳環境獎」。該獎項有著「印度奧斯卡」之稱,在印度電影界的位置十分重要。而說起「世界最著名的老虎」,你會想起哪一隻老虎呢?
  • 2017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完整版】
    德國當地時間2月18日晚,第67屆柏林電影節閉幕,在獎項方面,雖然國產動畫片《好極了》獲得了一致好評,但仍然顆粒無收,張震在《龍先生》的表演也沒有獲得評委的青睞,華語片與演員全部折戟。下面是本次柏林電影界獲獎名單:  好極了  最佳影片《肉與靈》( On Body and Soul )   評委會大獎《菲麗希緹》(Félicité)   阿爾弗雷德鮑爾獎《糜骨之壤》(Spoor)   最佳導演阿基-考裡斯馬基《希望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Hope)   最佳男演員喬治
  • 周浩、王兵、徐童領銜,2010年代10佳華語紀錄片出爐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經過接近一個月的推薦和投票,「2010年代十佳華語紀錄片」終於出爐了:《大同》《塑料王國》《囚》《四個春天》《死靈魂》《克拉瑪依》《老唐頭》《大路朝天》《姑奶奶》《悲兮魔獸》(並列)《少年·小趙》(並列)。
  • 華語音樂20年,最能打的還是周杰倫、陳奕迅
    華語樂壇20年,最能打的還是周杰倫、陳奕迅流媒體平臺的誕生如猶如一場變革,打碎了內容流通過程中地域的藩籬,卻無法輕易抹去地緣文化的影響。透過Spotify平臺公布的2020年全球、香港及臺灣地區的年度榜單,三者對比之後,我們能看出港臺地區華語音樂市場的某些時代特徵,窺探到背後的潮流與變遷。
  • 《寄生蟲》橫掃全球;張律新片開拍,回歸華語電影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14.34億 9香港2019年度票房前十(港幣/美元)。其中,《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成為香港影史首部破2億港幣影片。 1.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2.225億(28.4M) 2.
  • 外媒選影史偉大的101部動作電影,29部華語電影入選,居然沒這部
    其中,有29部華語動作片入選。而這入選的29部影片中,基本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產功夫電影鼎盛時期的作品,2000年以後入選的的電影作品僅6部,而刷新華語電影票房神話的吳京的《戰狼》系列,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均未入選。近十年的華語電影作品無一部入選,可想而知如今華語功夫電影處境確實令人堪憂。
  • 中國(南充)科普微電影大賽落幕 65部作品獲獎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原部長辦公室主任、知名文化學者徐世丕,中央電視臺《大風車》欄目組總導演劉麗娜,資深華人導演、製片人曾皓文,南充市市文聯主席、 市散文學會會長何永康等為65部獲獎作品頒獎。大咖紛紛現身閬中古城曾皓文在香港、東南亞影視圈絕對是一個大佬級人物。曾皓文是資深香港導演、監製、製片人,新加坡籍,在1980年-1983年,曾皓文在香港「麗的電視」「亞洲電視」任編導。
  • 2020 SAIL獎獲獎項目揭曉
    圖為2020新華網 發    新華網上海7月9日電 作為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最高獎項,卓越人工智慧引領者獎(簡稱「SAIL獎」)於7月9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的開幕式上舉行了頒獎儀式。    新華網從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組委會了解到,今年SAIL獎經過初評、複評角逐出入圍TOP30的項目,由SAIL終評專家評審選出2020 SAIL獲獎項目,並形成2020年度SAIL榜單。同時,今年SAIL獎與青年優秀論文獎合作,評選推薦人工智慧領域的優秀論文納入SAIL獲獎項目。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陳杰,商湯科技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為SAIL獎獲獎代表頒獎。
  • 03、04年的華語樂壇有多奇幻?
    《遇見》和《我們的愛》分別是2003年和2004年的華語金曲,這兩年也正好是21世紀以來華語樂壇最奇幻的兩年,有眼淚,有巔峰,英雄輩出,百家爭鳴。 2003年:香港樂壇輝煌不再,臺灣開始接管華語樂壇 八九十年代,香港樂壇引領了整個樂壇的潮流,譚詠麟、張國榮、陳慧嫻、梅豔芳、四大天王、Beyond等人共同築起了那個輝煌的音樂年代。但進入千禧年,臺灣樂壇開始發力,2003年成為真正的轉折點。
  • 我們用「年度十佳」,告別狗日的2020年
    在這個連坎城電影節都被迫停辦的2020年,真正的好電影著實是鳳毛麟角;而要從全年觀看的諸多新片中挑選出「年度十佳」,簡直無異於大海撈針。更何況,很多原定於要在今年亮相的大導演們的作品,也都紛紛被延期明後年才面世。但無論如何,儀式感還是必須要有的。
  • 2020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全片單
    蔡明亮的新作《日子》入圍主競賽,成為唯一一部主競賽華語電影。在柏林70周年之際,我們還可以在主競賽中看到洪尚秀、阿貝爾·費拉拉、佩措爾德、莎莉·波特、菲利普·加瑞爾、凱莉·雷查德等大導演的新作,更有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從2006年開始製作的神秘電影《列夫·郎道》。
  • 華語金曲30年第八期:寶島歌王青山與謝雷
    網易娛樂5月20日報導 遊威簡介:華語金曲獎總策劃/國際華語音樂聯盟秘書長/資深樂評人/娛樂營銷人、自1992年起,在《音像世界》、《音樂天堂》、《唯音樂》、《南方都市報》等報章雜誌上發表音樂評論100多篇,超過30萬字。曾成功發起並運作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先後在廣州、香港舉行大型頒獎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