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什麼意思?

2020-12-05 深山老農民

如果你在農村養了貓跟狗,一些農村老人就會告訴你一些農村老話,那就是中不餵狗,晚不餵貓,很多人一聽好像不太懂,但是一解釋可能就會覺得非常有道理了。

農村老話「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樣說?

那麼為什麼農村老人會說「中不餵狗,晚不餵貓」呢?其實那是農民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要說中午為什麼不能夠餵狗,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可能現在很多人養狗都是一日三餐,但是在以前的農村物質匱乏的年代,連人都吃不飽的,自然就沒有多餘的糧食拿來餵狗了,中午能夠省那麼一餐不餵就省點糧食。

當年中午不餵狗主要不是因為沒有糧食喂,還是因為將狗餵飽了就不看家護院了,尤其是公狗如果中午都餵飽了,那麼就會跑出去外面鬼混了,想叫都叫不回來。所以農民一般都是早上將狗喂,然後中午不餵讓其看家護院,到了晚上再回來喂。

狗中午一直餓著的話基本上就不會亂跑出去了,都會在家等著主人給吃的。這是很多農民得出來的養狗經驗了。

至於晚上不餵貓,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以前養貓主要就是為了抓老鼠,而老鼠都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才會出來。所以白天貓沒有食物是必須要餵的,但是到了晚上就不需要了,因為他們可以抓老鼠來吃,你將貓餵飽了它們反而不抓老鼠了。所以這也是農民養貓得到的一些經驗教訓了。

當然現在大家養貓養狗基本上都是一日三餐那麼餵了,不再是為了省那麼點糧食,為了讓他們去抓老鼠或者是看家護院了,農民有錢了自然不會虧待他們的,所以現在這句話其實上是用不著了。

相關焦點

  • 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說的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說的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在生活當中就會出現很多耐人尋味的一些俗語,這些俗語伴隨著著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要說的這個俗語就是,「中不餵狗,晚不餵貓」,說的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 農村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什麼意思?餵了會怎樣?
    農村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什麼意思?餵了會怎樣?文/農夫也瘋狂如今城裡很多人喜歡養寵物狗、寵物貓,把它們當做是家庭成員之一。其實在農村裡,很多人家裡也養有狗和貓的,但是和城裡養狗的需求不一樣,農村裡多數人加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而養貓則是為了抓老鼠的。農夫還小的時候,就自作主張去親戚家裡抓了一隻貓來養,當時爸爸就叮囑了我們要做到「中不餵狗,晚不餵貓」,由於是第一次養貓,所以對於這句老話一直是印象非常的深刻。當時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只記住了這句話。那「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如果餵了會怎樣呢?
  • 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啥意思?老話背後有何講究?
    文/青山綠水俗語:「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是啥意思?老話背後有何講究?出身在農村的小編雖久居城市,但還是會時常回想起那農村芬芳的土地,想起小時候那些愉快的生活。而且他們總會說這是他們年輕時候自己親身經歷的。也有的是村裡的祖先們傳給我們的,不聽會吃大虧。因為當時太小也不認識幾個字,有很多話也沒太理解,但是大一點的孩子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些話也不是很難理解。這些話種類繁多,有介紹人情風俗的也有介紹日常勞作技巧的。
  • 俗語說「中不餵狗,晚不餵貓」,為何這麼說,有什麼含義?
    說起俗語,大家都非常熟悉吧,我們經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說俗語。雖然說很多俗語對於我們現在來說,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也有的直到現在為止,都有一定的說法存在。古代的科技不發達,很多人都用自己一生的經驗來總結出一句簡單的話,從而能夠幫助到後人。
  • 「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有無道理?餵貓狗的時間還有講究嗎?
    」中不餵狗,晚不餵貓「,有無道理?餵貓狗的時間還有講究嗎?現在很多人喜歡養狗,貓,把它們作為一個家庭成員,但在農村,很多人也有一隻狗和一隻貓在家裡,但需求是不同的,在城市裡面養貓養狗都是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的,但是在農村大多數人加一隻狗看家護院,貓捉老鼠。當小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那時還提倡在親戚家捉貓來養。那時,父親告訴我們中午以前不要餵狗,晚上不要餵貓。因為這是第一次養貓,所以他對這句老話印象深刻。
  • 農村老人常說「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是什麼意思?
    有的時候感覺生活在農村真的挺有趣,因為可以從老人口中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看似不科學,其實都是老一輩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像今天的這句「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就蘊藏著兩個道理,小面小捌就帶大家仔細品味這句俗語的含義。
  • 農村老人常說「家裡縱使有餘糧,不可多餵癟嘴貨」這句話啥意思呢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農民喜歡餵養幾隻雞,畢竟在以前的時候家裡都是比較困難,生活不好,那麼養上幾隻雞餵的話,雞能下蛋然後孵化,這樣循環開來也是讓農民的生活上有點依靠,但是在農村裡以前還有很多的農民在餵雞的同時也會餵上幾隻鵝鴨,但是對於鵝鴨來說,在餵養方面就是餵食的比較多,因為這樣,農村裡也有了這樣的俗語叫
  • 中午餵狗,狗不認主,農村這種說法有科學根據嗎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更是農村看家護院的能手,在農村,狗狗隨處可見,或悠閒地漫步在路上,或瘋狂地奔跑在田野,這些被稱為「中華田園犬」的土狗警覺性高,生病少,好管教,基本上都跟主人形影不離,忠誠度絕對是滿分。
  •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過六載,狗不過八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許多老話,這些老話通常是人們在長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隨著歲月的印證,老話更成為一種寶貴經驗。而其中最為讓人感興趣的莫過於一些生活類的老話,記得兒時,每到中午吃飯時刻,農村老人就常常端著飯碗在門口上閒聊,常聽到一句「「雞不過載,狗不過八年」這句老話。
  • 在農村,老人常說:「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什麼意思?
    在農村, 老人常說:「馬驢同槽, 瘦馬不瘦驢」什麼意思?以前在農村的時候,就比較嚮往城市東紅酒綠的生活,而在城市呆久以後小編還是挺想念以前在農村的生活,在農村不僅僅是因為環境優美,而且主要還是人情味重,不像在城市都是關起門來過自己的生活,也許在那裡住了十幾年,然後連自己隔壁的主人叫什麼都不知道。
  • 農村老話常說「狗記路,貓記家」,講的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人都有養貓狗的習慣,不同於城市裡當做寵物,村子裡面養的貓狗至今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若是誰家的狗不看門,誰家貓怕老鼠會被村裡人笑話。養貓來抓老鼠,養狗看門這也是農村的共識。從小家裡面一直都養著貓狗,對於貓和狗的習性非常的了解。
  • 在農村老人常說「養狗十年,必定成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老人常說「土狗養十年,必定成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我認為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土狗養十年,必定成精」的意思就是一隻土狗在人身邊養了十年,如果你平時經常訓練他,陪伴他,十年之後,這條狗就會特別的通人性。狗的一年相當於我們人類活了七年,如果這條土狗你養了十年,它就相當於活了七十歲左右。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農村老人常說「狗來富,豬來窮,貓兒來時帶麻布」,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常常流傳著一些聽起來十分有趣的老話,這些農村老話基本都是老一輩的經過多年的生活經驗彙編而成,經過多個時代的打磨,流傳至今,仍有十分大的參考價值。這些農村老話,很多都是根據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或者動物的行為進行總結的。那麼,農村老人常說的「狗來富,豬來窮,貓兒來時帶麻布」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五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關於生活類的俗語特別多,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生活中常見的事情總結出來的,比如俗語「五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那麼俗語中的五喜指的是哪五喜呢?有沒有道理呢?說到農村中的五喜,就不得不說代表著吉祥寓意的喜鵲。
  • 在農村,老人常說:「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什麼意思?
    農民朋友閒聊的時候,老人們偶爾會說一些俗語老話,很多人認為這些俗語是老人們亂編的,其實不是,俗語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就是農民們口頭廣泛流傳的現成語言,主要以諺語歇後語為主,這種俗語大多數都是總結了,歷代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和對自然的認識等等,往往都是詼諧生動,含蓄攜永,極具生活的情趣性,還有一種是來自書面語言,包括各種著作,詩文,小說等等,這種俗語以成語為主,一般都是言簡意賅,形象生動
  • 在農村,常聽老人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這句俗語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給別人少許的幫助,他會很感激你,如果幫助的太多,別人的欲望就會越來越高。一旦你停止了幫助,他就會將你當仇人看待。其實,現實當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譬如,我們村民組就有這樣一戶人家,因為家裡有兩位老人有病,生活比較困難,所以,每當有救濟款的時候,村民組都會給他們發放。由此,他們家養成了吃救濟的習慣。到了後來,他們家的兩位老人先後病故,村民組不再給他們家發放救濟款了。於是,他們家就不樂意了,先後數次找村民組組長大鬧,並把村民組組長當仇人看待。人的欲望都是無止境的。記得在生產隊的時候,農村有許多人都吃不飽。
  • 農村老人常說:老貓十年,老狗八年,必定成精,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農村老人常說:老貓十年,老狗八年,必定成精,是什麼意思?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也越來越高,並且農村的面貌,同時農村還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甚至讓很多打工者回鄉的時候感到陌生。當然農村還是那樣的安逸,生活節奏也比較慢,總能給人一種全身心放鬆的感覺,不會有那麼多的社會壓力。
  • 農村家畜的本性,「撐不死的雞,餓不死的狗」,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有養殖家畜的習慣,朝夕相處餵養對這些家畜的習性相當的了解,也被人們根據其特點編排出來了一些俗語老話。常聽老人們說,「撐不死的雞,餓不死的狗」。說的是雞無論怎麼吃都不會撐著,而狗就算家裡面不餵也不會餓到。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是什麼意思?
    正打算將它帶回去養時,過路的老人卻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聽完老人說的話後,決定不將這隻貓咪領回去了。後來才知道,那位老人說的話並非空穴來風,其實是一句農村俗語。那麼,大家知道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嗎?一、豬來窮大家都知道,豬的食量很大,一天能吃到幾十斤食物,而且整天除了吃就是睡,而不像養牛養驢還能承擔一些農事,減輕農民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