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叫奶奶,逮貓來。喵喵喵,貓來了,嘰裡咕嚕滾下來……「
老鼠是與人類關係極為密切的一種小動物,密切到什麼程度?每個孩子,牙牙學語就開始吟唱關於小老鼠的兒歌,就是一個佐證。
自古以來,鼠也是歷代文人墨客中不可或缺的題材。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總共收錄詩歌305首,中關於鼠的就有兩首,一是《相鼠》,「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二是《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儘管兩首「鼠詩」都是借鼠喻世,諷刺批判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剝削的貪婪,但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鼠與人們生活關係的密切……
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在11歲時就為鼠專作過一篇《黠鼠賦》,更是饒有趣味:
夜裡,睡夢中聽到一隻老鼠正在啃咬東西。坐起身敲敲床沿嚇唬一下,老鼠就停了下來。復躺下還未睡著,老鼠又咬起來。於是喚起童子,點亮蠟燭查看。聲音源自一隻空箱子,老鼠咬東西的聲音就是從空箱子裡面傳出來的。
我說:「嘻,一定是老鼠被關在這箱子裡面跑不出來了。」於是打開箱子查看。可是,裡面靜悄悄地,卻什麼也沒有。童子舉著蠟燭四處尋找,終於在一個角落裡發現了一隻老鼠,可是這隻老鼠卻是一動也不動,好像是死了。
童子不禁驚奇:「剛才還在咬東西,怎麼突然就死了呢?那剛才是什麼聲音?難道有鬼嗎?」於是,童翻過箱子把死老鼠拎了出來。老鼠一著地,忽然翻過身來,轉身就跑得無影無蹤了。這個時候,即使行動再敏捷的人,對老鼠的突然逃跑也會措手不及的。
我看了,不禁感到稱奇:「這真是一隻狡猾的老鼠啊!」
老鼠被關在箱子裡,箱子很堅固,老鼠不能夠咬破,於是就假裝咬箱子,用聲音招致人來。當人來查看的時候,又裝死來麻痺人,當人在不注意的時候,趁機逃脫,這種智慧簡直勝過於人啊。
人能馴服神龍、刺殺蛟龍、捉取神龜、狩獵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東西,然後主宰他們,最終卻被一隻老鼠的假死所蒙蔽,陷入其計謀中,真是慚愧啊。
附:《黠鼠賦》原文
蘇子夜坐,有鼠方齧。拊床而止之,既止復作。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聲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發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童子驚曰:「是方齧也,而遽死也?向為何聲,豈其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
蘇子嘆曰:「異哉,是鼠之黠也!閉於橐中,橐堅而不可穴也。故不齧而齧,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吾聞有生,莫智於人。擾龍伐蛟,登龜狩麟,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於一鼠,墮此蟲之計中,驚脫兔於處女,烏在其為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