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原縣警民聯合成功救助兩隻受傷的鳥類,經民警仔細檢查對比,最終確認兩隻鳥類均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分別是白天鵝和紅隼幼鳥。
天鵝「寶寶」落單 警民聯手救助
日前,五原縣森林公安局隆興昌派出所接到110指揮中心轉警電話稱,勝豐鎮美星村一組村民辛某撿到一隻白天鵝,希望森林公安局救助。
接警後,民警迅速趕到現場。經民警確認,這隻大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天鵝,天鵝翼展長約1米,體長約90公分,是一隻白天鵝幼鳥,翅膀完好,無明顯外傷,可以展開翅膀撲騰但卻無法飛行。它的背上帶著一塊微型定位跟蹤器,頸部帶有標號為C70的環志,可能在飛翔中由於體力不支而落單,其背上所帶跟蹤器和環志應為專業環志研究機構對其遷徙軌跡進行實時監測的工具。
民警將白天鵝及時帶回隆興昌派出所後,給它餵食餵水,白天鵝狀態穩定,但還是無法飛翔。民警考慮如果將白天鵝放飛到附近的湖泊中對它身體的恢復非常不利,也無法回歸種群,所以將其送到烏梁素海溼地水禽自然保護地管理站進行專業養護。據烏梁素海救護站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這隻白天鵝狀態穩定,待其體力恢復後找到白天鵝的聚集地,讓它隨大群一起覓食活動,繼續遷徙繁殖。
昔日紅隼幼鳥 如今振翅高飛
6月中旬,五原縣森林公安局隆興昌派出所民警在工業園區救助了一隻不會飛行的紅隼幼鳥。紅隼為隼科的小型猛禽類動物,又名茶隼、紅鷹、紅鷂子,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據民警描述,當時這隻小紅隼乳毛還未褪,羽毛稀疏,身體並沒有受傷。細心的女民警王春梅主動承擔起照顧小紅隼的責任,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餵養,小紅隼乳毛褪去,長出了淡灰色羽毛,翅膀撲騰起來很有力量,7月8日,森林公安局民警將它成功放飛。
今年,五原縣森林公安局累計救助野生動物達到23隻,其中涉及金雕、白天鵝、麝香鴨等國家級保護動物。下一步,森林公安局將繼續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活動,通過電視、移動媒體,以及入戶走訪、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向轄區居民普及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等知識,切實提高群眾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在全縣形成人人自覺主動保護野生動物的良好氛圍。
救護小貼士
當遇到墜巢幼雛鳥,在沒有受傷,沒有生命危險的前提下,最好的處置方法就是儘快把它們放回巢裡或者巢附近,而不是把它撿回家。因為在你見到幼鳥的同時,母鳥可能就在附近為「孩子」覓食,人為離散,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如果發現小鳥受傷或者所處環境不安全時,請儘快聯繫森林公安局民警,採取專業科學的救助,千萬不要帶回家飼養,這樣可能延誤救助時機。
來源:五原縣融媒體中心 活力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