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中沒有廁所,古代皇帝和妃子怎麼解決生理需求?半夜起夜咋辦

2021-01-20 酒熟梅子青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造詣。建築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它對古代政治而言很像現在美國的白宮。一方面是統治者居住的場所,一方面又是處理政要的場所。

除了上朝聽政,皇家宮殿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當做一個家了。但這畢竟是皇帝的家呀,這大家大宅的,裡面可都是皇帝的親人,七大姑八大姨,親兄弟親姐妹,親爸親媽親兒子親女兒,都在這一個屋簷下生活著。

排除政治要素,這莊嚴威武的紫禁城,如果只是一個住所的話,那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這個世界上絕對找不出第二個皇室宮殿能和故宮媲美了。放眼世界,和故宮齊名的其他宮殿不論是凡爾賽宮還是白宮還是克裡姆林宮,從歷史地位和建築檔次來說,跟故宮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我們完全可以把紫禁城想像成一個放大版的「四合院」,只不過放大的太大了。用現在的眼光看,這個四合院裡有醫院、有公園、有學校、有居委會、有廣場、有經典還有各種小商場小門臉,如果把人放到這個大「四合院」裡來,那沒個十年八年的,估計連在自己院裡子走路都會迷路。

但是就是這樣一座一應俱全的宮殿,代表皇室門面的豪華大「四合院」,如果你有機會進去瀏覽的話,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這麼大的皇家住所竟然沒有廁所?

包括皇上皇太后,阿哥和格格們的寢宮,你都不會看到有獨立衛生間。我們現在的房屋格局,主臥還會有一個獨立衛生間呢,怎麼奢華至極的皇家故宮,連個廁所都找不到?萬一皇上和妃子在御花園散著步,突然拉肚子尿急可怎麼解決?如果皇上和妃子正共享良宵的時候起夜可怎麼辦?

這事還真值得我們專門說一說:我們把皇家生活想簡單了。

故宮為什麼沒有廁所?

這是要從故宮修建開始說起。故宮是明朝開始興建,興建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我們想一想,那時候人們正在怎麼上廁所呢?其實就是80年代我們農村的旱廁一樣,臭烘烘的蒼蠅滿滿的。

那個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有下水道系統了,只不過那時候的下水系統,不是供水而是排水。畢竟那個年代,沒有工業,沒有加壓能力,水是沒辦法到高處形成足夠的水壓的。不像我們現在可以隨時有高壓的水把廁所衝乾淨。因為沒有上水系統,所以那時候的廁所,都是旱廁。

這種廁所在開放空間的農村,尚有很大的異味,如果放到皇宮裡,我們想一想會發生什麼?我們先看看故宮有多少人!

有一句話叫「後宮佳麗三千」,這可只是一個虛數,後宮佳麗肯定不止三千,過萬也是很普遍的!

在唐玄宗之開元、天寶時代長安之大內、大明、興慶三宮,與皇子十宅院,皇孫百孫院,與東都洛陽之大內、上陽兩宮合計宮女有四萬人之眾。

雖然古書中把他和楊貴妃的愛情寫得驚天地、泣鬼神,但他的後宮人數可是高達四萬。

這是洛陽,光是宮女就到了4萬人!我們再看看故宮:

首先故宮裡的「保安」也就是侍衛,每天有大概2130人,主要是八旗兵。

清朝時候的宮女大概有3000人左右,太監3000人左右。但是也有青史記載:故宮中太監人數能達到2-10萬。

內務府,大概3000人。

然後就是皇家成員,大概也佔個1000人。

我們粗略統計,整個故宮大概要有1萬多人居住,這些人都得是在皇宮吃喝拉撒的。如果安排廁所,算上皇上皇妃寢宮裡單獨的廁所,光是廁所,就得200多間!

200多間廁所集中在長900多米寬700多米的紫禁城裡,我們就不多說了,想像一下那種蒼蠅亂飛臭烘烘的效果吧。

況且故宮是皇室的顏面,不容侵犯的不容褻瀆的,如果這臭味引得龍顏大怒,那誰也沒好果子吃。乾脆,就不建廁所了!沒有廁所,就來了一個麻煩:那上廁所怎麼辦?

宮廷裡的人怎麼上廁所?

當工匠修建皇宮的時候其實就想到了這個問題,既然不能安排廁所讓皇上不高興,那怎麼讓皇上和家人能方便呢?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地方:宮房。

古時皇上和妃子身邊隨時有人伺候,只要想方便了,便讓下人取來一個木桶:恭桶。這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坐便器。

皇上和妃子命人把這個移動坐便器拿到房間裡,房間裡會有一個小隔間專門放置這個桶。無論是什麼時候,只要主子們一聲令下,那麼恭桶就會給準備好,方便皇上家人。

這個恭桶也不簡單,恭桶由檀香構成,上面鑲嵌了金銀珠寶,內置香灰和泥沙。排洩物一掉落,就會被包裹起來,最大限度限制了異味的傳播。這是不是和我們現代養貓的時候用的貓砂?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用料精細一個用料粗糙罷了。

古代皇家都好面子,自己上廁所時候是不允許任何異味傳出來的,所以放恭桶用的小隔間也都被厚帘子嚴密地包裹起來,防止丟了皇家的體面。

即使是睡覺半夜醒來,門口伺候的宮女和太監也會隨時給皇上準備著恭桶,所以哪怕是起夜上廁所,也只需要一聲「來人!」

以上就是皇家上廁所的方式。到了宮女和太監這,就沒那麼好受了。它們想上廁所,要專門去一個叫「便房」的地方,集中解決。宮女和太監的數量龐大,這便房自然也沒什麼好的環境。在便房方便完地下人,會有便車把這些排洩物接出宮外,走的也是一條專用通道,不會讓皇上和妃子看到,怕髒了眼睛影響了體統。

要是說享受,還是皇帝會享受,連上廁所,也得用金銀珠寶裝飾的專用坐便器。這一方面要體現皇家的威嚴和與眾不同,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有個心裡安慰。畢竟深宮不好待,再不會享受生活,拿著皇上當得也太委屈了。

相關焦點

  • 故宮中既沒有煙囪有沒有廁所,古代皇室的生理需求怎麼解決?
    每當人們走進故宮,或許總會心生好奇,偌大一個紫禁城,在古代,皇宮中就算下人不吃飯,皇帝和妃子也是一定要吃飯的啊,可是為何居然看不到一根煙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遊覽故宮的時候,根本找不到廁所,要想上個廁所還得憋著回去。
  • 皇宮中那麼多沒有被寵幸的妃子,她們怎麼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皇宮中那麼多沒有被寵幸的妃子,她們平時怎麼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在男權社會中,男性被賦予了絕對的權力,女性就只能是男性的依附者,沒有任何的尊嚴可言,社會地位低下,還特別容易被流氓欺負。所以她們要改變命運只能依靠能夠嫁一個有權勢的男子,改變命運。
  • 古代宮女是怎麼解決生理需求的?其實方法很簡單,就兩種!
    2020-02-19 18:17:15 來源: 娛圈嘮嗑 舉報   古代皇帝的後宮擁有近三千多名妃子
  • 古代的宮女一輩子都呆在皇宮裡,遇到生理問題該怎麼解決
    在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一入宮門深似海,其實相對於妃子來說還有個盼頭,一旦受到皇帝的寵幸,那麼自己在後宮的地位就不一樣了。要說命運悲慘的還是那些宮女,很多宮女是家裡太窮,父母把女兒送進宮裡,讓她一輩子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宮女基本上都是在宮裡呆一輩子,好的情況也得到老了,才會被允許出宮的。
  • 古代宮女怎麼解決生理需求?用這3個方法去解決,太奇葩了
    在古代皇宮中皇上也是有很多妃子,但他的妃子們不僅要長得漂亮,同時還要有才華,有實力,作為嬪妃們,每天晚上都焦急的在等待自己被翻牌,但是這麼多嬪妃,就算是一年也寵幸不過來,有的妃子們可能連一年都見不到皇上一面,每天也在自己的房間裡感到非常無聊,她們也需要生理需求,於是就想盡各種各樣的辦法得到皇上的寵幸
  • 古代皇宮除了皇帝都是太監,那宮女怎麼解決生理需求?方法太奇葩
    在封建王朝的皇宮裡,會有數量驚人的宮女。這些宮女有些是從小就被養在深宮中,有些是在最美好的年紀被送進了宮裡。有些人會得到命運的眷顧成為皇帝的妃嬪,但是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宮女只能忍受著寂寞。但是儘管如此,這些宮女們還是琢磨出了一些方法解決生理需求。第一種方法就是宮女和宮女之間相互解決問題。其實這相對於其他的方法而言,是最安全也是最穩妥的一種。
  • 揭秘古代女人閨房秘事的真相,沒男人她們怎麼解決生理需求?
    ,男人互相滿足需求叫做斷袖,那女人就叫做磨鏡,主要是兩個女人之間身體互相摩擦來得到身體的滿足。甚至有人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就製作仿真的男性生殖器官戴在身上和另一個女人歡好。這樣的事情大多發生在大戶人家或者深宮中,因為太難見到男人,就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
  • 成為了太監的男人有生理需求嗎,他們如何解決
    成為了太監的男人有生理需求嗎,他們如何解決幾乎不可思議,古代寺人是怎樣處理心理需求的,他們的生存你不可思議!寺人這個詞存在於古代,古代早就沒有了,古代由於帝王之家需求一些漢子女人服待,養著少量的待從,可是人都曉得,人是有七情六慾的,為著這些人不在宮裡做亂,開始漢子就得成為非漢子才幹進宮,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寺人,可是成為了寺人的漢子就沒有心理需求了嗎?
  • 在古代皇帝如何選擇後宮妃子的,她的的美麗標準是怎麼定義
    但實際上,和現代審美的標準與古代不同。平時在電視上看到的精美圖片並不代表所有朝代。由於歷史環境的不同,出現不同的審美標準。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標準。雖然沒有多少記載,可以確認五千年來中國皇帝的審美標準,但是一些成語或故事可以預測當時的審美狀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先秦時期的皇帝以自然之美為美麗,濃妝豔抹不受歡迎。
  • 古代皇宮既沒空調也沒暖氣,皇帝冬天怎麼取暖,有種方式很「無恥」
    說到這我們也要感謝科技的進步,要不然我們哪有空調可以享受呢,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皇宮沒有空調暖氣,皇帝在冬天怎麼取暖?在夏天怎麼納涼呢?我們總是會在不斷的抱怨,在寒冷的冬天我們期待著夏天趕緊來溫暖一下自己,可是真的到了夏天,大家又巴不得趕緊回到冬天,因為夏天實在是太炎熱了。
  • 古代皇帝為何喜歡瓷枕頭?並非美觀,而是為了妃子方便
    在現如今我們睡覺可以想怎麼睡就怎麼睡,也不會有著任何的約束,但是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宮女在睡覺的時候是有著一定的約束的,必須要側著身併攏著雙腿睡覺才行,不然的話就會受到一定的懲罰。雖然說在古代的時候是處在一個落後的發展時期中,但是人們卻憑藉著自己聰明的才智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將枕頭也製作出了許多的種類,只不過相對來說都是比較簡單一些的。我們在觀看古裝劇的時候,能夠發現古代的皇帝和嬪妃所使用的枕頭大都是比較高的,難道他們不怕有落枕的情況出現嗎?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所使用的枕頭大部分是用石頭所製作而成的,後來隨著時間和朝代的不斷推移,慢慢的便使用木頭,竹子來製作枕頭。
  • 古代皇帝如何選妃子,翻牌子最低級,這招實在是妙
    清朝妃子最多的當屬乾隆皇帝,有55個老婆,最少的是光緒皇帝,一個皇后,兩個妃子。皇帝擁有的女人多,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只是泛泛而談,實際上,皇帝的女人遠比這個數目要多。根據《禮·昏儀》記載,早在周代就規定:「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 皇上的嬪妃那麼多,翻牌沒被翻到嬪妃,她們的性生活是怎麼過的?
    這是因為,古代皇帝的妃子實在是太多了,人多了以後就的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來進行管理。尤其是到了明朝以後,皇妃的性生活甚至還得被太監管著。太監對於這種的管理,首先就是對性生活的時間的管理。在明朝的時候,皇宮內專門設置了一個叫做敬事房的機構,這個機構主要就是負責皇帝的性生活的。這個部門的首領就是敬事房太監,他的任務就是為皇帝安排進行侍寢的妃子和記載皇帝進行房事的一些事項。
  • 皇帝為什麼不讓妃子餵養皇子,而讓奶娘代替,原來是私心作祟
    但是在古代,有一種職業卻非常常見,那就是奶媽,專門用自己的母乳去餵養別人的孩子,尤其是在皇宮中,不管是那一個階級的妃子生下了孩子,都是不允許自己餵養的,全權交給奶媽餵養,難道是妃子不願意餵養自己的孩子嗎?
  • 古代妃子來大姨媽,不能侍寢時怎麼辦?戴上這個東西一眼就知道
    在古代時候的禮儀並不是指修養,還有道德方面的問題,這兩個字同時還是古代的一些普通的規則制度,這樣的制度也是非常嚴格,其實簡單一點來說,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按規矩來做事。咱們也都聽過一句話,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古代那樣一個社會中,所有的人都必須要守規守矩的,尤其是在皇宮中,千萬不能破壞了皇宮中的任何制度,對於那些民間的人來說還好一點,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 裡頭的貓膩皇帝不清楚,後宮妃子可是很清楚!
    我們都知道皇帝不僅僅是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且皇帝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子,可想而知皇帝的生活是多麼愜意的了,那麼這麼複雜的一個後宮若是沒有很好的一個辦理,必定會出問題,那麼這自然是會有專門負責的機構得了,而且我們經常可以在影視劇裡面看到,它就是清朝皇宮裡的機構,敬事房。
  • 明清故宮裡一個廁所都沒有,廢棄物問題怎麼解決?純人工作業!
    可是裡面卻沒有一間茅廁,但畢竟人有三急,遇到鬧肚子這種情況總不能憋著吧。那住在這裡面的人是如何解決排洩問題的呢?早在明朝開始修建紫禁城的時候,就壓根沒考慮過建廁所這個問題,那個時候中國的古人沒有城市地下下水道系統的概念,也沒有方便快捷的抽水馬桶。而且他們覺得建了廁所還需要挖地下溝渠排汙。再加上眾多的人口,恐怕沒個三五天,這些溝渠中排洩物的味道就會瀰漫整個紫禁城。
  • 古代皇宮沒有暖氣,皇帝如何取暖?有一種方法令人不齒
    因為古代生產力低下,一到冬天很多老百姓就非常頭疼,因為當時沒有空調暖氣,就連炭火也是奢侈品,所以平民百姓的冬天都非常難熬,但是皇帝就不一樣了,作為當時特權最高最富有的人,他的衣食住行都是頂級的,所以皇帝們在皇宮中有許多取暖方法,不過有一種卻令人非常不齒。
  • 古代皇帝去世了以後,後宮的妃子應該怎麼處置?各個王朝都不一樣
    在古代我們都知道,皇帝的地位是最高的,所以很多人會爭著搶著去到皇上身邊,也因此皇上後宮的妃子是非常之多的,就在五代十國的時候,有一個皇帝的妃子甚至達到了4萬多人,當時在整個都城洛陽都放不下他的娘子軍,就分布到好幾個城市,而且還說只要是未出嫁的過好都是他的後宮備選人。可謂是相當的殘忍。
  • 故宮中有上萬個房間,鼎盛時期住著數千人,為什麼沒有一個廁所?其實...
    說來奇怪整個故宮近萬間房屋,居然找不到一個廁所,好像住在皇宮裡的人生理結構許進不許出一樣。住在皇宮裡的人早在千百年前就開始普及使用馬桶。古代皇宮的馬桶有個非常文雅的名字叫「官房」,畢竟是皇帝用的,肯定不能俗裡俗氣地有失身份。 如果皇帝一家老小需要上廁所行方便,太監們就要小跑著去拿便盆,送到房間裡。故宮的每間房子邊角處都會做一個小隔間,這裡就是專門供皇老爺一家老小上廁所的地方。皇家御用的「官房」可比現在的全自動馬桶要昂貴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