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你們作為家長,感覺自己這一代人最缺的是什麼呢?」
「是自信!」
有一次帶兒子去上一個外教英語體驗課,這是課後門店負責人在介紹他們品牌時,問到的一個問題,當時我們有4組家長,負責人剛問完,一個媽媽想都沒想,直接大聲給出的答案。
那節體驗課沒給我留下多深的印象,反而是這個問題,事後我常會想起,因為內心和那位媽媽的答案「有共鳴」。
我從小是個不自信的人,總會羨慕別人有哥哥姐姐、同學的媽媽是老師、一塊兒玩的小朋友有很多玩具、班裡的某些人不學習成績還那麼好……即使有時會有「表現」的機會,也不敢自信地去大方表現,因為總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
在之後的成長道路上,也都一直是個不自信的人,現在當了媽媽,仍然不自信,但有時也會因為沒得選或被鼓勵,一件事可以做的很好,證明自己是「可以的」;但如果沒有當時那個「外在動力」,估計我也會缺少主動去做的勇氣,根源仍然是不自信。
自信心,需要從小培養
正因為我「自己不自信」,所以自從當了媽媽後,會很注重培養兒子的「自信心」,總認為孩子可以「不那麼優秀」,但一定要「自信」!
當他看到某個小朋友,想拉著我的手幫他壯膽一起過去玩,我會鼓勵他嘗試自己過去交朋友;
衛生間沒開燈,他想去小便,有些害怕的時候,我也會鼓勵他自己去,我在臥室看著他;
帶他上一些體驗課時,我會鼓勵他舉手發言、和老師互動……
所以,快6歲的他,是個陽光開朗也自信的孩子,而且現在基本很少需要我鼓勵了,他會自己主動去嘗試,遇到困難時也會先自己想辦法,自己解決不了才來找我。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說明孩子可能不自信
昨天帶孩子去門口公園玩,遇到一個比他小一個月的小男生,也是爸爸媽媽帶著他在河邊玩,那個小男孩很內向,不愛說話,總是跟在媽媽的後面,感覺就是不太敢離開媽媽,明顯是個不太自信的孩子。
其實,孩子是否自信,平時通過一些表現是可以看出來的,比如孩子膽小怯場、怕黑、沒有安全感、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不願意做有困難的事情、不願意和周圍的人說話、獨立生活能力差、說話時不敢與人對視、在陌生環境緊張、即使被欺負了也不敢反抗……
這些表現,都說明孩子可能不自信了,如果家長不希望孩子這樣,那就要多鍛鍊、多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推薦一本書給孩子看看
孩子的自信心和生活環境的綜合影響有關係,所以在生活中要多鼓勵孩子主動積極的學習、交往等,培養樂觀的個性,讓孩子逐漸變得敢於表現自己,能自己獨立解決多方面問題,而逐漸變得自信。
說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京媽也想推薦一套書給家長們——《小學生心理學漫畫》,這套書共有6冊,其中第2冊是《自信力:我不能沒有勇氣和自信》。
裡面有四篇:基礎篇、應變篇、延伸篇、增強篇,就是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孩子缺乏自信」的小案例,以漫畫的形式,從不同的生活場景出發,分析這種場景中孩子可能會產生的「心理阻力」,並給出正確的「自我暗示」,總結「克服和改進的技巧」。
這樣以通俗的圖文形式,層層遞進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學習心理知識。
書中漫畫圖解涉及到的專業心理學知識,也都是 專業的心理專家團隊點評的,具備專業深度,但是通過通俗語言描述、有趣漫畫的形式展現,保證小學生也能看得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當然,也可以親子共讀,書中的案例和知識,還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既幫助孩子理解心理學知識,也方便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慢慢的變得自信、陽光、開朗!
前面也說了,這套書共有6本,除了《自信力:我不能沒有勇氣和自信》,還有《社交力:小孩也要懂的社交技巧》《情緒自控力:每個人都會心情不好》《自助力:學會管理和幫助自己》《積極力:我想學到更多,做更多的事情》《幽默力:幽默,讓我更受歡迎也更快樂》。
每本書都包含36-45個不同的生活場景,從孩子真實生活出發,介紹不同的心理學知識,培養孩子不同方面的能力,適合小學階段6-12歲孩子們看,在0-6歲學齡前孩子沒有培養好的能力,正好在小學階段抓住機會彌補,幫助孩子打造心理健康,成長路上越挫越強。
如果你也想把孩子培養的自信些、社交能力強些、情緒自控力強些,又是個積極、幽默的孩子,那不妨買回來這套書給孩子看看。
當然,對於家長來說,第一次當爸爸媽媽,養育孩子這事兒本身也是個陪孩子邊成長學習的過程,所以也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只有自己懂了這些方面的知識,才能更好的輔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實用、接地氣的母嬰育兒知識,歡迎收藏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