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點多,舊金山芭蕾舞團首席演員譚元元與上海歌舞團首席演員朱潔靜已經來到上海國際舞蹈中心排練廳。幾個小時後,她們將挑戰打破各自的舒適圈:譚元元以芭蕾語彙演繹舞劇《朱䴉》片段,朱潔靜則用中國舞的動作元素表演芭蕾經典《天鵝湖》選段。「雖然只是小小的即興片段,但也需要擺脫已經長在我們身上的角色。」朱潔靜笑稱,這是表演前「抱佛腳」的練習。
11月3日,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板塊首次推出「舞動12小時」特別活動,辛麗麗、譚元元、韓海燕、黃豆豆、朱潔靜、王佳俊等舞蹈家以大師工作坊、藝術講座、在線直播、劇場演出等方式與舞蹈愛好者進行持續一整天的互動。
譚元元和朱潔靜兩位首席舞者同臺。
「西方的天鵝」遇上「東方的朱䴉」
上午8點,12歲的芭蕾舞小演員石晏辰也開始了基本功的訓練,拉韌帶、豎叉、橫叉、壓胯……從4歲開始學習芭蕾,她每天下午放學後幾乎都要進行這樣的練習。不過,這次的練習安排在了早上,因為她要參與譚元元和朱潔靜的舞蹈大師課,接受兩位「女神級」舞蹈明星的指導。「激動了好幾天,譚元元老師是我的偶像。」石晏辰難掩興奮,「想把狀態調整到最好,把最自信的樣子展示出來。」
10點半,舞蹈大師課正式開班。一位是演出多部西方經典芭蕾舞劇的「芭蕾女皇」,一位是「東方天鵝湖」的中國舞首席,譚元元和朱潔靜從自身的舞臺經驗講起,探討了芭蕾舞和中國舞之間的融合與創新。「藝術最大的魅力是在創造、在生活,不管是天鵝還是朱䴉的形象,都要能夠做到深入人心。希望未來《朱䴉》能夠走向世界,成為像《天鵝湖》一樣的世界經典。」
現場各自準備了《朱䴉》與《天鵝湖》的音樂,譚元元用芭蕾的方式演繹「朱䴉」,而朱潔靜用中國民族舞的方式演繹「天鵝」。
當譚元元的「朱䴉」與朱潔靜的「天鵝」先後舞動時,舞蹈家黃豆豆正在為「舞蹈12小時」的遊園直播做準備。作為上海舞蹈學校1995年的畢業生,剛從北京演出回來的他擔綱「主播」一職,而遊園的路線早就銘記在心了。黃豆豆從上海舞蹈學校出發,帶領網友們探索這所「舞蹈家搖籃」的內部構造,從大廳油畫的講解到排練廳的探訪,舞蹈演員的成長環境在鏡頭前一一揭秘。在熟悉的排練廳裡,他不免回憶起多年前的經歷:「從前老校舍排練廳都是木板地,很滑,總是摔倒,現在的排練廳全部安上了地膠。」走到民族民間舞體驗課堂,他甚至來了一小段東北秧歌,「當年一進來,民間舞學習的就是東北秧歌,既潑辣又幽默,又耿又俏。」
打造屬於市民的舞蹈空間
舞蹈藝術作品如何經歷從無到有的誕生?舞劇如何被創作出來?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舞動十二小時」特別開闢民族舞劇《天山魂》排練探班活動。由無錫市歌舞劇院、新疆伊犁州歌舞劇院共同組成的主創團隊,為慕名而來的觀眾展示了舞劇的部分片段,導演還詳細講解了動作細節及整體創作思路。當晚,《天山魂》將正式登臺舞蹈中心大劇場。有觀眾形容:「白天觀看排練,晚上欣賞舞劇,這種深入幕後的體驗尤為難得。」
「舞動十二小時」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舞蹈元素」,以公益的方式免費向市民開放。11月3日,舞蹈中心的公共空間變裝成為一個創意集市,別出心裁的場地裝置秒變「網紅拍照點」;市民還可以免費觀摩阿庫·漢姆編舞的英國國家芭蕾舞團舞劇《吉賽爾》的高清影像。如果走進實驗劇場,還能與「藝術天空」板塊首部委約作品《新生》不期而遇。
現場各自準備了《朱䴉》與《天鵝湖》的音樂,譚元元用芭蕾的方式演繹「朱䴉」,而朱潔靜用中國民族舞的方式演繹「天鵝」。
因為舞蹈,市民從四面八方湧來。家住閔行的吳女士在買菜路上聽聞「舞動十二小時」的活動信息,提著菜兜就趕了過來,成功趕上黃豆豆的即興表演。「我一直都很喜歡黃豆豆,平時看他演出都在劇場,很少能近距離看到即興表演,這一趟來得值得。」晚上,她臨時計劃去看《天山魂》,「喊上女兒一起,感受舞蹈的魅力」。
天色漸暗,舞蹈愛好者陳自綱意猶未盡,「今天一連參加了三場活動,明年有的話,我還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