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區街道「一根針」,巧穿 「千條線」

2021-01-11 南報網

2019-11-25 13:27圖文來源:新華日報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城市的基本單元,街道在城市治理體系中是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但卻面臨著「權力有限,責任無限」「資源雖有、調度困難」的發展困惑,進而導致「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

城市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如何用「一根針」穿好城市基層治理的「千條線」?作為省會城市中心城區,南京市秦淮區刀刃向內,將推進街道集成改革作為機構改革的「後半篇文章」,全力推進城市基層治理重心下移、權力下放、資源下沉,努力為全省、全市提供街道集成改革的「秦淮樣本」。

一聲哨響一呼百應

11月14日中午,新街口商圈的明瓦廊人潮湧動,整潔的路面,靚麗的店招,有序的交通……這條500米長的老街生機盎然。「明瓦廊以前也是髒亂差,光靠街道力量,很難治理好。」秦淮區朝天宮街道負責人說,得益於「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街道一聲「哨響」,秦淮區建設、城管、市場監管等10個部門齊齊報到,只用3個月,老街換上新裝。

城市基層治理中,街道任務多、責任重、壓力大,但同時又存在權力不足、資源不足、能力不足的現實問題。「以前職能部門一句『屬地管理』,就把矛盾『甩鍋』給我們。」一位街道負責人說。

面對複雜問題,如何讓職能部門聽街道「發號施令」?秦淮區學習北京「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經驗,在12345熱線系統中嵌入模塊,賦予街道調動、考核區級職能部門的權力。一般事件,由部門分管領導或科室負責人報到;較大事件,由部門主要領導報到;重大事件,由掛包街道的區委常委和分管副區長「雙報到」牽頭處理。

3月9日,紅花街道為七橋甕花鳥魚蟲市場周邊環境整治「吹哨」,掛包該街道的秦淮區委書記林濤現場「報到」,與11個部門一把手集結會商,半個月內拿出整改方案,三個月後交出整治成果,花鳥魚蟲市場及周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從瑞金路街道就小區出新果斷吹響全區「第一哨」開始,今年以來,秦淮各街道累計吹哨170餘次,報到單位54家,問題解決率超過80%。「原本擔心喊不動,沒想到這麼多單位『一哨』全到場。」瑞金新村社區書記張於冰說。

秦淮區在推動區級職能部門到基層一線幫助解決急難問題的同時,深入推進各類工作力量常態化下沉街道社區。自2012年起,在全區所有社區設立民生工作站,組織區級機關單位、「兩代表一委員」等到一線聽取民意、解決問題。今年,進一步深化民生工作站運行機制,安排區級機關領導幹部擔任社區「第一書記」,每月到掛鈎社區駐點開展全面「體檢」,每年領辦至少1個「第一書記」項目,當好基層黨建「指導員」、社區治理「協調員」、民生改善「服務員」 、吹哨報到「聯絡員」。

一支隊伍一網協同

街道辦事處作為區政府派出機構,只有檢查權,沒有執法權。缺乏行政綜合執法主體資格,基層執法力量分散、職能定位不準、責任權力不匹配,是街道面臨的共性問題。

此前一輪改革,秦淮區在街道設置了綜合行政檢查執法大隊,但由於運行上依然是部門垂直管理,效果並不理想。「原來派駐街道的城管隊員,人在街道,考核還是在大隊,協調不順暢。」一位街道負責人坦言難處。

破解「看得見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見」,核心在於賦予街道執法權。秦淮區創新設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整合街道原有的城管中隊、市場監管分局、安監站等多支隊伍,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真正賦予街道執法主體地位。此前分屬8個區級部門的162個行政執法事項全部集中到街道,以街道名義開展綜合行政執法。同時,街道還擁有更大用人自主權,對綜合執法人員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考核,並納入街道人員統一調配。

目前,秦淮區城管執法大隊300多名在職人員,超過80%下沉到街道。「確立行政執法主體地位,是街道盼了多年的事情,這下我們的腰杆硬了,執法有了底氣。」夫子廟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朱克之說。

在賦予街道執法主體地位的同時,秦淮區按照「重心下移、條塊聯動、責權一致」原則,強化街道對轄區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規劃的參與權等六項公共管理權力,確保基層有充分的權力和更多的資源為群眾辦事、為企業解難。

讓執法隊伍的運轉更精準、更高效,不僅要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還要有一個快速指揮調度的機制。秦淮區全面推行「全要素」網格管理,將社會治理網格與黨建、城管、警務等專門力量進行疊加、融合,1000餘名網格員每日走街串巷,收集社情民意,發現問題隱患,及時推動解決。同時,秦淮建立區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推動數字城管、12345熱線等30個業務信息系統併入 「中樞大腦」,將各類任務菜單下派至街道分中心,實現統一指揮調度,真正形成社會治理「一張網」。

一枚公章一窗辦理

「以前辦老年證,要等半個月,還要到區裡去拿,現在真好,帶個身份證來,隊也不用排,當場辦好就能拿。」11月15日下午,孫金忠老人拿著剛在街道補辦好的老年證高興地說。

聚焦服務千企萬戶,秦淮區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將分散在13個部門,涉及市場準入、投資建設和社會事業三大領域的審批權集中到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公章管審批」。通過流程再造,分類梳理18類證照聯辦服務場景,同時推出一窗綜辦套餐式服務窗口,打造「一窗受理、材料共享、數據流轉、聯合辦理」新型服務模式。

不僅僅是在政務服務中心,秦淮區不斷完善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功能,將審批服務延伸到街道、社區。通過培養全科社工,優化辦事流程,實現各街道便民、為企、黨群服務「只進一扇門,能辦所有事」。

勞保、社保、救助、住房保障、工商執照……目前,秦淮各街道辦理事項已達128個,涉及百姓生活的高頻事項,均可就近辦理,不用再往區裡跑。「工作人員剛剛接受完失業金辦理的培訓,馬上居民醫保審批權又要下放街道。」夫子廟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範廣生說,從過去只管收件,到如今行使審批權,改革在方便群眾的同時,也讓街道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同時,秦淮區推動92項便民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在有條件的街道推行「7×24小時全時辦」的自助服務,82項民生事項 「一區通辦」,在社區開展「幫辦代辦上門辦」,真正讓就近就便成為政務服務的核心追求。

改革效果怎麼樣,群眾最有發言權。秦淮區委書記林濤強調:「黨員幹部要有為民為企的情懷,群眾企業認可才是『功勞』,否則只是『徒勞。」9月26日,秦淮區召開加強基層黨建創新社會治理暨街道集成改革動員部署會,明確今年在夫子廟、雙塘和秦虹3個街道開展全面改革試點,建立「5部1局2中心」的組織架構,以賦權、賦能、強基層、強隊伍為著力點,用「繡花」功夫精緻精細管理,把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落實到「最後一米」。

本報記者 盛文虎

本報通訊員 秦 峰 張 程

專家點評

秦淮區推行街道集成改革,通過用好改革「硬招實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讓基層有權力辦事、有動力做事、有能力成事,一系列改革舉措形成了集成效應,看到了可喜變化,取得了實際成果,更體現了滿滿的為民情懷,彰顯了大抓基層、夯實基層的鮮明導向,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基層的生動實踐,深入貫徹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的「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鄧偉志 (中國著名社會學家)

相關焦點

  • 黨建「一根針」穿起鄉村治理千條線
    近年來,青州市譚坊鎮不斷深化黨建引領,持續推進「1+1+N」基層末梢治理體系構建,密切黨群關係,織密黨建網格,用黨建「一根針」穿起鄉村治理「千條線」。匯聚黨員群眾「一條心」。積極探索黨員聯繫群眾舉措,不斷提升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 「千條線」如何穿好「一根針」
    某旅宣傳科幹事李巖走進營連培訓宣傳骨幹。  隨著軍旅兩級專項調研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官兵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基層建設已經進入「新體制時間」,但機關在幫建指導基層時「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具體說來,「亂捅爐子」的有之,形式主義的有之,政出多門的有之……  翻看基層反映的種種問題,首長機關人員很感慨:抓基層就好比「生爐子」,一個個基層單位就好比熊熊燃燒的爐子,領導機關就是讓爐子燒旺的「司爐」。
  • 桂東大水村支書張菊容:當好「一根針」穿起致富「千條線」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有著18年村黨支部書記任職經歷的張菊容就是身處最前沿的基層黨員幹部的一根「針」,她是如何通過穿針引線、承上啟下,落實方針政策,攜手扶貧工作隊幫助大水村實現整村脫貧?張菊容走村入戶,與村民相談甚歡。
  • 如何線上辦理「養犬登記申請服務」
    六、根據 《南京市養犬管理條例》 規定,烈性犬、大型犬(犬只站立時肩高超過61釐米的)不得辦理養犬登記,並不得在南京市區內飼養。七、線上辦理只限身份證用戶,其他用戶請線下辦理。;南京市秦淮區鼎新路1號02幢南京博怡愛紅寵物醫院;83478112;秦淮區秣陵路99-7號南京安東寵物醫院;85778858;八寶東街3號3幢107‍南京艾貝爾寵物有限公司光華路寵物醫院;84641656;秦淮區鑫園11棟104室南京艾貝爾寵物有限公司後標營寵物醫院;84471815;秦淮區後標營27-3/27-4/27-5號‍‍‍‍‍‍‍‍‍南京艾貝爾寵物有限公司大明路寵物醫院
  • 一張圖 一面旗 一條線 ‖ 白銀區紡織路街道巧落整治「子」 激活...
    一張圖 一面旗 一條線 ‖ 白銀區紡織路街道巧落整治「子」 激活環境「棋」 2020-03-10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小「繡花針」,如何穿起「千條線」?酒泉市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
    面對這些難題,酒泉市委大力推動街道社區與單位、行業、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動,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著力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用黨建這根「繡花針」穿起了基層治理工作「千條線」。居民在肅州區金泉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圖書室閱讀書籍。「一盤棋」破解「九龍治水」「九龍治水、各自為政」是困擾城市基層治理的一道難題。
  • 南京三條巷一樓體局部坍塌
    快報訊(見習記者 李鳴 李楠 記者 徐洋)10月13日上午8點左右,南京市秦淮區三條巷  據@秦淮安監上午10時04分發布消息,10月13日上午8時許,秦淮區五老村街道三條巷18號樓未經批准實施裝修拆除工程施工,發生牆體坍塌。經初步核實,現場共5人,3人受輕傷,已送醫院救治,另有兩人正在組織救援。   據@中國消防,消防救援指揮中心調集逸仙橋、新街口專職隊、特一、搜救犬4個中隊趕赴現場進行救援。120急救車和醫護人員也在現場實時待命。
  • 什麼是四針六線?四針六線有什麼好處?
    什麼是四針六線?四針六線有什麼好處? 2017-01-05 14:03:41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什麼是四針六線?
  • 兩月抓了近千條流浪狗
    兩月抓了近千條流浪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2日 09:47 來源: 揚子晚報兩月捉了990條流浪狗    去年12月6日至今年1月31日,南京市進行了犬類整治專項行動
  • 南京市雨花臺區設立古雄街道:人口集聚度達到一定規模
    南京市政府官網3月6日公布了《市政府關於變更雨花臺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南京市政府在上述官方批覆中表示:同意雨花臺區新設立古雄街道,古雄街道行政區域:東至江寧區行政區劃邊界,南至古雄社區和新建社區界沿綠洲機器廠北圍牆至梅山街道上怡二村北邊界,西至寧蕪鐵路邊界,北至西善橋街道邊界。管轄大方、古雄、柿子樹、新林4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11.29平方公裡,戶籍人口3.12萬人,常住人口約6萬人。古雄街道辦事處駐新湖大道16號。
  • 南京市資訊|旅遊:走進南京小桃園,尋找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
    南京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旅遊:走進南京小桃園,尋找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小桃園位於南京下關挹江門外、明城牆腳下,與繡球公園隔街相望,面臨秦淮河,風景優美,清雅謐靜,是一處開放式的休閒綠地。
  • 南京市建鄴區雙閘街道:匠心點亮「幸福」 增添文明「成色」
    如今,走過南京市國際青年文化廣場,踏上鄴城路,各行其道的車輛多了,亂穿馬路的行人少了;菜場裡,規範經營的商家多了,隨意出街的攤販少了;廣場上,自我約束的市民多了,亂丟亂扔的現象少了;鄰裡間,友善互助的故事多了,吵鬧不睦的行為少了……一幅幅文明、富足、美麗、和諧的畫卷在夾江之畔徐徐鋪展。
  • 南京市棲霞區抽檢56批次食品樣品 全部合格
    10南京鼎好食品有限公司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104國道以南1幢南京市棲霞區王萬平百貨店南京市棲霞區棲霞街道甘家巷石油三村門面房1-1號流通環節>2018-12-2924杭州佳昕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市餘杭區仁和街道雙陳村姚家壩61-1號4樓南京市棲霞區謝琦百貨超市店南京市棲霞區棲霞街道紅楓街20
  • 南京市資訊|被譽為「金陵第一園」的園林在南京什麼地方?
    南京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被譽為「金陵第一園」的園林在南京什麼地方?作為六朝古都,南京曾營造過許多皇家和私家園林,但頻繁的改朝換代讓這些園林同金陵城的經歷一樣,大多命運多舛,湮沒在歷史的記憶中,瞻園可以算是其中的一顆遺珠。
  • 南京一男子收留11條流浪狗後養不起 求助民警
    前兩天,家住南京秦淮區天壇村的市民張先生向秦淮警方報警稱,自己看著路邊上那些流浪狗可憐,接連收養了11條流浪狗,現在自己實在是無力承擔了,需要民警幫忙。轄區派出所民警趕到張先生家後了解到,張先生因為身體不好一直在家養病,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開始收養流浪狗。
  • 「紅色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千條線」
    疫情期間,在鹿城區濱江街道的社區裡,「紅色管家」是最忙碌的一群人。他們每天通過遠程會議共商防疫問題,全面發動黨員、樓棟長、志願者等力量,在小區內建立起戰「疫」專班,入戶排查登記,發放防疫物資,做好宣傳闢謠,還提供代購、跑腿服務。轄區新田園八組團一名武漢返鄉的隔離人員坦言,「看到工作人員這麼貼心盡責,我才放下戒備,主動配合居家隔離」。社區治,則百姓安。
  • 秦淮區首個「轉角·遇見」書屋開業
    作為秦淮區「轉角遇見」的第一個項目,市民遊客可以來這裡休憩、閱讀,在繁華的都市放鬆心情,品味秦淮文化的風雅。民國風情小洋樓建成「文採書屋」紅瓦尖頂、老虎窗、立式煙囪、帶立柱的門廊……「文採書屋」是一座獨具民國風情的小洋樓,是秦淮區為紀念民國初期教育家姚文採先生打造的。姚文採(1893-1958),原名蘊豐,安徽歙縣人,與陶行知曾齊名並稱「陶姚」,曾任東南大學生物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