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詩題「使至塞上」,意即出使到達邊塞。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四月,時年36歲、在朝中任右拾遺的王維,被派往河西節度使(管轄今甘肅及河西走廊地區)軍中任監察御史。這首五言律詩即其初到河西時所作。
首尾二聯為散句,紀事。「單車」,一輛車,特指朝廷使者。「問邊」,考察邊塞的情況。「屬國過居延」,倒裝句,即「過屬國居延」。「居延」,東漢時,涼州(即唐之河西)有張掖居延屬國。「蕭關」,漢代北方邊防線上扼阻匈奴入侵的重要關口,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候騎」,偵察巡邏的騎兵。「都護」,泛稱邊疆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東漢時,車騎將軍竇憲率軍大破北匈奴,曾登此山,刻石紀功。以上諸名詞,都屬借代,並非實指。「屬國」「居延」,泛指邊疆少數民族區域;「蕭關逢候騎」乃用南朝梁何遜《見徵人分別》詩「候騎出蕭關」。「都護在燕然」是從「候騎」那裡得到的消息:我軍大捷,主帥正在前線,尚未回還。
中間兩聯對仗,除頷聯上句自喻,有紀事意味外,其他三句皆寫景。「徵蓬」,蓬草蓬鬆如球,草球隨風飄轉,故古詩詞中多用來喻指遠行的人。「漢塞」,借漢說唐,泛指北方邊塞。「胡天」,泛指北方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天空。「大漠」,河西涼州北有沙漠,即今騰格里沙漠的一部分。「孤煙」,或謂戍軍用來報平安的烽火,燃料為幹狼糞,煙直而聚,風吹不斜。「長河」,指流經騰格里沙漠的石羊河。
此詩首、頷、尾三聯,雖然中規中矩,但不十分出色。而「大漠」一聯,卻屬於中國詩歌史上描寫大好河山極為精彩、經典的名句。從畫面上看,「大漠」是塊,「孤煙」是豎向的直線,「長河」是橫向的曲線,「落日」是圓,圖案簡淨而明快。從顏色上看,「大漠」是黃色,「孤煙」是灰白色,「長河」是青色,「落日」是紅色,對比強烈而和諧。從修辭上看,二句十字,字字尋常,但組接成聯,則氣象宏闊,每個字的效應都達到了最大化。從聲韻上看,其間五個仄聲字,四個用了短促、激切的入聲,完美地配合了所寫景致的肅穆,所抒情調的蒼涼。由於文化人去的少,一流文學家去的更少,古詩詞中描寫西北絕域風光的傑出篇章則格外罕見。物以稀為貴,文以稀見珍,王維這兩句詩的文學史意義與美學價值,當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