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廣州一名30多歲的中年男性在中午睡覺時被不明生物爬入耳朵,嚇得趕緊頂著烈日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看急診。隨後,耳鼻喉科醫生從他的耳朵裡取出一隻小壁虎,稱它完全可能穿破鼓膜、破壞聽力,建議類似情況可採取「滴」「照」「松」「醫」的方法緊急應對。
    遠比「小強」體積要大的不明生物入侵耳朵
    「耳朵裡有東西在動!」數天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的醫生接診到一名男子,聽他這麼說,只當他耳朵中鑽入了「小強」(蟑螂)或其他小蟲,一邊安撫病人不要緊張,一邊為他檢查。這不看不要緊,一看竟發現是個遠比「小強」體積要大的不明生物,並且不斷掙扎,想要鑽入病人耳道的更深處。
    隨後,病人被立刻轉入該院耳鼻喉科。該科主治醫師塗博在了解了情況後,決定灌入表麻藥丁卡因使不明生物先「冷靜下來」,以免小傢伙慌不擇路對病人造成更大的傷害。5分鐘後,塗博順利用異物夾取出該生物,竟然是一隻還活著的小壁虎!他見多識廣,也難免嚇了一跳,隨後發現壁虎的尾巴不見了,擔心仍有留在病人的耳道,重新檢查了一番後,卻什麼也沒找到。
    據男子講述,原來是他中午在家午睡時,被壁虎鑽了空子。他意識到有活物進入耳朵後,急忙伸手去掏,結果驚得壁虎往耳道更深處爬。
    塗博表示,幸好病人就醫及時,回家休息兩天即可痊癒。這種情況最嚴重的後果是壁虎可能穿破病人的鼓膜鑽到中耳,破壞聽骨鏈,導致眩暈感及聽力下降。
    最後,那隻壁虎被製作成標本,留置在醫院的耳鼻喉科。
    活物入耳別慌張,「滴」「照」「松」「醫」幫你忙
    據記者了解,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平均每個月都會接診10餘例因活物入耳而就醫的病人,大多數「侵入者」都是體積較小的「小強」。夏天比較熱,蛇蟲鼠蟻猖狂,類似的病例也多了不少。塗博稱,門診接診壁虎入耳真的還是第一遭。
    當遇到活物入耳的情況時,也千萬不要慌張,一定要牢記「滴」「照」「松」「醫」四個字。他介紹說:
    「滴」是指當發現活物入耳後,可利用家用食用油或植物油等滴入耳中,將其穩住。
    「照」特適用於飛行類昆蟲入耳的情況,即如果有飛蛾、蚊子等,便可在暗處用手電筒照射外耳道口使其自行爬出。
    「松」是指要放輕鬆,萬不可用手指或挖耳勺深挖耳道,以防其鑽破鼓膜。
    「醫」即儘快就醫,在醫院由醫生通過專業工具可輕鬆將異物取出。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張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