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估計很多人心裡會想:經常聽說狂犬病,這個貓抓病又是什麼鬼?
別急,接下來就解答大家的疑問。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喜歡養寵物,「吸貓」也成為一種潮流。在與貓咪玩耍的過程中,不慎被抓傷也在所難免。
但是有些鏟屎官 「吸貓」不慎被抓傷後,會出現不規律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症狀,這就是「貓抓病」。
熱播劇《急診科醫生》,就出現了小孩患有「貓抓病」就診的劇情。
需要明確一點,並不是所有的貓抓傷人就會引起「貓抓病」,貓本身帶菌才會把病菌傳染給人。
貓抓病又名貓抓熱,全稱貓抓病性淋巴結炎,是一種感染性疾病,臨床常見的致病菌主要為漢塞巴爾通體。該病潛伏期一般為3~10天,少數病例可長達數月以上。
通常而言,如果孩子被貓抓傷,3~4天後出現紅斑丘疹,隨後出現單側淋巴結腫大(腋窩、頸部、手肘、腹股溝處常見),並有痛感,就要警惕中招了,務必及時就診。
前不久看到一則報導:
9歲的深圳女童小星特別喜歡小貓咪,前段時間在與貓咪玩耍打鬧時,不經意間被貓抓出了幾條血痕。一個月後,小星左上臂和腋窩下出現腫塊。經醫院診斷為貓抓病。
此外,還有些患者可出現全身症狀,如高熱、全身不適、咽喉痛等。
「貓抓病」如果不及時就診,有可能會引發肝功能障礙、視覺障礙等症狀,嚴重的可引發神經系統病變,如神志不清、抽搐等。
網上流行一句話:吸貓一時爽,一直吸貓一直爽。
確實,小貓咪那粉嫩的肉墊,慵懶的姿態,總是讓人忍不住想要抱抱親親。
但是,被貓咪抓傷感染的風險我們也萬萬不能忽視。
一般家有寶寶,會建議大家儘量先別養寵物。然而現在很多年輕人認為,寵物也是寶寶的玩伴。
如果要養寵物,以下建議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1、動物發情期和高溫悶熱季節,更容易抓狂,不要輕易逗弄它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咬傷或抓傷。
2、撫摸貓貓、狗狗等寵物後要及時用肥皂水洗手,如果手上有傷口,注意不要讓其舔到。
3、不要與陌生、不熟悉或流浪的貓狗接觸,尤其是兒童,家長一定要叮囑強調;如果領養流浪貓、狗,一定要為其進行全面的體檢及人畜共患病篩查。
4、跳蚤、蝨子等體外寄生蟲是一些病菌的主要傳播媒介,如果家裡養寵物,一定要做好驅蟲工作。
5、給寵物按規接種疫苗,並做好定期體檢、修剪爪甲等工作,保持好室內衛生。
袋鼠麻麻有話說:
貓抓病不會人傳人,也不是被抓後就一定會感染,大家不必談「抓」色變。通常免疫力低的兒童、老人易中招,多注意。
對於貓抓病而言,預防大於治療,希望大家在養寵物的時候多多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