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巡禮 | 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1-01-08 網易

2020-04-28 02:34:52 來源: 環保科普365

舉報

  自然保護區系列

  113

  導 語

  自然保護區是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些自然保護區保護著我國70%的陸地生態系統種類、80%的野生動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護著約2000萬公頃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約1200萬公頃的各種典型溼地。同時為進行各種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及其他學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條件,為環境的監測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推薦理由

  福建廈門海洋珍稀物種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海域,總面積33088公頃。該保護區由原有的廈門中華白海豚省級保護區、廈門大嶼白鷺省級保護區和廈門文昌魚市級保護區合併而成。高樓林立,碧海相擁,城市與自然保護區緊密相鄰;聆聽真正的海豚音,原來"它們"也有小情緒呢,聰明的海豚智商可比人類孩童。保護區主要以保護、研究、管理和開發為主,尤其中華白海豚是一種珍稀動物,屬國家野生動物重點保護對象。

  保護對象

  中華白海豚、廈門文昌魚、白鷺等18種海洋珍稀瀕危物種。

  資源狀況

  動物資源

  保護區類別

  海洋生態系統

  

  2000年4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國辦發[2000]30號),原廈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8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廈門文昌魚市級自然保護區(1991年9月23日廈門市人民政府批准)和廈門大嶼島白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10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整合升格為「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總面積75.88平方公裡,外圍保護地帶255平方公裡,其中:中華白海豚55平方公裡,文昌魚18.71平方公裡,白鷺2.17平方公裡。

  

  廈門海洋珍稀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處在西風帶,深受海洋氣團影響,沿岸又有暖流經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在22℃以下,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保護區地理坐標介於117°57'~118°26'E、24°23'~24°44'N範圍之間。

  

  保護區內保護12種珍稀物種及其生境,分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文昌魚、黃嘴白鷺和巖鷺,以及(小)白鷺、大白鷺、中白鷺、夜鷺和小杓鷸等8種鳥。其中有6種是國際雙邊候鳥協定的物種;白鷺是廈門市鳥,也是原來的省級保護動物。

  

  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身體修長呈紡錘型,喙突出狹長,剛出生的白海豚約1米長,性成熟個體體長2.0~2.5m,最長達2.7m,體重200~250kg;背鰭突出,位於近中央處,呈後傾三角形;胸鰭較圓渾,基部較寬,運動極為靈活;尾鰭呈水平狀,健壯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對稱的兩葉,有利於其快速遊泳。

  中華白海豚很少進入深度超過25 m的海域,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熱帶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鹹水中。

  

  中華白海豚的攝食消化系統與陸上哺乳動物完全一致,擁有牙齒、食道、胃、肝、脾、腸。成年海豚上下頜共有錐形齒125~135枚,排列稀疏,其功能不在於咀嚼,而是用於捕食。攝食對象主要是河口的鹹淡水魚類,不經咀嚼快速吞食。解剖分析海豚的胃含物,主要有棘頭梅童魚、鳳鱭、銀鯧、烏鯧、白姑魚、龍頭魚、大黃魚等珠江口常見品種,食性以中小型魚類為主。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文昌魚:是文昌魚屬動物的總稱, 又稱蛞蝓魚。脊索動物,文昌魚綱,文昌魚目,文昌魚科。長約50 mm。形似小魚,無頭,兩端尖細。體側扁,半透明,脊索貫穿全身。前端有眼點。口藏於口笠內,口笠邊緣有38~50條緣膜觸手。具背、臀和尾鰭。腹部有1對腹褶。雌雄異體,生殖腺左右成對排列。棲息於疏鬆沙質海底,常鑽在沙內,僅露出前端,濾食硅藻及小型浮遊生物。是無脊椎動物進化至脊椎動物的過渡類型,也是研究脊索動物演化和系統發育的優良科學實驗材料,具重要科學價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鷺:別名小白鷺、白鷺鷥、白翎鷥、春鋤、白鳥,中型涉禽,屬於鷺科白鷺屬。體長55~65釐米,翼展寬86~104釐米。嘴尖直粗壯,頸細長,翼大而圓,尾羽短。腿長,位於身體的後部。足具四趾,均在同一個平面上,趾間有不發達的蹼。喜集群,常呈3~5隻或10餘只的小群活動於水邊淺水處。晚上在棲息地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白天則分散成小群活動。晚上成群棲息在小塊密林中高大樹木頂部,也常在宅旁或庭園樹林與竹林內棲息,有時也同夜鷺和牛背鷺一起棲息。性較大膽,不怕人。以各種小魚、黃鱔、泥鰍、蛙、蝦、水蛭、蜻蜓幼蟲、鞘翅目及鱗翅目幼蟲、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穀物等植物性食物。

  

  通過該自然保護區的設立,有利於文昌魚、鷺鳥、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珍稀生物的保護、研究、管理和開發,尤其中華白海豚是一種珍稀動物,屬國家野生動物重點保護對象。除供觀賞外,還具較高科研價值,如可為回聲定位水下通訊導航、水中運動減阻等仿生學研究,提供有益啟示。作為鯊魚的天敵,海域中有中華白海豚存在,人們在水裡可免遭鯊魚侵害之患。該保護區還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生動物文昌魚的主要產地之一,文昌魚是在動物進化研究和動物學教學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新建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海洋公園名單公布
    、廣西欽州茅尾海國家級海洋公園、廈門國家級海洋公園、江蘇連雲港海洲灣國家級海洋公園、劉公島國家級海洋公園和日照國家級海洋公園)。公頃    2.廣東特呈島國家級海洋公園,面積1893.20公頃    3.廣西欽州茅尾海國家級海洋公園,面積3482.70公頃    4.廈門國家級海洋公園,面積2487.00公頃    5.江蘇連雲港海洲灣國家級海洋公園,面積51455.00公頃    6.劉公島國家級海洋公園,面積3828.00公頃    7.日照國家級海洋公園,面積27327.00
  • 大自然巡禮 |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海南...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推薦理由  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島西南部山區,佔地面積近300平方公裡,保護區內山嶽連,群峰疊翠,林海浩渺,古木參天,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整,熱帶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是中國唯一保護長臂猿及其生存環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給孩子科普海洋知識的好去處
    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我國唯一的海灣和海龜保護區近年來,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通過宣傳人們保護海洋動物的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新聞視頻位於惠東縣港口濱海旅遊度假區最南端的大星山南麓,在保護及救治珍稀瀕危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發揮著顯著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現存海龜共有7種,在中國海域棲息的有綠海龜、玳瑁、紅海龜、太平洋麗龜和稜皮龜5種,其中,種群數量以綠海龜最多,每年6~10月,都有綠海龜洄遊前來保護區交配、產卵。
  • 西鄉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珍稀蛇類白頭蝰蛇
    近日,在位於西鄉縣的陝西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蛇類中古老且珍稀的物種白頭蝰蛇活體。西鄉縣大河鎮河西村村民偶然發現一條奇怪的大蛇,立即向陝西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報告。經過工作人員實地查看論證,該蛇為白頭蝰毒蛇,全長約30釐米,背部呈黑褐色並有朱紅色橫斑,蛇頭白色呈箭頭三角形,周身完好,活動自如。
  • ...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項目獲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支持
    重慶市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項目獲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支持2016-08-29 14:2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重慶漁政信息網        瀏覽量: 1438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在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的支持下,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申請的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 開春後白海豚頻頻露面廈門 海洋生態環境改善是主因
    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則表示,「與天氣沒有直接關係。」白海豚與人類一樣「以食為天」,而每年春季,廈門內港的魚類、浮遊動植物比較豐富,白海豚索餌洄遊,「轉戰」到九龍江入海口附近海域生活。因此,人們能夠在五緣灣、杏林大橋等地看到活躍的白海豚。  雖然每年春季,都能看到白海豚在近海域出沒,但今年市民們看到的海豚數量比往年同期要多。
  • 廣東為中華白海豚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美麗的白海豚年內有望在珠江口自由自在地遊弋昨日,記者從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獲悉,廣東省正在申報的「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有望在年內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白海豚全國最多據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資源環境管理處處長馮吉南介紹,近兩年來,他十多次與動物保護專家和其它人士到珠江口伶仃洋一帶觀察中華白海豚,每次都能看到一群群可愛的白海豚在水面跳躍。
  • 湖北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生保護動物灰林鴞
    救助人員將灰林鴞放歸大自然 張國鋒 攝中新網宜昌1月19日電 (董曉斌 黃月娥 李納)湖北五峰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9日發布消息,該保護區茅坪管理站日前救助了一隻國家保護動物灰林鴞,在確認其身體狀況健康後放歸大自然。
  •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調研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2月1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包建華一行,在宜賓市林業和竹業局副局長賈廷彬、敘州區政府副區長向華、區林業局局長鄧成龍的陪同下,調研指導長江上遊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敘州段工作。
  • 世界60多種鷺科鳥類廈門佔了17種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APP-新福建報導 3月25日至31日是福建省第三十八屆「愛鳥周」,你知道嗎?全世界共有鷺科鳥類60餘種,我國分布有其中的20種(不包括迷鳥),其中廈門就有17種鷺類分布。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黃嘴白鷺今年愛鳥周的主題是:「同心呵護鳥類,共建美好家園」,據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介紹,我國共有白鷺屬鳥類5種,廈門均有分布,他們是白鷺、中白鷺、大白鷺、黃嘴白鷺和巖鷺。據廈門市觀鳥協會統計整理,截至2019年2月底,廈門野生鳥類記錄共計22目74科381種,其中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共有1種(遺鷗),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共有47種。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
    本區特有的生物種類不但是我國的珍稀物種,而且也為世界所矚目,無論在學術上和自然保護上均被放在一個特殊的位置上。  可可西裡是羌塘高原內流湖區和長江北源水系交匯地區。東部為楚瑪爾河水系組成的長江北源水系,西部和北部是湖泊為中心的內流水系。區內1平方公裡以上的湖泊有107個。200平方公裡以上的湖泊有7個,最大的烏蘭烏拉湖,湖水面積544.5平方公裡,是青海省第四大湖。
  • 鄱陽湖自然保護區6隻珍稀候鳥回歸大自然
    11月23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省林科院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聯合在鄱陽湖核心湖大湖池放飛了6隻珍稀候鳥。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1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1隻、小天鵝3隻,每隻鳥類身上都安裝了衛星跟蹤器和環志。
  • 廣西北海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28年守護中華白海豚
    自1986年至今,他們一直默默守護著這片海域的珍稀海洋生物,使它們能在這裡悠然、自由地生存。&nbsp&nbsp&nbsp  他們是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他們是一群高學歷、有愛心、有責任感的科研人員。日前,記者走近這些中華白海豚的「守護者」,聽他們講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故事。
  • 今年在廈門首次拍到!中華白海豚母子海中嬉戲 好有愛…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隊伍  近日在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下稱「廈門保護區」)  觀測到一組溫馨四溢的畫面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提供  並且,「大白」喜歡活動的海域是廈門西港、九龍江口,從2010年到現在大約拍到她40-50次。
  • 全國47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保護了什麼寶貝?
    1956年,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建立。截至2018年6月,我國共建立47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98萬平方公裡,約佔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0.1%。和大熊貓共享這些森林的還有羚牛、川金絲猴以及金貓、黃喉貂等物種。這一區域降水豐沛、四季分明。目前以大熊貓為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31個。
  •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省東北部,處於海口市和文昌市的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2′~110°37′,北緯19°51′~20°1′,屬溼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980年成立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  主要保護對象有沿海紅樹林生態系統,以水禽為代表的珍稀瀕危物種及區內生物多樣性。本區的天然植被主要為紅樹林,屬於東方群系。紅樹林面積1 578.2hm²,有紅樹植物17科33種,其中真紅樹植物9科22種,半紅樹植物8科11種。
  • 湖北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生保護動物鳳頭鷹
    鳳頭鷹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聶才愛 攝中新網宜昌1月11日電 (董曉斌 陳正宇)湖北五峰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1日發布消息,該保護區工作人員日前在接到村民報告後,發現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鷹,在確認其身體狀況健康後放歸大自然。
  • 湖北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珍稀野生動物照片
    10月26日,湖北五峰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次公開發布了一組珍稀野生動物的照片。後河保護區自2017年開展資源本底調查以來,採用布設紅外相機和人工拍攝的方式,已拍攝到不少珍稀野生動物,目前拍攝到的林麝、黑熊、小麂等珍稀獸類有20多種,金雕、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鳥類也有20多種。圖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
  • 由農業部制定的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今日在廈門啟動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 記者 吳笛 圖/市海洋與漁業局提供)保護中華白海豚有了專門的行動計劃。今天上午,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啟動儀式暨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在廈門舉行。為此,受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託,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編制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同時,在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支持下,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發起,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受委託籌建成立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  據介紹,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辦等54家單位成為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第一屆成員單位。
  • 高齡中華白海豚媽媽在廈門海域「遛娃」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廈門海域觀測到中華白海豚母子同遊景象。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人民網廈門6月9日電(陳博)近日,據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消息,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隊伍在廈門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測到一對中華白海豚母子海中嬉戲畫面,這是中華白海豚幼崽2020年首次在廈門海域現身。  據悉,本次觀測到的中華白海豚媽媽是廈門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人」之一的「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