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海狸鼠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下同)
鼠,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個,個頭卻是最小的。在動物界中,廣義的「鼠」為所有齧齒目動物,有34科2300餘種,狹義的「鼠」特指鼠科,也有770餘種。
雖說平日裡大家對老鼠並不太喜歡,但在動物園裡,齧齒目或名字帶「鼠」的動物「明星」們,卻是一個比一個萌。除了海狸鼠這位真正屬於齧齒目、名字裡又有鼠的「主角」外,園裡還藏著名字有「鼠」卻非鼠、叫豬卻是「鼠類近親」的物種們,它們的故事也很有趣。
鼠年「主角」齊亮相
春節期間,上海動物園的兒童動物園裡,出現了一群鼠年「主角」——海狸鼠。這群英語名字叫做Coypu的小動物,在動物大家族中屬於齧齒目海狸鼠科,原產地為南美,活潑好動,為新春增色不少。
據悉,為了獲取海狸鼠的皮毛,當地人開展大規模養殖,並運往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等地繁殖。但是,由於毛皮商對海狸鼠圈養的監管不完善以及產業不景氣,部分海狸鼠被直接釋放到野外,或主動逃逸到野外。在中國,甚至在上海,一些河道裡有時也能見到海狸鼠的身影。不過在海狸鼠的原產地,它們卻遭受著過度放牧導致的棲息地退化威脅。
此外,在科學教育館二樓,還有個小型的寵物鼠展覽,遊客們可在這裡看到龍貓、長毛豚鼠、豚鼠、倉鼠、魔王松鼠、金絲熊、小白鼠等「萌寵」。
叫「豬」卻是「廣義鼠」
居住在鄉土動物園的豪豬,居然是同屬於齧齒目的「鼠類近親」,沒想到吧?原來,齧齒目動物分好幾類,豪豬屬於豚鼠類齧齒動物,有著大大的腦袋、肥胖的身子、短短的尾巴和細長的腿,在親緣關係上離鼠很近,屬於廣義的「鼠」。
記者看到,鄉土動物園裡生活著一群豪豬。這種動物廣泛分布於我國中部和南部,喜歡棲息在森林和開闊田野,在堤岸和巖石下挖大的洞穴,以家族為單位群居,晚上沿固定線路集體覓食,包括根、塊莖、樹皮、草本植物和落下的果實。
豪豬身上有著黑白相間、中空的棘刺,因此被很多遊客誤認為是「刺蝟」。「當它們遇到危險時,背部篷起,棘刺張開,有時會射出刺來,我們的飼養員就曾看到過這樣的情形。」食肉隊主管楊慧強告訴記者,當他們的刺自動脫落後,還會再長出新的來。遊客若想摸一摸豪豬刺,周末及節假日可以去食肉區的科普小推車一探究竟。
另一個關於豪豬的「冷知識」是,豪豬媽媽的乳頭長在腋窩外側靠近肩部的位置,小豪豬想吃奶了,就會把嘴巴伸到媽媽腋下尋找,非常可愛。
圖說:松鼠猴
名中帶「鼠」不是「鼠」
除了齧齒目動物外,動物園裡也居住著一些名字中帶「鼠」卻不是鼠的動物。
最可愛的,要數「松鼠猴」了。在靈長三館中住著30隻松鼠猴,身長像摺疊雨傘大小,拖著條長長的尾巴,在繩索間上躥下跳,實力演繹「猴子屁股坐不住」。
靈長三館組長黃晶說,松鼠猴喜歡吃動物性飼料,比如麵包蟲、蟋蟀等,也能吃黃瓜、蘋果、梨、胡蘿蔔等。別看它們個頭小小的,食慾卻超好,每天這些小猴子要吃掉兩盆飼料,去年動物園已自主繁育了8隻小松鼠猴。它們喜歡20℃-25℃的溫度,遊客可以在開著電暖的「空調房」裡觀賞他們撲騰的身影。
最強壯的則是「袋鼠」。上海動物園有著3隻白袋鼠、4隻紅頸袋鼠、3隻灰大袋鼠、6隻赤大袋鼠。飼養員楊志蓓說,公袋鼠容易打架,發情期會為了爭奪母袋鼠而戰。不過他們也有「軟肋」,容易「犯牙病」,尤其是由紅頸袋鼠白化而來的白袋鼠。「發病時,袋鼠會流口水、牙齦腫,一定要及時診治,塗些碘酒。」楊志蓓說,為了避免犯牙病,袋鼠不能吃太甜的食物,飼料以顆粒料、黃瓜、胡蘿蔔等為主。
圖說:白鼠魚
此外,動物園中還養著一群「鼠魚」。這是屬於鯰科的魚類,因其嘴邊長著兩撮小「鬍鬚」、酷似水中遊動的小老鼠而得名。如果你細心尋找,在園內大樹上還時常能看到「赤腹松鼠」竄來竄去的身影。這些「原住民」屬於齧齒目松鼠科,可是一群真正的野生鼠呢。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