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眾兩院再次研究美臺軍艦互訪可能 邀臺參加「紅旗軍演」

2020-12-03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當地時間9日公布美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細節。法案中要求強化美臺之間的防禦夥伴關係,邀請臺灣參加「紅旗軍演」,並考慮美臺海軍艦艇互訪的可能性。

據臺灣《自由時報》10日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與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昨日就「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達成協議,在與臺灣相關議題方面,美國參眾兩院依據「與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稱,美國應當強化與臺灣長期以來的夥伴關係與戰略合作,包括武器銷售正常化、加強培訓與演練,並促進高階官員交流。

至於外界關注的臺美軍事交流部分,法案認為美國應該邀請臺灣軍隊參與類似「紅旗」等軍事演習;同時,美國應考慮重新建立美臺海軍艦艇互訪的適當性與可行性。

報導稱,該法案的第1259A條款也以國會決議方式,表達國會希望將對臺移轉軍事物資與服務正常化,美國防部應與國務院協商後以個案方式審查對臺軍售,在收到臺灣採購意向書後的120天內,美國防部長與國務卿諮商後應向國會適當的委員會提出報告,內容包括採購要求的現況;這項軍購移轉是否符合美國武器出口法案,是否需要出口執照,還有國防部長是否有意給予發價書和同意書;這項軍購移轉是否符合「與臺灣關係法」下美國對臺義務。

報導還稱,儘管將臺美軍艦互訪的可能性寫入法案,但和之前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在明年9月1日前遞交評估報告不同,此次協商後的法案並未強制要求美國國防部必須進行評估,所以顯見參眾兩院在軍艦互訪議題上的立場較先前軟化。

另外,法案也要求在國防授權法生效180天內,以及每隔180天,美國防部長應與國務卿協調後向軍事及外交委員會簡報臺灣面臨的挑戰以及美臺軍事合作狀態,以及臺灣軍購要求的進展。

據此前媒體報導,美國參、眾兩院今年稍早曾通過各自的國防授權法案版本,其中都有強化美臺軍事交流的條款。對於兩院內容不同的提案與文字版本,報導稱,需要整合兩院都能接受的協調報告,並經兩院通過才能成為法案。

對於美臺軍艦互訪一事,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曾在受訪時表示,這顯示出美國參議院內部有一些人「不識趣」,不知道整個世界大勢和中美大局,這些小動作實在沒有必要,也不會達到任何效果。 劉相平認為,此法案可能會讓「獨派」人士高興兩天,但「美國真的會為『臺獨』而戰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早在今年6月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吳謙也明確表態,堅決反對美臺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敦促美方恪守在臺灣問題上向中方做出的承諾,停止美臺軍事聯繫,以免給兩國兩軍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造成損害。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也在此前的例行記者會上嚴正聲明,中方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並敦促美方充分認清上述法案有關條款的嚴重危害性,不得讓包含相關條款的法案通過成法, 不要開歷史倒車,以免損害中美合作大局。

相關焦點

  • 美議員叫囂:將美在臺協會、臺駐美代表處升格為「大使館」
    假如美方將在臺協會和臺灣駐美代表處統統升格為所謂的「大使館」,那實際上還不僅僅是違反了這兩個法律的問題,它意味著中美之間的政治與軍事關係都將出現顛覆性的變化。因為在臺協會和臺灣駐美代表處升格,實際上就意味著美臺正式「建交」,而美臺「建交」也就必然會意味著中美斷交,以及接下來的臺海開戰。
  • 美議員鼓動蔡英文訪美,臺輿論擔憂「最後的瘋狂」
    就臺美關係而言,一些反華勢力正在操弄所謂的「臺美高層互訪」,不過在島內輿論看來,這只會讓民進黨當局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9日報導,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18日舉辦「挑戰時期下的美臺夥伴關係」在線研討會。
  • 沒有軍演邀請函!蔡英文再次被美國「騙了」!
    此前鋪天蓋地的邀請信號,隨著軍演的召開變成了一場空,臺灣熱情似火的心情也被現實澆滅了。儘管美國曾經在法案中建議邀請臺灣參加軍演,這一消息也受到了大規模的傳播,臺媒對此興奮不已,然而據臺灣方面承認,臺灣至今沒有得到美國的邀請,這也意味著,臺灣不能如願參加韓太平洋軍演。
  • 臺灣推動駐美機構改名是挑釁!臺當局前駐美人員憂「戰火就此點燃」
    劉教授的判斷應值得重視,因為火源可能來自臺海的擦槍走火,也可能是美、陸、臺三方微妙關係間,任何一方踩到另一方的最後紅線。  過去四年,美、陸、臺關係是四十年來,三方關係在本質上變化最大的時候。  美國對臺政策則由模糊到清晰,運用美參眾兩院通過多項友臺法案表達國會的意見,使原有的美臺關係邁向相當清晰的「準外交關係」。  近日美參眾兩院78位「美國國會臺灣連線」成員,聯名致函國務卿龐佩奧,建議推動臺灣駐美機構更名,將現有名稱由「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改為「臺灣駐美代表處」,臺灣「外交部次長」曾厚仁證實是「進行中的案子」,「一直是我們努力方向」。
  • 美國前官員出席「臺美國防論壇」 臺媒唱衰「層級低」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5月10日,首屆「臺美國防論壇」將在高雄舉行。由於美方並不打算派官員參加,這場所謂的「國防論壇」一早就被臺媒諷刺「層級如此之低」、是蔡英文的「政治噱頭」。 而隨著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大陸在臺灣海峽兩度軍演,加之臺當局一再釋出有意採購美國F-35隱形戰鬥機的風向,在這敏感時刻,這場論壇的處境也有些尷尬。
  • 「美在臺協會」前處長被臺大解聘 又有人想興風作浪
    至於此前有消息傳出,臺大僅以一通電郵告知司徒文擬不再續聘有失禮節,且有臺大教授強行牽扯政治,宣稱司徒文一貫有意拉近美國與臺灣的關係,可能臺大校內高層比較「親中」,「怕司徒文的存在引發中國不快」,因此解約。對此,臺大發言人孫效智呼籲:「勿作政治聯想!」
  • 臺海軍司令部為何證實「美海軍陸戰隊來臺」?蔡當局害怕解放軍採取...
    因為對接下來的臺美關係及兩岸關係完全沒底,蔡英文一周之內連續召開兩次「國安會議」討論因應辦法。臺當局「國安局長」日前也坦承,「兩岸最近狀況比以前更緊張,臺灣一直在承擔很大的風險」。就在島內輿論連續猛烈批評蔡當局押錯寶,甚至猜測解放軍可能對臺採取行動之時,蔡當局9日做出「冒然」動作,臺海軍司令部主動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來臺灣」的信息。
  • 剛參加三國軍演,美艦就闖我南沙群島海域!解放軍警告絕非空話
    近日,剛參加完三國軍演的一艘美艦就擅闖我南沙群島鄰近海域,對此,解放軍警告絕非空話。當地時間12月22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確認,當日美海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麥凱恩」號在中國南沙島礁臨近海域進行所謂「自由航行」活動。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聲稱,此舉是「例行航行」,以「支持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 美「科研船」敏感時刻停高雄 是搞科研還是搜集情報?
    美海軍船艦停泊高雄港」——16日午間臺灣島內各大報刊、電視、網站紛紛報導這件「大事」,一些綠營媒體興奮地表示這是「敏感時刻為美軍在臺海演習做準備」,甚至「美軍支持蔡政府走向『臺獨』的保證書」。但事件隨即發生戲劇性變化:臺軍方出面解釋說,這只是一艘退役的美軍「科研船」,今年「是第四次來了」,它的到訪不僅與美國「國防授權法」無關,也跟外傳美軍要在南海進行的軍事展示無關。
  • 美軍艦闖南海,我軍艦跟蹤監視
    12月22日 美國「麥凱恩」號驅逐艦 擅闖我南沙島礁鄰近海域 衛星捕捉到 中美軍艦「同框」畫面 分析稱,我軍艦在跟蹤監視 美艦擅闖我南沙島礁鄰近海域 衛星捕捉到中美軍艦「同框」 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田軍裡12月22日表示,當天,美國「麥凱恩」號驅逐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衝闖我南沙島礁鄰近海域
  • 解放軍或在東山島附近軍演,與臺灣隔海相望!專家:蔡英文在玩火
    據@中國臺灣網,大陸此次軍演地點可能選擇在廣東、福建交界處的東山島附近,這裡正好與臺灣隔海相望……專家指出,軍演選擇地點東山島與臺灣隔海相望,而軍演時間可能也與蔡英文回程「過境」美國的時間基本上重疊,島內媒體因此將本次軍演不僅有警告蔡英文、也有警告美國的意味。
  • 「臺美不建交論」在島內發酵
    不過,臺「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在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臺採訪時稱,「我們也看見中共比過往更具威脅性,且比先前更具實力……對臺軍事行動的風險增加,讓臺灣可能成為代罪羔羊」,不過臺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而是一直希望能和美國進一步加強經濟、貿易、政治甚至安全關係。他還稱,「一旦臺海發生衝突,不會依靠美國介入」。
  • 美前「駐臺」高官:美國若在臺駐軍可能導致中美斷交
    卜睿哲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卜睿哲22日出席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的「邁向更強勁美臺關係報告發布」在線研討會。最近美國國內有人鼓吹要重新在臺駐軍,以威懾中國大陸。據中評網報導,曾任「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的卜睿哲指出,這種想法有幾個問題。首先,很重要的是,臺灣軍隊要能夠堅持幾周甚至幾個月,美軍才能全面抵達,讓臺軍那樣埋頭苦幹是不容易的。如果美國決定向臺灣派兵,臺灣或許會說:我們的任務結束了,美國將確保我們的安全;我們不需要在防務上花更多的錢;我們不需要提高後備力量等等。
  • 美艦「朱諾」號昨抵湛江
    美艦「朱諾」號昨抵湛江  19日參加中美海上搜救演習  據新華社湛江(廣東)11月15日電(記者熊爭豔李宣良)美國海軍「朱諾」號兩棲船塢運輸艦15日抵達湛江港,開始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並將參加於19日在南海海域舉行的第二階段中美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15日的湛江籠罩在薄霧中,某軍港碼頭彩旗飄揚,軍樂陣陣。
  • 兩艘二手美制戰艦低調抵達臺灣 臺軍曾等20年
    臺灣向美國採購的兩艘二手「佩裡」級艦,預計在本周六(13日)抵達高雄左營軍港,臺灣海軍將辦接艦儀式邀請官兵家屬參加,並擇日舉行成軍典禮。   今年3月,臺灣海軍司令黃曙光以及駐美代表高碩泰就已趕赴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進行交接儀式。當時為避免引起大陸不滿,美方保持低調,並未邀請媒體參加儀式。臺「國防部」也低調不願多做回應。
  • 兩岸情勢緊張之際,美軍艦穿越臺海為何低調?蘇起:要「全身而退」
    美國海軍驅逐艦今年第10度經過臺灣海峽,外界解讀,美艦是否可能藉停泊臺灣港口,來創造美國大選10月驚奇?臺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16日出席一場研討會後,他表示,若美國打算藉此創造10月驚奇,美方應該不會這麼低調,他評估,「若美國真的直踩大陸紅線,恐會直接爆發軍事衝突」。
  • 美豬大戰 臺醫師:萊劑毒性可能是搖頭丸的250倍
    臺當局擬於明年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日前社福及衛環委員會質詢時,高榮臺南分院精神科前主治醫師蘇偉碩表示,萊克多巴胺促動TAAR1的活(毒)性,可能是搖頭丸的250倍。至於萊克多巴胺的影響,蘇偉碩表示,並非只有心臟的毒性,還有生殖的毒性,養豬的都知道,種豬吃了有萊克多巴胺等有瘦肉精的飼料,就不能當種豬了,培林也是如此,種豬是不可用的,因為它會影響受孕,且果蠅實驗指出可能還會短命,豬肉好像也沒有比較好吃。
  • 蓬佩奧稱解除「美臺關係」中自我限制 專家:對臺採取怎樣措施由...
    臺灣「中央社」引熟悉『美臺關係』的『外交人士』的話表示,這是近年來美國對「美臺關係」往來準則「最大範圍的調整」。臺「總統府」發言人回應稱,這項聲明充分反映臺美「堅實的夥伴關係」,未來也會以相同態度,在既有的堅實基礎上,持續爭取美國跨黨派合作,深化「臺美合作夥伴關係」。
  • 川普還是籤了所謂「臺灣保證法」,鼓吹對臺軍售常態化
    2019年8月,《聯合報》報導臺灣人士希望推動駐美代表處也跟進更名。但報導一出,熟悉臺美交流的高層說,只有民間在推駐美代表處更名,政府並未推動此案。據了解,臺灣官員之所以如此緊張,是因為北協改名後,臺美官方某種程度上達成默契,暫不推動更名等敏感的案子。但今年臺當局態度似有轉變,一名對美事務高層私下表示,駐美代表處更名「有爭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