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感動社區人物|探索垃圾分類的陪讀媽媽楊婧

2021-01-09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汪暢)1月8日,在「微力量——新京報第14屆感動社區人物評選頒獎典禮」上,探索垃圾分類的陪讀媽媽楊婧獲得感動社區人物金獎。

楊婧獲得感動社區人物金獎。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43歲的楊婧是一名致力於環保的的陪讀媽媽,租住在辛莊村內。2016年,楊婧和村裡6位陪讀媽媽一起組成了志願團隊,開始推行垃圾分類。之後,村裡17座散發惡臭的露天垃圾站消失了,路面上或者農田裡,都很難找到垃圾;在村口涼棚下乘涼的六旬老者,也能清楚地說出,生活垃圾應該如何分類;興壽鎮有二十多個村莊受此影響,也開啟了垃圾分類。

「隨手扔掉的垃圾,可能會讓一個動物失去生命,作為人類也許還是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談及為什麼做環保,楊婧說,這和她作為母親對生命的關愛有關。2015年底,楊婧租住在村裡時,一隻母羊因誤食飄進院子的塑膠袋,最後倒在羊圈中。「這些看似尋常的垃圾,對於其他生命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楊婧認為,真正的教育其實是自我教育,做環保可以讓孩子生活得更好,也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這是作為母親最大的祝福。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社區新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後勤保障處領導親切慰問社區垃圾分類...
    1月14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後勤保障處黨委書記肖洪來到北航社區與值守在垃圾分類一線的志願者們親切座談。北航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劉同華、專職副書記瀋陽參加。
  • 萌娃暑期第一課 豹子嶺社區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教育活動
    萌娃暑期第一課豹子嶺社區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教育活動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12日訊(通訊員 彭珊)垃圾分類如今已成為時下社會最熱門的話題,為提高轄區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加強社區垃圾分類的宣傳氛圍,全民素質要從祖國的花朵身上開始抓起,長沙市天心區新開鋪街道豹子嶺社區利用暑期未成年人開展實踐活動的契機,組織孩子們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 呼和浩特:為陪讀媽媽量身定製公益項目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劉惠)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區阿吉拉沁社區,有一群陪讀媽媽,他們在社會組織的幫助下,每周固定開展交流、學習、志願服務,生活發生了極大改變。11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婦聯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陪伴,讓愛擲地有聲」——陪讀媽媽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研討會在呼和浩特舉行,這個為陪讀媽媽們量身定製的公益項目開展以來,已有上百名陪讀媽媽受益。回民區阿吉拉沁社區周邊有呼和浩特市一中、八中等眾多中小學,不少媽媽們為了方便孩子上學,在學校附近租房居住,全身心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
  • 王熙:「線上+線下」立體化宣傳 構建垃圾分類新型社區文化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7日電(記者 宋寶剛 韓月)1月7日,北京市海澱區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召開期間,海澱區政協委員王熙做客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圍繞構建「垃圾分類」新型社區文化的話題接受人民政協網記者專訪。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莊社區組織親子家庭開展「垃圾分類...
    深圳新聞網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曾舒琪 通訊員 曾麗芳/文 萬永紅/圖)10月26日,光明區馬田街道新莊社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暨「垃圾分類、科普先行親子遊學」活動悄然展開,25個社區親子家庭以親子遊的形式,走進天鷹無人機省市級科普基地和寶安環保電廠,通過實際走訪參觀增進垃圾分類知識,提升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
  • 理工男探索智能垃圾分類 一步解決多個難題
    理工男探索智能垃圾分類  一步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等多個難題  第一次來到江西南昌求學,甘肅慶陽小夥兒尚一感嘆,「校門口的綠化帶比家鄉的馬路都寬」。可一回到宿舍,他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因為宿舍和所在樓層的公共垃圾桶挨得很近,垃圾桶常常滿得溢出來,夏天臭氣燻天,老鼠、蒼蠅、蟑螂也常常在附近出沒。
  • 陪讀媽媽的親身經歷與感悟
    我是辭職選擇陪讀的媽媽,雖然我辭掉了在眾人眼裡非常好的工作,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選擇陪讀這條路,其中有所失也必有所得,失去的是那份穩定的工作收入,得到的是陪讀帶來的成果。我明顯發現自從我陪讀以後,孩子越來越愛學習了,在他內心深處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媽媽是為了什麼,越學就越有興趣學,越學成績就越好,老師也越發喜歡他了,不恥下問一有問題下課就去問老師。
  • 理工男放棄保研探索智能垃圾分類
    2017年9月,尚一組建了「葉子再生」團隊,針對「垃圾回收」問題展開調研,調研結果發現,僅80個宿舍一天就能回收約3麻袋的可回收垃圾。團隊焊制了裝可回收物的鐵框,每層的公共垃圾桶旁都放一個,基本兩天就滿了。2017年年底,團隊向同學眾籌了4萬元,又從各自父母那裡「借」了6萬元,湊了10萬餘元,研發製作了第一批60個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箱。
  • 深圳垃圾分類即將實施,貓先生推動垃圾分類全面實操
    深圳是全國首批8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在上海因為「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引爆社交媒體的同時,深圳也在探索垃圾分類之路。不同於上海乾溼垃圾分類模式,深圳垃圾分類擬推行「四分法」。《條例(草案)》規定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類標準,將生活垃圾總體分為可回收物、有害、易腐和其他垃圾四大類,與現行分類辦法相比增設了「易腐垃圾」類別。其中,可回收物細分為廢棄玻璃、金屬、塑料、紙類、織物、家具、電器電子產品、年花年桔等八類;易腐垃圾又分為餐廚垃圾、廚餘垃圾、果蔬垃圾、綠化垃圾等四類。
  • 理工男對垃圾桶動起腦筋探索智能垃圾分類
    2017年9月,尚一組建了「葉子再生」團隊,針對「垃圾回收」問題展開調研,調研結果發現,僅80個宿舍一天就能回收約3麻袋的可回收垃圾。團隊焊制了裝可回收物的鐵框,每層的公共垃圾桶旁都放一個,基本兩天就滿了。2017年年底,團隊向同學眾籌了4萬元,又從各自父母那裡「借」了6萬元,湊了10萬餘元,研發製作了第一批60個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箱。
  • 武漢部分小區啟動智能垃圾分類屋 以後垃圾只能這樣扔!
    從疫情逐漸走出來的武漢,迎來了另一次大考,那就是垃圾分類。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5月26日公布政府令第297號:《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已經2020年5月11日市人民政府第11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於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規定:未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至相應收集容器的,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 舜耕街道舜華社區開展「有害垃圾收集周」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為進一步增強轄區黨員、群眾對垃圾分類工作形成更加深刻的意識,近日,舜耕街道舜華社區綜合黨委在社區黨建文化廣場開展了「有害垃圾收集周」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社區黨員、群眾以及社區志願者參加了此次活動。
  • 垃圾分類改變百姓生活——垃圾分類推進一年間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題:垃圾分類改變百姓生活——垃圾分類推進一年間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 杜康  「定時定點」扔垃圾、「小手拉大手」從娃娃抓起、發動基層廣泛參與……各地積極探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辦法,突破分類難點堵點。
  • 垃圾分類 居民這樣參與
    廚餘垃圾堆肥變寶貝  城市:成都  地點:青羊區八寶街社區王家塘街12號院  吃完早飯,74歲的居民範秀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剩餘的餐廚垃圾倒在專用塑料桶中,然後到小區指定垃圾桶內堆放。經過堆肥,它們又變成了小區的護花肥。在範秀琴居住的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八寶街社區王家塘街12號院小區裡,這是所有居民每天的「必修課」。
  • 從垃圾分類準確率看「湖裡實力」
    此時,正是居民扔垃圾的尖峰時段,也是居民黨員骨幹、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物業人員最忙碌的時候——他們守在垃圾桶邊,一人拿著登記表,一人戴著環保手套,打開每一戶的垃圾袋,檢查分類情況。 由於垃圾分類不準確不收運,因此每一位居民都不敢馬虎。「分類不準確,一查就知道是誰家丟的垃圾。」
  • 八角北路社區|「小志願者」上演垃圾分類「大作戰」
    「阿姨,這是垃圾分類手冊,看了以後會對您的垃圾分類有很大幫助哦。」「爺爺,您的垃圾有一部分屬於其他垃圾,不能放在廚餘垃圾桶,我幫您一起重新分類吧……」1月9日早上,八角北路社區的小志願者們守候在垃圾桶旁,向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居民分門別類將垃圾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中。
  • 感動社區人物金獎|唐瑞:獎項屬於諸多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人
    1月8日下午,第十四屆感動社區人物評選頒獎典禮上,英國人Terry Townshend(唐瑞)獲得感動社區人物金獎。在宣講環節,他率先用中文和現場觀眾打招呼。北京對於唐瑞來說是一個觀鳥天堂。為此,他創立了專門記錄北京地區鳥類的網站,並製作北京觀鳥指南。新京報第十四屆感動社區人物頒獎,「鳥神」唐瑞分享。
  • 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垃圾分類有所推進 但多數城市廚餘垃圾尚待有效分類
    中國日報1月15日電 1月13日,第十三期環境茶座「指尖環保助力垃圾分類」成功舉辦。中國環境記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和萬科公益基金會聯合發布了社區垃圾分類通用模式和關於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建議,並對「指尖上的環保」公益活動做了年度總結。
  • 豹子嶺社區青少年暑期活動:踐行垃圾分類新風尚
    (活動現場)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24日訊(通訊員 劉靜)「老師,垃圾分為溼垃圾、幹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西瓜皮屬於溼垃圾」「衣服是可回收物」「電池是有害垃圾」......今天上午,一場關於垃圾分類的青少年暑期實踐活動在長沙市天心區新開鋪街道豹子嶺社區拉開序幕
  • 垃圾分類勤督導 細節末梢面面到
    人物名片鐘關軍,男,1956年4月出生,2020年5月6日起擔任城南街道大奇山社區大奇山居紫陽苑小區垃圾廂房督導員。在城南街道大奇山社區大奇山居紫陽苑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鐘關軍用他認真工作、勤勤懇懇的態度,帶動著小區大批「粉絲」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共同守護小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