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線上回答孕媽的諮詢時,遇到了一位媽媽向我提問:胎寶寶在肚子裡能聽到聲音麼?原來這位準媽媽懷胎七個月時,打算開始對肚子裡的寶寶進行「胎教」,除了每天給肚子聽英文磨耳朵,還不允許老公打遊戲時開聲音。於是遭到了老公的吐槽:「肚子裡的娃,啥也聽不見,別白費功夫了。」
胎寶寶真的什麼都聽不到麼?巴黎某醫院的語言心理學教授接待了一位患有孤獨症的4歲寶寶,他的症狀是不愛講話,不論父母如何開導都無益於事。開始教授是用法語來和孩子進行交談的,寶寶卻沒有任何反應。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突然發現每當有人同他講英語的時候,他就會表現出主動回復的狀態,並且很開心。而孩子的父母卻說家中並沒有人用英語溝通,大家說的都是法語,那為什麼孩子會對英語感興趣呢?
寶媽經過仔細的回憶後,才想起在她懷孕的時候,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要求員工只能使用英語來進行溝通,而那個時候胎寶寶的腦神經已經很發達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而我們常常會認為,胎兒在肚子裡雖然能聽到外界的聲音,但對未來出生後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吧?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胎寶寶的傾聽能力
據研究結果得知,從懷孕6個月起,胎寶寶就開始專注於傾聽,他的聽覺系統已經在逐漸完善。
準媽媽的腹中是一個非常嘈雜的場所,大量的聲音會傳入胎寶寶耳內。而傳入的所有聲音中,最為嘈雜的就是孕媽媽腸胃蠕動時發出的咕嚕聲。而且即使是父母比較微弱的談話聲,胎兒也在全神貫注地聽著。
1、 能讓娃感到安全的聲音。準媽媽富有節奏的心臟搏動聲,是胎兒感受外界環境安全與否的重要聲音來源。如果節奏正常,胎寶寶就會感到所處環境是安全的,因此會踏實地住在他的「一居室」內。
2、胎兒對外界刺激有何反應。通過做B超檢查,人們能夠清楚的觀察到胎兒在母體中的活動情況。而胎寶寶在接受外界的刺激後,會做出相應的反應。經過測試發現:當胎兒聽到音響聲時胎心音會變快,而當聽到汽車喇叭聲時,則會出現頻繁的胎動。
記得懷大寶的時候,有次猛然地關了一下門,發出了很大的響聲。大寶在肚子裡竟然會縮成一團;還有次我在大街上溜達,周圍傳來刺耳的喇叭聲,他的小手小腳會不停踢打。
在孕期,身體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狀況,這個時候,孕媽媽通常都會變得焦慮和緊張。有時會言語不當,有時會直接表現出不好的情緒。有孕媽問了,這類的緊張情緒,對胎兒有影響嗎?
情緒對胎兒的影響
《懷孕知識百科》中提到:當人的情緒急劇變化時,除了面部表情、身體和聲音等外部表現有所變化外,同時會引起身體內部的變化。
1、大腦神經的傳導
人的情緒會受到周圍各種環境的刺激和影響,而刺激會通過人體的感官系統傳入到各級神經中樞。然後大腦發出向外傳輸的信號,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會引起人的表情、肢體運動,還會影響內臟器官的活動。
2、偶爾情緒緊張不會造成傷害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之間的對話和其他聲響都屬於外來刺激。這可能會引起孕媽媽的緊張心情,這類的緊張情緒,是屬於正常的情緒產生,並不會傷到胎寶寶。當孕媽媽出現這樣的緊張情緒時,家人要與其多交流,以緩解孕媽的情緒。
3、不可忽視胎教中的意識引導
胎兒在未出生的時候,是距離母親最近的一段日子。寶寶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媽媽的一切,因此孕媽媽不能忽視孕期對娃的正確意識誘導。比如有的寶媽出於種種原因,可能有時候會產生怨恨的情緒,而胎兒在母體中是會意識到這種不良情感的,等到出生長大以後就容易出現情感障礙、神經質、情緒不穩定等結果。
如何讓胎兒感受到安全和穩定?
研究結果表明,當新生兒聽到人心臟跳動的錄音時,會表現的活潑,飲食和睡眠狀況良好,體重迅速增加,呼吸能力不斷增加,不愛哭鬧不容易生病。
首先,孕媽媽需要保持一種健康積極的心態。由於胎兒在腹中的時候就有意識了,媽媽的言語感情行為均能影響到他(她),直到出生以後,
其次,放鬆緊張的心情,輕聲和胎寶寶說話。很多時候,孕媽媽情緒緊張是因為過於關注腹中的胎兒。總會有各種莫名其妙的擔心。孕媽只需要清楚,懷孕生子是自然的規律,大部分的孕媽媽都能順利生下健康的孩子。
最後,努力給胎寶寶營造一個溫柔善良的母愛環境。母親對於孩子的意義,相當於是"天"一樣的存在,孩子從孕期到出生,都需要媽媽通過各方面給予愛護,讓娃感受到媽媽的愛一直陪伴著他。
枕邊育兒寄語:
胎兒在腹中與孕媽媽親密無間的生活40周,他會慢慢適應媽媽的體內環境,也會感受的媽媽的喜怒哀樂。他渴望來到人間,因此在努力的聽著你們的一言一語,希望媽媽也能做好迎接寶寶的準備哦!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10個月胎兒發育全過程,就像水果換了「品種」,變化豐富又有趣
用「雙語」給腹中4個月胎兒做胎教,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
孕期的不良習慣,讓胎寶不安且胎動頻繁,有礙胎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