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3 13: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人類飼養寵物貓的行為可能已經有長達9500年的歷史。2004年,考古學家在一個賽普勒斯的石器時代村落遺址發現了一具完整的貓類遺骨。考慮到賽普勒斯並沒有本土野貓,所以這隻貓(或者它的祖先)一定是在幾千年前被人類帶到這個島上的。
然而,儘管我們飼養寵物貓的歷史十分悠久,而且寵物貓現在很受人們喜愛,但貓科動物其實很難馴服(任何感覺過貓主子冷漠臉的人都會贊同這一點)。在考古記錄中也沒有什麼證據能說明貓是如何成為人類的夥伴,並在世界各地繁衍的。
現在,發表在Ecology and Evolution 雜誌上的一項新的DNA研究表明,貓很可能是沿著陸地與海洋上的貿易路線與人類文明共同發展的。並且最終,在18世紀一次出色的育種嘗試中,人們成功創造了我們今天所知的深受喜愛的家養短毛貓或虎斑貓。
雖然家貓的起源仍然是一個謎,但讓它成為寵物的過程可花了很長的時間。貓咪看起來十分獨立,並且看中自己的領地,有時可以說是完全反社會,它們不像狼一樣愛群居、喜歡合作。很可能這些古時的貓在人類周圍徘徊生活了幾個世紀,才屈服於火焰與墊子的誘惑,從寒冷孤獨中走了出來,成為了人類真正的伴侶。
在賽普勒斯發現的貓生存在新石器時代(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和農業革命時期。當時的人們開始選擇定居,成為農民,而不是繼續過去20萬年左右人類一直沿襲的遊牧、狩獵、採集生活。早期對其他古代遺蹟的DNA研究證實,家貓首先出現在考古學家稱之為近東的地方,這片土地位於地中海東端,是最早有人類文明出現的地方之一。
當然,農業社會也會有其自身的問題,包括鼠患。因此,我們會在這個時候首次看到人類墳墓裡陪葬的貓,也許並不奇怪。不難想像,早期的農民可能會允許貓咪進入自己的房子,在每年收成不好的時候,讓貓咪捕捉老鼠得以進食,以此鼓勵貓咪,讓其願意常年住在自己家中。
考古記錄中的空白意味著,在賽普勒斯遺址之後,家貓的證據在數千年之後才再次出現。在古埃及的各種考古過程中,發現的陪葬貓咪越來越多(在石器時代的中國也有馴服貓的證據)。也是在埃及,貓才真正願意把它們毛茸茸的爪子和身體藏在桌子底下與人類共存,不僅成為了人類家庭的一部分,還成為了宗教崇拜的對象。
為了弄清家貓繁衍傳播的真相,這項新研究的作者檢測了從古代貓的骨骼和牙齒中提取的DNA以及來自埃及貓木乃伊的皮膚和毛髮樣本。他們發現,所有現代貓咪共同的祖先可能都是近東和埃及貓,同時,這兩個群體對現代貓咪基因庫的補充可能發生在不同的時期。DNA分析表明,家貓在公元5世紀之前的約1300年時間裡不斷繁衍,在保加利亞、土耳其和約旦都能找到記錄。
而在接下來的800年裡,家貓則進一步擴散到北歐。但是,直到18世紀,野貓的傳統"鯖魚"式皮毛才開始大變模樣,變成了我們在許多現代虎斑貓身上看到的斑紋圖案。這表明,在那個時候,人們開始認真地努力培育貓的外表形象——這也許就是現代家貓的起源。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早期的家貓隨著人類活動來到一片新的土地後,會迅速與當地的野貓交配,並傳播自身的基因。在這個過程中,它們永久地改變了該地區野貓的基因庫。
這與今天保護瀕臨滅絕的歐洲野貓的努力相關性不小,因為過去的許多年時間裡,自然保護主義者們經常認為與家貓的雜交是對這個物種最大的威脅之一。但現在,也許人們應該放下對野貓與當地家貓交配的擔心了。這項研究表明,現有的非家養貓種都不可能是純種的。事實上,正是貓咪強大的雜交能力令它們徵服了世界。
原文標題:Ancient DNA reveals how cats conquered the world
原文連結:https://theconversation.com/ancient-dna-reveals-how-cats-conquered-the-world-79584
作者:Jan Hoole
譯者:Yee君
編輯:Yee君
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在譯言整合發布
本譯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出處,並保留文章在譯言的完整連結。商業合作請聯繫editor@yeeyan.com
關鍵詞 >> 貓,動物,歷史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