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錄取工作基本結束,湖南文理學院考研學子捷報頻傳。該校生環學院111、118和122三個寢室的12朵「金花」,分別被西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10所大學錄取,實現了考研「滿堂紅」。3個寢室的12名同學,均是該校「範蠡班」的學生。
「2020屆『範蠡班』有畢業生33人,19人考上研究生。」近日,該校生環學院院長楊品紅高興地向記者分享。
水產專業的16級學生郭慧是12朵「金花」之一。她告訴記者,「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學院以及學校的支持與培養。」同樣考研成功的室友羅潔也表示,「『範蠡班』導師培養制度讓我提早感受到了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極大地鼓舞了我努力學習的決心。」
楊品紅向記者介紹,「範蠡」兩字源於我國水產業祖師爺範蠡(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所著《養魚經》是世界上第一部養魚專著)的名字,命名為「範蠡計劃」,就是想要造就一批基礎知識紮實、學術視野開闊、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勇於獻身水產科學研究事業的創新人才。學院依託水產高效生產湖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學科平臺,於2015年開始推行「範蠡創新計劃」,每年從水產養殖學、動物科學等專業的學生中選拔30至40名優秀學生進入「範蠡班」,採用導師制培養方案,圍繞水產資源多樣性與遺傳育種,水產健康養殖的水域生態等4個研究方向開展教學。經過幾年的發展,學生們也習慣把「範蠡計劃」叫成了「範蠡班」,以加入「範蠡班」為榮。近5年來,「範蠡班」的學生主持國家及省級科研項目多達20餘個,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00多篇。
楊品紅表示,「範蠡班」除考研率非常高之外,就業前景也非常喜人。「範蠡班」近3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水產養殖學和動物科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比達4.5∶1,就業率達100%。
石澎進也是「範蠡班」的畢業生,目前就職於湖南一家生物有限公司,該公司區域總經理劉濤對石澎進讚不絕口:「他的專業能力特別強,對養殖戶、經銷商的管理非常成熟,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
在現有「範蠡班」基礎上,湖南文理學院將「範蠡班」培養模式引入到軟體工程、機械設計製造等其他專業,培養大量高素質人才,既有效緩解了地方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又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
近年來,湖南文理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肯定,多次被評為「湖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優秀單位」,被省教育廳授予「湖南省大學生就業創業示範校」稱號,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
瀟湘晨報記者 李楠 通訊員 易姣 丁穎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