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崔朝陽 特約記者 李文景
六月初的香港,維多利亞港清風吹拂,銅鑼灣行人流連忘返。街上,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的招牌和橫幅已隨處可見。
在駐港部隊的軍營裡,記者讀到了一名駐港兵寫的幾句詩:看香江紅霞滿天/夕陽西下/我盡情品嘗/家的芬芳/這種感覺像一壺濃香的奶茶/像兒時/母親長長的黑髮/伴我醉在夢中溫馨無邊的天涯……
錚錚鐵骨,絲絲柔情。在深入駐港部隊採訪的一周裡,這首詩一直在記者的耳邊縈繞。軍旗獵獵,已在香港飄揚了10年。一批又一批官兵,在這裡守衛著自己的「家」,也日漸陶醉在「家」的芬芳裡。
從疑慮到觀察再到信任6月6日,上午,香港元朗,駐港部隊石崗村軍營。禮堂邊的玉蘭樹下,《茉莉花》的旋律在流淌,一瓣瓣白玉蘭花簌簌飄下,落在正在演奏的軍樂隊戰士頭上。
旁邊的馬路上,登山歸來的老人大汗淋漓,友善地向路邊的哨兵點頭致意。一對情侶依偎著走過,禁不住駐足聆聽。年輕的姑娘撿起一朵玉蘭花,輕輕地啜吸花的氣息。
在駐軍14座軍營中,石崗村軍營是唯一半封閉的。一條馬路,把軍營分成兩半,駐軍從一邊走到另一邊,要穿過一座天橋。周圍的市民,每天平靜地穿過這條馬路,繼續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從疑慮到觀察再到信任,是香港市民和輿論對駐港部隊態度變化的三部曲。對此,官兵們感同身受。
中環軍營門前的哨位,被稱為「香江第一哨」。談起這個哨位上發生的故事,已經提幹的老兵說,他們值勤那會,時常會有媒體偷拍,還有人拿著黃色書刊來騷擾;新兵們印象最深的是,聖誕夜,晚歸的市民會把一袋糖果放在門口。
民調顯示,香港市民對駐軍的認可率,從早期的37%上升到回歸五周年前後的九成以上後,就一直保持至今。
為看閱兵市民通宵排隊「願意參加駐軍活動的市民多了。」駐紮在新圍軍營的軍官訓練隊教導員向進良,感覺到了明顯的變化。軍官訓練隊負責舉辦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今年7月將第三次開營,最近已不斷有市民詢問報名情況。「應市民要求,今年的名額翻了一倍」。
2004年,駐港部隊首次在軍營舉行大閱兵。派發入場券的前一天下午,就有不少市民來到軍營門口,通宵排隊。派發當天,市民們冒著高溫靜靜等候,最高峰時,「人龍」竟在軍營外繞了四圈!僅僅兩個小時,1.5萬張入場券就全部發光!閱兵當天,不少市民在清晨4時就在軍營外排隊,以「搶佔」有利位置。
駐港部隊新聞發言人程東方說,駐軍組織的面向市民的活動,有的團體還為排不上號而提意見,香港某殘障學校就曾來電,要求每年的「五一」、「十一」軍營開放,要專門給殘障學生派號。
交流活動不斷促進融合走在香港街頭,看不到駐港部隊官兵。
根據有關規定,駐軍與特區政府在行政上互不隸屬、互不幹預,在實際工作中又需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部隊官兵既不能與香港市民隨意聯繫和交往,又要發揚親民愛民的優良傳統。這是一種與內地截然不同的新型軍政軍民關係。
開放軍營、義務植樹、義務獻血……駐軍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香港市民敞開大門,和這座繁榮的國際大都市融合在一起。
駐軍面向市民的活動越來越多了。從回歸五周年至今,不斷增加的「第一次」讓香港市民了解駐軍的機會更多了。
2004年,駐軍第一次閱兵並向市民開放,還邀請了香港各界人士,包括第二屆立法會全體議員出席觀禮,這在香港和全國範圍屬首次;2005年,駐軍首次面向香港青少年開展軍事夏令營活動,香港青少年開始走進軍營,真正體驗軍營的生活;2006年7月1日,香港「慶祝回歸九周年大巡遊」,特區政府首次邀請駐港部隊參與;去年7月20日,駐軍司令員第一次與香港大學生面對面交流……
駐軍與香港各界的溝通交流方式,許多一經開始便成為一種制度。程東方說,新聞發言辦公室電話,已經成為駐軍和市民、香港各界溝通的熱線電話;和香港媒體的溝通,也建立了暢順的渠道。
變與不變體現政治智慧10年駐軍,變與不變中體現出特殊的政治智慧和奉獻精神。
變化的是履行防務的能力。駐港部隊政委張汝成將軍說,這支全軍唯一的陸海空三軍合成部隊,通過一系列集訓、演習和面向市民的軍營開放活動、閱兵,以及妥善處理涉外軍事事宜,既彰顯了國家主權,展示了國威軍威,又鍛鍊了部隊,提高了履行防務的能力,贏得了香港各界「放心」的讚譽。
變化的還有市民的認同和越來越濃烈的「家」的感覺。而這種變化,正是建立在一系列不變的基礎上———
10年來,依法治軍的思路未變。回歸前,香港一家雜誌載文發問:解放軍能入「香」隨俗嗎?
為了遵守香港噪音管理法規和尊重市民晚睡晚起等生活習慣,駐港部隊取消了吹軍號和喊口號;空軍飛行訓練時,儘量避開休息時間和較大的居民區,減少噪音對市民的幹擾;為了不影響附近小學的學生,艦艇大隊登陸訓練也把時間安排在凌晨……記者住宿的昂船洲軍營,蔥蘢一片,鷺鳥成群,礁石裡巴掌大的石斑魚成群,沒人去捉也沒人去釣。因為根據香港法律,這些動物是受到保護的。依法治軍,尊重香港法律和港人習慣的諸多事例,10年來已被廣泛傳誦。
駐港部隊司令員王繼堂將軍說,回歸10年,依法治軍、樹好形象是駐軍的基本經驗,今後依然是駐軍的主要做法。
10年來,不變的還有駐港軍人的奉獻精神。記者了解到,有的戰士,駐港一年,除了退伍前集中組織上街購物,平時也就是在軍營之間穿梭時,能從窗戶外看看香港的繁華。
十年長考交出滿意答卷張汝成將軍把駐軍10年的經歷比作「一場10年長考」。在這場長考中,駐港部隊寫下一串數字:
先後組織180多實彈射擊,近千艘次艦艇出海,4萬多架次飛機升空,全部嚴格按有關規定執行;組織部隊8次輪換,近10萬臺次車輛進出香港,近2萬名退伍老兵離港,沒有出現嚴重違法違紀的人和事。
10年來,義務植樹3萬多株,義務獻血159萬毫升,30多次參加香港特區政府組織的節日慶典和文藝演出活動;多次組織官兵與香港大學生代表開展文體聯誼活動,兩次與香港青少年開展軍事夏令營活動……
部隊官兵因工作關係與境外媒體、外國駐港機構、外軍來訪人員打交道5000多人次,無一人違規擅自交往;往來香港和深圳的軍需保障車,無一人攜帶違規物品;先後組織23900名官兵外出遊覽購物,無一人涉足不健康的場所和購買反動、黃色書刊……
王繼堂將軍說,十年駐軍,保持了人民軍隊的本色,展示了人民軍隊威武文明之師的形象,維護了香港的繁榮穩定。
香港輿論評價駐軍稱:「十分成功」,「駐港部隊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守護神」,它「體現『一國兩制』的成功」。
駐港部隊———文明之師,威武之師!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