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寮是計劃之外的地方,純屬偶遇,但給我留下的印象,多半還是與文藝有關,於是便在整理行程時加上了這裡。結束墾丁的遊玩,我們要從臺灣東部北上到花蓮,就要到枋寮車站坐自強號列車,大概4個小時的時間,據說沿途還可以欣賞臺灣東部海岸的美麗景色。
枋寮車站門臉
門口的郵筒很復古
車站內,很多木質的東西
這就是那個操控室,也可能是調度室,因為看上去很帶感,很想進去拍
枋寮是一個小鄉鎮,因為我們到達枋寮的時間和自強號火車開動的時間相差了2個小時。於是我們決定在火車站周邊遊蕩1個小時。這裡給我留下兩個印象:一個是火車站內部有點復古,牆面上還印著余光中的詩《車過枋寮》,故意誤闖了站長的辦公室,不但沒有被轟出來,反倒笑臉相迎。周邊居民區的小景致很有特色,顏色豐富,沿街的叉燒雞飯很不錯。
借著存放行李的機會就進去了,一通拍攝
枋寮鄉位於臺灣屏東縣西部中段偏南,北臨新埤鄉、東鄰春日鄉,東北連來義鄉,西北連佳冬鄉,西南濱臺灣海峽,南接枋山鄉。本鄉另有一塊飛地位於春日鄉行政中心北邊。
如果在大陸,我這樣的行為早就被轟出來了,於是我拍的比較忐忑。但是沒想到,他們看到我咔嚓咔嚓拍,反倒笑臉相迎。
這就是從枋寮到花蓮的火車票,時間和費用很明細
車站月臺
枋寮鄉原來是一片森林,清朝康熙年間福建彰州居民渡海來臺伐木鋸板搭寮而住,取名為板寮後改名為枋寮。清代年間本地隸屬福建省由臺南府鳳山縣管轄設總理一人辦理行政,光緒二十二年本鄉成立水底寮莊、北勢寮莊、北旗尾莊,每莊設總理一人治理政事,到了民國前十三年將三莊的總理制度廢止改設區長,置其辦事處於枋寮及水底寮,隔年三月施行保甲制度,聯合甲置於水底寮。
臺灣也有這個
這裡有很多章,供遊客蓋
在附近轉悠中
攝影:源形畢露
到了民國九年制度改正將原設港東下裡枋寮莊、番仔寮、水底寮莊、以及大響營莊等合併為枋寮莊並設役場。民國三十四年我國對日抗戰勝利三十五年改稱為枋寮鄉隸屬於高雄縣管轄,到了民國三十九年地方制度實施重新調整行政區域劃歸於屏東縣至今。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攝影:源形畢露
以上這幾張都是在附近居民區拍攝的,應該有代表性,臺灣很多鄉鎮都這樣
靠窗坐著,進站時各種拍
靠窗坐著,進站時各種按快門
在臺灣,這種小鎮裡處處都充滿著文藝復古的氣息。每一處建築,甚至是牆上的標語,路旁的郵箱,都寫滿了復古懷舊情節。臺灣自由行,一定要隨心行走,驚喜永遠在路上。
圖片及文字版權歸原作者源形畢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作者微博:@源形畢露,微信公眾號:iyuanfoto。
更多《看見臺灣》系列文章請點這裡:
《看見臺灣 文藝範十足如電影般的集集車站》
《看見臺灣 發掘特色主題民宿之羊兒煙囪》
《看見臺灣 記憶裡的五班斑斕臺北初印象》
《看見臺灣 文藝花蓮裡的松園別館和舊酒廠》
《看見臺灣 聽陳綺貞的歌行走文藝小鎮九份》
《看見臺灣 在臺中市閒逛偶遇電影主題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