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看日曆,才發現,現在已經是冬月二十四了,再過6天我們就會迎來臘月,再過1個月我們就會迎來農曆新年,只能感嘆時間過的真快。在農村臘月是新年的「預備」階段,每當臘月到來時,人們就會開始準備各種過年需要的年貨。其實對於農民來說,過年的氛圍就那一個月左右,農民真正關心的還是明年的收成會怎麼樣,畢竟糧食才是農民的根本,只有糧食豐收了農民這年過的才算是高興。其實農村人有一個非常樸實的方法來預測明年的收成會怎樣,那就是農村俗語,就像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農村俗語「寡年遇到牛,無春也盼頭」,就是通過千百年總結出來的經驗,下面筆者就給大家來講解下這個俗語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寡年」?
說起寡年,其實就是農村人常說的「寡婦年」,寡婦年是兩頭沒有立春的農曆年,在古時候人們一直沿用著農曆來計算時間,而農曆計時方法的原理就是通過月相來進行計算,把一年分成12個月,每個月分大分小,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全年總共是353-355天。萬年曆引進我國之後,為了解決農曆和陽曆的「陰差陽錯」問題,我們就開始設置閏月,大家都知道這個陽曆的原理就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一周所需要的時間來等分為12個月,一個回歸年是365—366天,如此看來陽曆和農曆之間相差了11天,這個時間差短時間內沒問題,但時間長的話就會相差很多,所以閏月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閏月的設置不是固定,主要就是該閏的時候閏。有閏月的年月是閏年。閏年是13個月,這13個月大家以為時間其實沒有變化,但這二十四節氣卻發生了變化,多了一個月勢必會多出一個立春節氣,所以在閏年一般會出現兩頭都有立春的情況,這個年月被稱為雙春年,那麼接下來的一年由於立春在上一年,所以下一年就有可能會出現兩頭沒有立春的情況,這就是無春年的產生,也就是「寡婦年」的產生。
「寡年遇到牛,無春也盼頭」啥意思?
寡年的存在其實就是一種陰陽曆時間差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但對於古時候的農民來說,各種怪異的現象都會被認為是不正常現象,所以人們認為寡年的存在就是莊稼收成不好的象徵,因此在民間就會產生很多流言蜚語。但這句俗語中說寡年碰到了牛,就算沒有立春也會五穀豐登,其實這個說的就是寡年雖然對於農民們來講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存在,可牛年不一樣,牛年有「牛轉乾坤」的寓意,所以有牛年的存在,咱們就算沒有立春也是可以豐收在望的。
總的來說,這個寡年是一種時間現象,而牛年豐收卻是多少年農耕經驗總結出來的,所以對於農民來說,有牛年在,咱們的糧食一定會豐收,同時也預示著2021年咱們的事業、健康都會「牛氣沖天」,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