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好多親戚都說我養海缸是不務正業,玩物喪志~
我這人對穿著的要求聊勝於無,麻袋剪三個洞就能當衣服上街了,所以對高端服飾毫不關心,食物就更不用提了,泡飯拌腐乳就吃的很開心,加塊原味雞就當是過年了。很多人就說我對生活沒追求,其實不然,我養海缸的開支很大,花的精力說不定可以壘座小型金字塔。如果說奢侈品是花大錢買一個非生活必需品的話,那養海缸就是我最大的奢侈品。
很多人對飼養寵物是很排斥的,對於貓狗的成見已經很大了,更別說在外人眼中就是燒錢的海缸,歸根結底還在於它不是生活必需。
但我想說這種想法既原始又愚昧,因為自打人類從山洞裡走出來,大多數發明創造都不是生活必需品,譬如衛生紙,也不是必需品,上完廁所用樹葉也能湊合,直到民國都有很多人用瓦片。
可能是中國人自古信奉男耕女織,信奉重農抑商,在生存問題上我們「很務實」,除了直接能吃的能穿的,其他興趣都不大。直到100多年前被人揍的鼻青臉腫才發現,光解決吃飯並不是個辦法,人要有多元的追求。科學技術、武器裝備、就餐習慣都在革新,那時起,一些「裝逼」的有錢人開始用刀叉進餐,把用作打造農具的金屬拿來做原本用筷子就能解決的餐具,當時何止是奢侈品,甚至是罪惡。
但是有了高級的餐具,我們就琢磨著高級的桌椅,華麗的房屋,可愛的寵物,高品位的生活品質,於是一大串相關的產業鏈欣欣向榮,這時突然發現這遠比老實種地來錢的多,富足的多。
漸漸的你會發現你是眾多產業鏈的一環,假設你是一個咖啡店老闆,你花錢買魚糧,魚糧廠的員工就能拿工資,然後花錢來喝咖啡,你應該明白這不僅不是不務正業,而是積德行善。養海缸和喝咖啡一樣,既是一種消費,也是一種生產,當然,理解不了的人永遠理解不了,認為我是歪理邪說。
當然,海缸的作用僅僅是拉動經濟發展嗎?並不是!它還讓我們成了半個化學家、生物學家、或許有的人還會在美術和攝影上有所成就,更不要說某些擅長DIY的民間發明家了。
在飼養過程中知道了什麼是NO3、NO2、什麼是硝化、什麼是反硝化;在造景過程學到了留白、對稱、黃金分割;在拍照的過程中的學會了什麼是微距鏡頭、景深、閃光槍時、光圈、快門速度等。
對了,最近還從花地灣事件學習到了《野生動物保護法》。
其實,「玩物喪志」,不在「玩物」,而在有沒有「志」。有「志」者既以「玩物」愉悅身心,也從玩中成就理想和事業,不但不會「喪志」,而且可以「養志」
古今以來,那麼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不朽篇章,圍棋國手為國出戰贏得無數的榮譽,這些東西最初不都是作為遊戲或是消遣而存在的嗎?而發展至今均已成為了一種文化而飽受讚揚。
海缸也是,養魚也是,部分魚友前輩的摸索實現了海洋生物的人工飼養,人工繁殖,或許現在看來這些成就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下誰又能說不會誕生出讓人類更進一步的天梯呢?
以上寫出來只想與君共勉,大家也勿與他人爭辯,就像前面說的理解不了的人永遠理解不了,而且這麼做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