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8月15日(具體發行日期迄今為止未見記載,一般認為大龍郵票的最早發行日期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間),清朝政府海關試辦郵政,首次發行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這套郵票共3枚,主圖是清皇室的象徵——蟠龍。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煙臺和牛莊(營口)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於海關內,上海海關造冊處當年即以蟠龍為圖案印製了一套三枚郵票。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蟠龍,襯以雲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集郵界習慣稱其為「海關大龍」,簡稱「大龍郵票」。郵票上「大清郵政局」5個字十分醒目,圖案中的「大龍」兩目圓睜,騰雲駕霧,呼之欲出。上方標有「CHINA(中國)」,下方標有「CANDARIN(S)(海關關平銀分銀)」字樣。
中國的第一枚正式發行的郵票是大龍票。在發行之前,清海關設計了三款郵票草圖,即雲龍、寶塔和萬年有象圖,其中「萬年有象」最為珍貴,價值連城。大龍郵票有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
當時大龍郵票發行量共20.6486萬套(資料來源:《中國郵票史》、《中國清代郵票目錄》),由於時代久遠,收藏市場中對於該郵票不同種類、不同版本價值判斷說法非常多,例如,在嘉德2008春季拍賣會中,大龍郵票三枚全,中上品以5376萬元價格成交。
大龍郵票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在郵票發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大龍郵票的發行史、子模特徵和版式、郵戳、實寄封等,長期以來都是集郵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紀念大龍郵票發行110周年時,郵電部於1988年7月20日發行小型張一枚,以全套3枚大龍郵票為主圖,採用票中票的形式設計,首次用7色機印製成功,這在郵票印製史上罕見的,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在北京香山舉辦「大龍郵票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郵票博物館舉辦大龍郵票專題郵展,中國集郵出版社出版「大龍郵票紀念專集」,還攝製了「中國郵票電視系列片(一)---大龍郵票電視專題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