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傳民間俗語:「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相貌背後有何玄機?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眾多民間俗語老話,它們大多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反映了當時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諸多經驗和願望,雖然有些俗語我們聽得懂,但有些讓我們絞盡腦汁也難理解通透,既然能夠歷盡千年歲月滄桑而長盛不衰,肯定有它的道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也無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俗語一:好男一身毛,好女一身膘
好男一身毛。中國古代主要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男人是主要勞動力,要背負起全家的生計,沒有強壯的身體是萬萬不行的。從古代中醫上講,毛髮是精血盈虧的表現,男子身上毛髮濃密,說明這個男子的氣血比較旺盛,身體素質好,最好是五大三粗型,這也是多子多福的象徵。
好女一身膘。古代物質生活水平低,古人討老婆也比較務實,認為女人比較豐腴一些,能夠更好地分擔家務;古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非常重視傳宗接代工作,普遍認為屁股大的女人生兒子機率高;古代接生條件很差,但胖女人好生養,能夠讓家族香火旺盛;最後,古人認為胖女人旺夫,能給家裡帶來好運勢。
俗語二:好男有毛別有三,好女有膘別有四
好男有毛別有三。所謂的「別有三」:說的就是男人不要過三十歲生日,如果還要酒席宴請的話,會導致今後的生活窮困潦倒。言外之意:男人過了三十歲就不要過生日了,古代男人三十正值壯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可謂不小,此時正是養家餬口、積蓄財富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勤儉持家,不能貪圖享樂!
好女有膘別有四。所謂的「別有四」:說的就是女人不要過四十歲生日,民間認為女人四十歲是一道大坎,過生日會衝撞了運氣。言外之意:古代壽命短,女人衰老快,過了四十就進入中老年時期,體態變形,此時的女人對年齡較敏感,不希望別人提起。
俗語三:男人無毛貴如金,女人有毛混半街
男人無毛貴如金。古人發現,人們長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伴隨大量出汗,身上的汗毛愈發旺盛,而那些遊手好閒的大戶人家公子,還有飽讀詩書的白面書生,因為不參加勞動,汗毛較少。這些官二代、富二代受祖上蔭庇,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可謂天生富貴!另外,古人比較敬重文化,更敬重讀書人,畢竟學而優則仕,有朝一日騰風起,魚躍龍門未可知!
女人有毛混半街。其實道理很簡單,古代大戶人家千金小姐,她們十指不沾陽春水,個個都是手若柔荑,膚質白皙、宛若初雪,從小就接受琴棋書畫、茶藝女紅、儀容姿態等教育,沒幹過體力活,毛髮自然稀疏了。而一般村婦恰恰相反,她們基本上成了家庭的半邊天,不僅操勞日常家務,還要下地幹活,活動量越大,毛髮就越濃密。就是我們常說的「女漢子」,她們久經生活磨礪,性情粗獷,嗓音豪邁,不服就幹,面容姣好的獲有「女中豪傑」「巾幗英雄」「鏗鏘玫瑰」及「霹靂嬌娃」等美譽,舉止粗鄙的有「潑婦」「男人婆」「母老虎」和「母夜叉」之稱。
言歸正傳,看了這些民間俗語,是不是感嘆古人智慧超然,相貌背後隱藏著古人對體質、出身、性格等諸多詮釋,這些質樸的道理,讓人茅塞頓開。用一句古人俗語總結:要想富,門口坐個溫文爾雅的胖媳婦兒!
感謝您的閱讀,本文題目高仿,但內容原創不易,歡迎留言發表意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