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式帶孫子」正在流行,公婆不願和子女一起住,兩方樂得自在

2021-01-09 兜媽愛叨叨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隨著物價的上漲,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了,一些有孩子的年輕家長,為了緩解經濟緊張,有了孩子之後,更要努力上班。

因此,便衍生出了一個問題,沒有時間帶孩子,於是,帶孩子這項任務,便落到了老人們的身上,老人們也願意幫忙帶孩子,為子女減輕一些負擔。

但是老人和年輕人住在一起,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三觀思想的不同,常常發生衝突,經典的婆媳矛盾,便是由此而來。

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夫妻,都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於是,近年來,便流行了起來一種「打卡式帶孫子」的方式,老人和年輕夫妻,都挺滿意這種情況。

老人一周帶五天,周末雙休

所謂的「打卡」,年輕人應該都挺熟悉,比如上班時間是朝九晚六,就得上班下班各打一次卡,老人帶孫子,也成了打卡模式。

早上上班的時候,年輕夫妻將孩子送到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那去,等到晚上下班的時候,再將孩子帶回去。

周末的時候呢,老人們就可以休息一會了,年輕夫妻不上班,可以自己在家帶孩子,老人這兩天,也可以休息一會。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輪流帶

網上有位寶媽,分享了自己家的「打卡式帶孫子」,由男女方的爸爸媽媽共同帶孩子。

比如上午是姥姥婆帶,下午就換奶奶帶,晚上交給小夫妻自己帶,時間安排的規律有條理,晚上老人們就回家了,互不打擾。

不少人可能覺得,這樣豈不是挺麻煩,但是這些當事人卻覺得,這種方法還是挺好的。

打卡式帶孫子有何好處?

專屬帶娃時間和空間

老人和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私人時間,生活習慣和作息,也非常的不一樣,如果年輕人和老人一起住,常常會打擾到老人的休息。

如此一來,老人寧願來回折騰,也不願意和年輕人一起住,分開住的時候,沒事的時候就幫忙帶帶孫子,逗逗孩子玩。

其餘的時間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比如出去和其他人聊聊天啊,逛逛街啊,跳跳廣場舞啊,而不是一天24小時圍著孩子轉。

這樣,老人的壓力也不會太大,有專屬的帶娃時間,也不會想孫子,還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減少矛盾

老人和年輕人長期住在一起,很有可能會發生許多摩擦,這一點相信許多夫妻,都深有感觸。

因為生活習慣不同,雙方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吹鼻子瞪眼,比如老人喜歡早起,看不得小夫妻賴床,老人分外節省,覺得小夫妻鋪張浪費。

長期以往,便造成了互相看不順眼的局面,住在一個屋簷下,便會產生許多矛盾,不當面說出來,心裡不痛快,說出來又容易吵架。

如此看來,不如打卡式帶孫子,雙方不幹涉,眼不見為淨,平日裡家庭還會更加和睦,婆媳矛盾也會大大減少,為人丈夫也不用在中間為難。

減少年輕夫妻的依賴性、懶惰性

很多年輕夫妻,依仗著有父母親帶孩子,所以自己就不怎麼帶孩子,包括孩子的吃穿住行,多由老人管理。

下班回來之後,因為有老人幫忙帶孩子,便「獨善其身」,坐在那玩自己的手機,時間久了,小夫妻便越來越懶惰,越來越依仗老人帶孩子,忘了身為父母的責任。

老人更是十分不易,不僅要幫忙帶孩子,還要帶大人,比保姆還累,本以為是為了子女好,其實是助長了子女的惰性,離開老人之後,他們帶孩子反而手忙腳亂。

所以,不如打卡式帶孫子,讓父母也在實踐中,學習一些父母應該具備的技能,還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增加親子之間的關係。

所以啊,打卡式帶孫子,看起來折騰,其實省去了不少可能帶來的麻煩,而年輕夫妻和老人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對這個方法還算滿意。

兜媽寄語

年輕夫妻們,也不要帶娃的事情,全部推給自己的爸媽,他們的幫忙總歸是有限的,家長需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只有這樣,家庭才會更和諧,孩子才會成長的更好。

話說回來,你家是誰在帶娃呢?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不想和公婆住在一起,又不想和小孩分開(上班沒有時間帶)怎麼辦
    婆媳矛盾非常不想跟公婆住,又不想跟小孩分開(要上班沒有時間帶)怎麼辦?其實兒媳婦不願意跟公婆住的主要原因就是,覺得公婆管的太多。小兩口和公婆沒有了隱私感:有時候公婆要去兒媳婦的房間打掃衛生,有些兒媳婦不願意婆婆動自己的東西,覺得窺探了自己的隱私一樣。沒有了空間感:有時候小兩口吵架生氣了,也都暴露在公婆面前,一舉一動都被公婆看在眼裡,特別不自在,遇到公婆袒護兒子,還會生更多無謂的閒氣。
  • 婆婆沒義務帶孫子幫媳婦,兒媳婦有義務給養老嗎?
    婆婆是沒有義務幫兒媳婦帶孫子的,兒媳婦也沒有義務贍養婆婆,從我國法律角度來看,兒媳婦在家是沒有地位的。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人的大半生都是和丈夫一起度過的,一旦嫁到婆家,自己就多了一對父母了,他們對自己既無生育之恩,也無養育之情,但是,他們老了,自己還要照顧他們,這究竟應不應該呢?
  • 買房花60萬,爸媽出了20萬,住一起4個月老婆懷二胎要趕我爸走
    之後的彩禮和婚禮費用都是他父母的錢,他結完婚,全家這些年的積蓄幾乎被掏空了。原本他爸媽在離他家不遠的地方租房住,在那個地方打工住了很多年,父母也不想換地方。後來他的孩子出生,她老婆讓婆婆去帶孩子,他媽才辭了工作專門帶孫子,他爸繼續住在租的房子裡。他媽剛去沒兩天,和他老婆就有了矛盾,因為他媽抱孩子時沒有洗手,他老婆不願意,還訓起了婆婆。
  • 當父母老了,是和媳婦一起住好還是分開住好?網友說到心坎裡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照顧老人是我們做子女應該盡到的義務,不管是從法律角度還是道德層面,都必須要做到的。大家都在說自己的看法,考慮過老人的感受嗎?孝順,孝順,不光光有孝,還得有順,順著老人的意思來辦,順從老人的決定。那麼當父母老了,是和媳婦一起住好還是分開住好? 看看網友的回答吧!
  • 兒媳想跟公婆同住反遭拒絕,但凡婆慈媳孝的家庭,都明白疏不間親
    在城市裡打拼的很多年輕夫妻,寧願在外面租房住也不願和父母一起住,因為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大多數的婆媳矛盾都歸咎於同住一個屋簷下。不過身邊有一個相反的例子,兒媳想跟公婆同住沒想到卻反遭拒絕。公司的女同事有一個弟弟,在他結婚前沒少被自己和老媽使喚,平時一言不合就是一頓嘮叨。
  • 都說老人沒義務帶孫子,那若子女死亡,孫子有義務贍養老人嗎?
    更多人認為,老年人帶孫子,孫子贍養老人,都是出自於血脈親情那麼法律上對此有什麼樣的規定呢?法律上帶孫子不是義務,但子女不在,孫子贍養老人是強制義務為什麼呢?因為老人的確沒有義務帶孫子,因為撫養孫子的義務是他的父母。法律上,如果孩子的父母死去了,老人才有這個法律義務。因此不帶孫子是理所當然,因為這是他父母的責任,而不是老人的責任。
  • 帶孫子9年,兒媳給5千紅包,隔天看到兒子朋友圈婆婆寒了心
    他們覺得,能被子女需要,便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活著的意義。然而父母這種無私的付出,卻容易滋長孩子的惰性和自私,孩子認為天塌下來反正有父母頂著,有困難父母會幫忙解決,自己無需努力。年輕人一旦抱有這種理所當然的心態,會變得不求上進,談戀愛買房結婚,只要沒錢,便向父母伸手要。他們深知自己就是父母的全部,一切不管合理不合理的要求,他們都會竭盡全力去滿足。
  • 「不願拖累子女」是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反而被「子女」啃老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男孩的話父母就希望早點給孩子準備出房子和車子,為了孩子成家立業著想,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等到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後,在生活中遇見苦難,父母也會及時的伸出援手,幫襯子女。
  • 爺爺奶奶帶孫子,兒子要帶孩子姥爺姥姥一家5口出去遊玩,怎麼看
    孩子的媽媽告訴帶孫子的奶奶,要和姥姥姥爺一家五人去旅遊,如果我是正在帶孫子的爺爺奶奶,會很高興的不會生氣。我就勸她,別以為和他們出去就是玩,孩子會讓她精疲力竭。可她不信,至此還和大哥大嫂有了隔閡。第二次的時候,我就和大嫂提前商量,讓他們也把媽媽帶出去旅遊幾天。結果,小孩子一路上就粘著奶奶不撒手,不是讓她抱,就是讓她背,其他的人想幫忙也插不上手,他會不停的哭鬧,家裡的人只好提前返回來。我媽也累的腰酸背疼,我問她玩的高興嗎,她苦笑著搖搖頭。
  • 山西女子帶著公婆和癱瘓丈夫改嫁:新婚夫妻努力過日子
    黎城縣融媒體中心供圖中新網太原1月14日電 題:山西女子帶著公婆和癱瘓丈夫改嫁:新婚夫妻努力過日子作者 李蘇海 劉小紅山西長治黎城縣北委泉村的一名普通婦女付保紅,婚後一直幸福美滿。在丈夫車禍癱瘓後,靠一己之力照顧公婆、丈夫以及兩個孩子。辛苦多年,鄰村的男子郭小芳聽說了她的事情很是欽佩,願意與付保紅一起承擔照顧家人的重擔。
  • 兒子去世,兒媳帶孫子改嫁,奶奶可以向孫子要贍養費嗎?
    現實生活中,如果兒子已經死亡,所以從法律上來說,兒媳婦就已經和婆婆沒什麼關係了,說白了,兒媳婦兒是不用承擔贍養婆婆的責任和義務的。自然就更不用說孫子要承擔贍養祖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了,這也是更不現實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沒有其他子女,或者雖有其他子女,但其他子女沒有贍養你的能力,你可以要求孫子贍養你。這個,不因為他從小被媽帶走改嫁就無需履行法定義務。即便你從小並沒有照顧他,即便他對你並沒有感情。
  • 結婚後與公婆住一起,不想家庭雞飛狗跳,這三個底線要守住
    導致他們分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女性就不願意與公婆住在一起,希望自己有獨立的生活,但是由於經濟問題,不得不與公婆住在一起,如果結婚之後與公婆住在一起,不像家庭雞飛狗跳的話,這三個底線要守住。不要幹涉對方的任何事不管是對於公婆來說,還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就算住在同一屋簷下也要保持距離,畢竟年輕人有自己的交際圈和處事方式,而老人也有自己的家務事和一些處事方式,再加上兩代人所處的環境受的教育不一樣,思想方式也肯定大有不同,當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如果對方沒有要求你參加的話,自己也不要往上湊,千萬不要幹涉對方的任何事,
  • 「我不要你們養老」,老人拒絕幫子女帶娃獲網友支持:為自己而活
    很多老人開始反應過來,自己的辛苦付出卻被子女當成了理所當然,甚至還百般挑剔,因此一部分老人達成共識:子女已經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了,自己也應該對子女徹底放手,餘生為自己而活!★「我不要你們養老」,老人拒絕幫子女帶娃獲網友支持:為自己而活王阿姨已經60多歲了,她和老伴早已退休,每個月還有不少退休金可以拿,王阿姨平時也會幫著帶孫子,還會拿出退休金補貼年輕小兩口。
  • 奶奶姥姥,究竟誰帶孫?媽媽們炸鍋了!
    可文章一發出馬上有不少媽媽來反駁說瓜媽不懂最新國情,現在帶娃都是姥姥上陣多,早就都流行「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滿滿都是對奶奶的不滿…… @Panpan 我家從出生到一歲,和姥姥姥爺處的日子比和爺爺奶奶處的多十幾倍。爺爺奶奶加起來也才不到兩周。ps,我家是男孩,爺爺奶奶也很喜歡。但是真的是純欣賞。
  • 為啥很多父母幫子女帶完孩子都匆匆回老家了?原因有5點,太心酸
    阿姨聽了這話趕緊回答道:「這次我回來就不打算再回城裡了,孩子已經給他們(子女)帶到2歲,我也該回來了。」不僅是隔壁阿姨,回老家幾天,我慢慢發現似乎有好幾個去城裡幫子女帶孩子的父母如今都回了老家,並沒有繼續跟子女住在一起。
  • 兒媳帶年幼的孫子改嫁,現在孫子創業成功,該不該贍養爺爺奶奶?
    網友來信稱:他兒子早年間出車禍死亡,兒媳帶年幼的孫子改嫁,二十幾年後孫子創業成家,現在可不可以向他們要贍養費?1,在兒媳帶孫出嫁的這些年裡,你們老兩口是否和孫子有過接觸,是否對他有過幫助?看樣子應該沒有,如果有也不會問這個問題。
  • 妻子重病癱瘓,丈夫把情人帶回家,公婆:他倆住東屋,你住西屋
    鄧玲(化名)和同一個人結過兩次婚,而這兩次又都以她的遍體鱗傷告於段落,如果讓我說迄今為止,見過最苦命的人是誰,我一定毫不猶豫的說是鄧玲。鄧玲和前夫結婚的時候,兩人年紀都不大,對婚姻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婚後丈夫沉迷於賭博,完全沒有一點兒責任感,更不要說顧家了。
  • 爺爺和孫子一起推著手推車散步火了,網友:這才是悠閒的退休生活
    視頻中的老人正在和小外孫一起散步,兩人分別推著一大一小嬰兒車,在冬日的午後放鬆心情,整個畫面看起來十分的溫馨和諧。  看完這段視頻之後,網友們都紛紛表示被暖到了:  網友A:請問孫子坐上大的嬰兒車之後,小的嬰兒車怎麼辦哈哈哈。  網友B:小朋友望著爺爺的那一刻好有感覺啊!
  • 「託孤式」養老引爭議:老人被迫寄人籬下,子女卻說自己盡孝了
    文|秘籍君不久前,我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主人翁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膝下兩兒一女,本該享受天倫之樂,卻在退休後被寄養到了親戚家,只因年輕人沒時間。說起來倒也有幾分道理,倆兒子都在北上廣打工,自己還沒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帶著妻兒租房子住,女兒倒是嫁得不錯,奈何已有公婆同住,一百平的房子擠不下更多人。於是,仨子女一商量,索性採用了現在市場上流行的「託孤式養老」,把老人交給了家庭條件比較差的老家親戚,每月按時打錢,親戚負責贍養老人,銀貨兩訖,彼此都不吃虧。子女想得挺好,老人卻受不了。
  • 為了一隻貓,公婆把我和老公趕出家門
    1已經接近深夜,我和老公攙扶著從婆家搬了出來。看著臨時租的簡陋房間,我百感交集,想找個人傾訴,又實在說不出口。誰能想到,我們帶傷連夜搬家的原因,竟然是為了一隻貓呢。這事還得從我和老公戀愛的時候說起。我和王凱變成了異地的周末夫妻,見一次面,坐車都要五六個小時。我跟王凱商量,想把貓送到武漢的家裡去。據王凱講,公婆不喜歡貓。但他贊同我的想法,決定先斬後奏,直接把貓帶回家再說。就這樣,貓和公婆生活到了一起。一開始,公婆對貓就有偏見,覺得貓不忠誠,也不會討好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