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學家為還原西伯利亞生態引入野生動物(圖)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齊莫維奇的「冰河世紀公園」引入了雅庫特馬

齊莫維奇稱自己的計劃為「業餘愛好」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俄羅斯西伯利亞苔原地帶的凍土層消融速度加快。如何保住永久凍結帶,避免更多碳排放,成為全球研究人員所面臨難題。

一名俄羅斯研究人員20多年前著手行動,往西伯利亞地區引入雅庫特馬、駝鹿、麝牛等1萬年前生活在當地的野生動物。

他的目標是:把西伯利亞生態系統「還原」到冰河世紀末期以前。

引野生動物加固凍土層

俄羅斯研究人員謝爾蓋·齊莫維奇專攻量子物理學,過去幾十年間卻迷上這項旨在改造西伯利亞生態系統的計劃。

齊莫維奇認為,冰河時代,西伯利亞地區棲息大量食草動物,形成特定生態系統。如果能把這些野生動物重新引入這一地區,就能把貧瘠苔原恢復成肥美草地,從而穩固凍土層。

依照他的解釋,食草動物不斷啃去舊草,糞便為植被提供養料,促使野草在夏季和秋季不斷冒出新芽。到了冬季,動物踩踏積雪,有助於加固凍土層。另外,野草比森林更易反射太陽光線,有助緩解氣候變暖。

齊莫維奇接受美聯社記者採訪時把這項計劃稱作自己的「業餘愛好」。他說:「一些人擁有自己的小花園,而我擁有一個"冰河世紀公園"。」

著手建「公園」實驗引關注

齊莫維奇1989年著手實施這項方案。他所創建的「東北科學站」在西伯利亞北部劃出總面積為160平方公裡的森林、草地、灌木林地和湖泊。這片區域周圍是600平方公裡野生環境。

齊莫維奇開始在這片區域打造「冰河世紀公園」。夏季,研究人員乘坐一艘有20個床位的船前往這片區域;10月冰封后,可搭乘雪地車輛前往。

齊莫維奇偶爾會用一輛舊的俄制坦克往設在科雷馬河附近的實驗室運送物資。另外,他已訂購一艘氣墊船,單價10萬美元。

「公園」內設有一座32米高的塔,定期採集甲烷、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數據。這些數據隨即錄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所負責的一套全球氣候監測系統。

齊莫維奇的實驗室吸引世界各地不少研究人員注意,部分原因在於它所處獨特地理位置。按照美國伍茲霍爾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斯·霍爾姆斯的說法:「北極(陸地)大部分位於俄羅斯境內,而北極研究機構卻大多不在俄境內。」

還原目標關鍵在於動物

要把西伯利亞生態系統「還原」到冰河世紀,關鍵在於讓曾經存在於這一地區的食草動物回歸「故裡」,而不是引進其他地區的動物。

最初,齊莫維奇向「公園」引進40匹雅庫特馬。結果,15匹落入狼口,12匹因吃下有毒植物死亡,兩匹跑出這片區域、回到先前所棲息的草原。

齊莫維奇於是引進更多馬匹。漸漸地,馬群學會避免啃食有毒植物以及逃避肉食動物追捕。最近3年裡,新生馬匹數量超過死亡數量。

他說,挑戰在於如何維持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最佳比例,以及如何幫助食草動物適應當地環境、熬過最初幾個冬天。

工作人員偶爾會向馬群提供穀物,以幫助它們補充鹽分。馬群中,大約半數定期前來接受餵食,另外半數極少「露面」,僅留下些許生存痕跡。

今年9月,齊莫維奇從弗蘭格爾島自然保護區帶回6頭4月齡的麝牛,其中1頭幾周後死亡,另外幾頭仍需人工餵食。

另外,引入駝鹿方案進展得不夠順利。「公園」內現有大約70隻食草動物,而要實現西伯利亞生態還原目標,需要引入數以千計動物。

齊莫維奇說,引入1000頭野牛預計耗資100萬美元,而在他心目中這筆錢花得非常值,因為「如果永久凍結帶消融,本世紀將新增1000億噸碳排放」。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相關焦點

  • 西伯利亞虎狂喜抱樹!俄攝影師獲頒最佳野生動物攝影獎
    ▲2020國際野生動物攝影獎作品。(圖/取自英國自然史博物館網站) 蔡岱樺/綜合報導 俄羅斯攝影師謝爾蓋 戈爾什科夫(Sergey Gorshkov)靠著一臺隱藏在西伯利亞森林中的相機,花費11個月時間,捕捉到一隻老虎欣喜若狂抱著一顆古樹的照片,這張照片讓他榮獲2020國際野生動物攝影獎最高殊榮。
  • 俄西伯利亞發現1.8萬年前動物遺骸,科學家卻被這個問題難倒:狼還是...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博雅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6日援引《西伯利亞時報》的一則消息稱,科學家們此前在俄羅斯西伯利亞一處凍土中發現了一具距今約1.8萬年的犬科動物遺骸,儘管該遺骸在低溫條件下被保存得很好,但科學家們到現在仍無法確定,它到底是哪種犬科動物——狼還是狗?
  • 中美俄科學家確定全球老虎亞種數量 全球野生老虎已不到4000隻
    2018年10月27日消息,中美俄三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發表研究文章認為目前全球僅剩下6種老虎亞種。為了確定老虎亞種的數量,科學家們分析了來自地球不同地區32隻老虎的基因組,並通過運用群體基因組學方法可以確定,在虎種框架下目前存在6種亞種,包括華南虎、孟加拉虎、阿穆爾虎(東北虎)、蘇門答臘虎、印度支那虎和馬來虎。科學家們發現,虎作為物種的歷史已有二三百萬年,但現代虎基因組多態性水平較低,最近的共同祖先僅可回溯至距今約11萬年前。
  • 旅俄遊記之二:特別的西伯利亞
    最早我古代蒙古先民分布在這塊廣闊的大地上,中國古地圖上曾標註為「羅荒野」,蒙古語稱為「西波爾」,即「泥濘的地方」,鮮卑烏桓突厥匈奴等蒙古各部落在此建立成一個汗國,稱這裡為「鮮卑利亞」,突厥語是指「寧靜的土地」(可俄國人來了後這裡就不寧靜了),根據當地音繹由中文標誌則為「西伯利亞」。
  • 25隻東北虎擁有俄中「雙重國籍」 萬萬沒想到,虎崽竟能遊過阿穆爾河
    俄羅斯「阿穆爾虎中心」總經理阿拉米列夫表示,俄科學家在與中國同行進行數據交換後發現,目前約25隻東北虎擁有俄中「雙重國籍」,並時常穿越兩國邊界。   近年來,俄中兩國加大對東北虎的保護力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東北虎數量正在逐漸增加。阿拉米列夫還表示,藉助通信工具,就可以與中國科學家及時交換東北虎的相關數據。
  • 富平生態保護成果顯著 野生動物頻繁亮相
    狍子又稱倭鹿、東方狍、西伯利亞狍,食草動物,屬偶蹄目鹿科「三有」保護動物,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 俄出土近4千年前武士盔甲 由動物骨骼製成(圖)
    俄出土近4千年前武士盔甲 由動物骨骼製成(圖)俄出土近4千年前武士盔甲,由動物骨骼製成。這幅盔甲由麋鹿和馬等動物的骨頭製成。(網頁截圖)(網頁截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8日報導,一副埋藏地下近四千年之久的稀有武士作戰盔甲近日在俄羅斯西伯利亞西南部鄂木斯克市出土,其價值不菲,震動俄羅斯考古界。  據悉,這副在鄂木斯克市額爾齊斯河流域附近出土的盔甲保存狀況堪稱「完美」,由麋鹿和馬等動物的骨頭製成,屬青銅器時代所有,埋藏在地底下已達3500年至3900年之久。
  • 渡渡鳥、斑驢……科學家研究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圖)
    日前,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起的會議上,科學家就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的可能性展開討論。這24種已滅絕動物包括渡渡鳥、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和斑驢。由於DNA在很久前就已降解,恐龍並不在名單之列。  最後一次發現卡羅萊納長尾鸚鵡是在1904年的佛羅裡達州。
  • 俄西伯利亞學者研製的新冠抗體在倉鼠身上奏效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新西伯利亞消息 據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官方出版物《西伯利亞科學》10月12日報導,該分院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學者在俄羅斯首次獲得了能夠抑制新冠病毒的抗體,已通過動物試驗證明其有效性。
  • 美俄爭相亮相尖端武器 俄「新西伯利亞」號核潛艇下水
    俄羅斯國防部25日發布消息說,俄885M型核潛艇「新西伯利亞」號當天在俄西北部的北方造船廠下水。今日俄羅斯通訊社援引俄海軍總司令尼古拉·葉夫梅諾夫的話報導說,核潛艇是俄海軍發展重點。「新西伯利亞」號核潛艇官兵已在海軍教學中心完成培訓,並為掌握最新技術裝備和武器做好準備。「新西伯利亞」號為885M型核潛艇的第二艘,預計於2020年交付俄海軍。
  • 生活在城市裡的野生動物們過得好嗎
    圖為北京動物園內的一對鴛鴦在戲水。崔多英攝/光明圖片生活在上海市區的野生貉 王放攝/光明圖片【生態話題】儘管城市蝙蝠並非新型冠狀病毒潛在的自然宿主,但是很多居民還是對其表現出嚴重的恐慌。人們對於城市蝙蝠感到不安的背後,潛藏著對於城市生態系統的誤解—其實,城市不僅不是生物多樣性的「荒漠」,反而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類型之一。
  • 普京在西伯利亞原始森林過生日 多國領導人祝賀
    普京在西伯利亞原始森林過生日 多國領導人祝賀 2014-10-08 08:45: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李雨昕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俄新網報導,克裡姆林宮新聞局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7日迎來62歲生日,並與表示祝賀的多國領導人舉行了電話會談。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普京10月7日休假一天,在遠離居民點的西伯利亞原始森林迎接自己生日。
  • 高度還原野生動物,vivo S7一機拍遍叢林秘境
    但是在抓拍動物時,無論是專業相機還是智慧型手機,都會被動物動作的隨機性、所處環境的變化等因素所限制。但是#vivo S7#接下了挑戰,在剛剛結束的「vivo S7超清叢林秘境」的創意影像展上,vivo S7成功還原出了形象生動的野生動物。
  • 俄卡皮野生動物保護區—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美麗自然
    俄卡皮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的伊圖裡熱帶雨林中,地處與蘇丹和烏幹達兩國的邊界線上。佔地約1362625公頃,包含伊圖裡熱帶雨林五分之一的面積。保護區海拔在500-1000米之間。平均溫度為24℃,不同時期氣溫的波動幅度在2℃以內。
  • 俄戰略火箭部隊在新西伯利亞地區進行演習
    原標題:俄戰略火箭部隊在新西伯利亞地區進行演習   新華社符拉迪沃斯託克1月18日電(記者吳剛)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18日在俄新西伯利亞地區開啟演習,演習期間將動用俄「亞爾斯」新型洲際彈道飛彈。
  • 朱䴉種群持續擴大為野生動物保護提供「中國方案」
    圖為即將出籠的朱䴉。朱䴉被稱為「東方寶石」「吉祥之鳥」,曾在東亞大陸和西伯利亞廣泛分布。進入20世紀,由於人類活動加劇,朱䴉數量銳減,一段時間內曾被認為已經滅絕。1981年,地處秦嶺深處的陝西省洋縣發現了7隻朱䴉,秦嶺因此成為朱䴉的「諾亞方舟」。
  • 還原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vivo S7超清主攝打造叢林秘境
    近日,一場主題為「vivo S7超清叢林秘境」的創意影像展正在北京ZOO COFFEE舉行,本次影像展由vivo S7聯合攝影之友共同舉辦,展出的攝影作品都來自於vivo S7後置6400萬像素主攝鏡頭拍攝,對20多種野生動物進行了1:1比例的還原輸出,再配合上藝術紙裝置以及真實綠植的襯託,不僅很好的還原了野生動物們的生存環境
  • 野生動物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野生動物是指在大自然的環境下生長的動物,野生動物的種類有很多、有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以及軟體動物和昆蟲類。無論是那種野生動物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對於維護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 西伯利亞貓在俄政界受寵 「多羅菲」是小梅一家最愛
    > 作為日本贈送秋田犬的回禮,俄羅斯總統普京7月28日在俄南部度假勝地索契與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會談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