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研究表明貓咪可能在1000多年前就被當作寵物飼養

2021-01-08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CNET報導, 研究人員近日在哈薩克斯坦的絲綢之路上發現了一具幾乎完整的貓咪骨架,這讓研究人員推測貓咪可能在1000多年前就被當作寵物飼養。 在本周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德國、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研究人員重建了這隻古代貓科動物的生活。科學家將這隻貓歸類為雄性,並拼湊出它會吃高蛋白的軟食。此外,骨骼殘骸表明,這隻貓可能曾經摔倒受傷。但骨頭癒合的方式使它看起來像是得到人類的良好照顧,可能是來自牧區的烏古斯部落曾試圖照顧它。這隻貓的牙齒也掉了大半,說明它的壽命比較長。這隻貓死後,它被埋葬了。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他們在整個生命中精心照顧和照料這隻動物,提供高質量的食物和醫療服務。因此,這隻小貓不僅是絲綢之路上已知最早的家貓,也是遊牧民族和城市文化世界觀在快速全球化的世界中複雜界面的證據。」

發現這隻貓骨架的絲綢之路是連接中亞和東亞與地中海地區的商隊路線網絡。這些路線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研究人員原本認為,家養貓的起源在中亞,且開始得更晚。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研究稱一千多年前人類就把貓咪當作寵物來照顧
    據外媒報導,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人類對貓科動物的照顧可以被追溯到1000多年前 ,這要歸功於最近發現的一具古代貓咪骨架。這具骨架揭示了旅行在絲綢之路貿易路線上的人類很可能沿途照顧貓咪,把它們當作寵物,類似於今天人類對待它們的方式。
  • 研究發現1000多年前中亞人已經開始飼養寵物貓
    美媒稱,人們今天所知道普通的家貓可能早在1000多年前就曾作為寵物陪伴哈薩克牧民。研究人員在哈薩克斯坦南部曾經的絲綢之路附近進行發掘時發現了一具幾乎完整的貓骨,對此進行的新分析表明了這一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9日報導,由馬丁·路德-哈勒-維滕貝格大學、哈薩克斯坦克孜勒奧爾達國立大學、蒂賓根大學和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重建了這隻貓的生活,深入揭示了當時人類與寵物之間的關係。這一研究結果將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報導稱,這隻雄貓生活並不輕鬆,由馬丁·路德-哈勒-維滕貝格大學的阿什莉·哈魯達博士帶領的小組對其進行了研究。
  • 研究發現1000多年前中亞人已經開始飼養寵物貓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 美媒稱,人們今天所知道普通的家貓可能早在1000多年前就曾作為寵物陪伴哈薩克牧民。研究人員在哈薩克斯坦南部曾經的絲綢之路附近進行發掘時發現了一具幾乎完整的貓骨,對此進行的新分析表明了這一點。
  • 研究表明,貓咪的不良行為可能意味著它們想你了
    但根據動物行為專家的說法,這些行為有著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更令人擔憂的解釋,那就是寵物的分離焦慮。這是一種非常真實的現象,我們在狗身上更容易感受到。但根據最新的研究,貓科動物和它們的犬科朋友一樣容易受到影響。有些人認為,家貓無法與它們的主人建立依戀關係,但這一觀點最近卻被證實是錯的。研究表明,貓咪可以與它們的主人建立紐帶。當貓咪與它們的依戀對象分開時,它們可能會感到痛苦。
  • 研究表明:狗狗比貓咪更容易中毒
    研究表明:狗狗比貓咪更容易中毒 2020-05-27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五億多年前神秘生物 中科院解密「麒麟蝦」化石
    王振紅攝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振紅) 11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舉行的澄江動物群發現節肢動物起源過渡型化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日,英國《自然》(《Nature》)雜誌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刊登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朱茂炎研究員帶領的寒武紀大爆發
  • 南京古生物所揭秘5億多年前「麒麟蝦」化石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導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材料收集和工作積累,在我國雲南五億多年前的澄江動物群中發現了解答「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過渡型化石澄江動物群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均已出現。30多年以來,澄江動物群中已發現屬於20多個動物門類的280多種動物化石,完整展現了當時的動物群落面貌。由於特殊的埋藏條件,這些化石保存了五億多年前動物精美的軟軀體解剖學信息,為揭秘動物門類起源之謎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直接線索。澄江動物群中,節肢動物佔據主導地位。
  • 研究發現,從南極洲發現的化石可能屬於有史以來最大的飛鳥
    20世紀80年代從南極洲發現的化石可能屬於有史以來最大的飛鳥, 一項新的研究已經發現。這些化石的年齡,從6200萬年前到250萬年不等,表明恐龍大規模滅絕後,這些化石就產生了。 鳥用"骨牙"和鋒利的嘴,捕食海裡的魚和魷魚等。研究人員已經確定,這些「小鳥」在世界經濟中旅行了至少6000萬年,就像今天的信天翁一樣。"這些南極化石...研究報告稱,可能不僅代表了大洋洲世界最大的飛鳥,而且代表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鳥類。
  • 研究表明撲翼飛行可能存在多次獨立起源
    儘管一些非鳥恐龍的化石表明其可能具有與鳥類相似的飛行模式,但是撲翼飛行在鳥類及其近親中的演化過程依然有待研究。近日,《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徐星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使用暗示權重方法進行系統分析,更新了虛骨龍類的系統發育樹,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定量手段分析顯示撲翼飛行在近鳥類恐龍中可能有三次或以上的獨立起源。
  • 鼠形多瘤齒獸類化石F·primaevus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在逾7500萬年前就有社群行為
    F·primaevus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在逾7500萬年前就有社群行為(Credit: Luke Weaver)(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生物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導了可追溯至755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社群行為。
  • 寒武紀「五眼怪」化石登上《自然》!五億多年前的「麒麟蝦」填補進化關鍵空白
    圖一:澄江動物群生態復原(楊定華繪圖)今天凌晨,英國《Nature》雜誌報導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形似蝦的動物化石。因為澄江動物群中的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都已經出現了(圖一)。依據達爾文進化論,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
  • 化石研究表明:史前鯨魚或能夠吮吸式進食
    Carlos Peredo 展示史前鯨魚頭骨化石(via:Ryan Lavery)關於「某些種類的史前齒鯨能否直接進化出鯨鬚」、還是經歷了「有齒鯨 / 無齒鯨」之間的階段,理論上的爭吵已持續很多年。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俄勒岡州發現了一條 15 英尺(4.6 米)長的鯨魚化石骨架,其被稱作『Maiabalaena Nesbittae』。
  • 烏魯木齊西山煤礦驚現1億多年前的貝類化石群
    烏魯木齊西山煤礦驚現1億多年前的貝類化石群
  • 五億多年前化石「麒麟蝦」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央廣網北京11月5日消息(記者孫瑩)北京時間2020年11月5日凌晨零時,英國《自然》(《Nature》)雜誌報導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章氏麒麟蝦」。這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
  • 五億多年前的澄江動物群中發現「節肢動物起源」的關鍵過渡型化石——「麒麟蝦」
    ,經過多年的材料收集和工作積累,在我國雲南五億多年前的澄江動物群中發現了解答「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過渡型化石——「麒麟蝦」。澄江動物群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都已經出現了。30多年以來,澄江動物群中已發現屬於20多個動物門類的280多種動物化石,完整展現了當時的動物群落面貌。由於特殊的埋藏條件,這些化石保存了五億多年前動物精美的軟軀體解剖學信息,為揭秘動物門類起源之謎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直接線索。澄江動物群中,節肢動物佔據了主導地位。
  • 最新研究表明,澳大利亞巨型動物的滅絕很可能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早期人類實際上與這些巨型動物共存了數萬年。在過去的十年裡,研究人員Scott Hocknull和Anthony Dosseto研究了從四個不同的考古地點挖掘出來的骨頭,包括一些由澳大利亞昆士蘭中部地區土著Barada Barna人在他們祖先的土地上發現的化石。
  • 中國科學院最新研究表明 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或來自南極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發現於南極洲的5000萬年前的化石進行了鑑定,最終確定該化石為一類已滅絕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此次發現的這類偽齒鳥或許是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
  • 匈牙利發現1000萬年前大熊貓化石,起源地之謎再起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雲南發現的800萬年前的始熊貓化石,曾給這個問題畫上了句號。 如今,隨著一個新考古發現,句號又似乎要變成問號。 法國科學家近日在《地球生物》期刊(Geobios)發表文章稱,在匈牙利發現了1000萬年前的大熊貓牙齒化石,由此佐證了大熊貓歐洲起源說。
  • 農戶批量養殖狐狸,有一部分卻另闢蹊徑,把它們當作寵物飼養
    農戶批量養殖狐狸,有一部分卻另闢蹊徑,把它們當作寵物飼養在我們生活當中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批量的養殖狐狸,不得不說狐狸確實給它們帶來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一部分的朋友開始另闢蹊徑,希望狐狸能夠發揮它的最大價值,所以這一部分的朋友就把處理當作寵物飼養。現在也有很多朋友總是在詢問狐狸是否能夠當作寵物飼養呢?這個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是小編建議大家一定要注意養只寵物狐狸,與我們日常養殖可食用,狐狸還是有著明顯區別的哦!
  • 狗狗可能不是動物界的學霸,英國研究表明,豬比它們聰明多了
    有很多朋友想要養狗狗,他們都會想要找一種更為聰明的狗狗來飼養。因為在我們的印象當中,越為聰明的狗狗就能更好地理解人類的指令。但這樣的想法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因為影響狗狗聽不聽話的因素並非是狗狗的智商,而是狗狗的服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