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笑神經?
上周結束的央視小品大賽,看得人面無表情。新聞報導們也真實並殘酷地亮出他們的發現「小品大賽不可笑」。
是它們不可笑了,還是我們不愛笑?
即使是熱鬧非凡的春節晚會,你也不難發現無動於衷的臺下觀眾——馮小剛也「文藝」了,小瀋陽也「單調」了,挑剔的觀眾蹭蹭上躥的笑點,讓人追趕不及,「全民捧腹」真的成了一段時期的傳說。
誰拿走了我們的笑話?不如問誰動了我們的笑神經?大家悶頭奮進的時代,這根神經的衰弱,顯得很要命。
全民J點大挪移
J點,「JOKE點」是也,是說哪一個樣式的衝突會讓你忍不住發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J點,每個時代也不例外。
■七八十年代 越好越好笑
20年前的春晚錄像裡,任何一個歡天喜地的節目都能讓臺下觀眾笑得人仰馬翻,與之相對的,是電視外握著遙控器、皺著眉頭,把這段當歷史資料欣賞的現代人們。
同樣的發自肺腑的笑臉還能在同時代的任何一張紀實照片裡看到——一個壞時代的結束和一個好時代的來臨,空前的踏實和放鬆的人們願意對任何一個善意報之笑聲,發自內心並且難以掩飾。
■九十年代 越糟越好笑
前衛的孫女和她守舊的爺爺就是一對笑料,進步的社會和受盡詬病的某機關單位就是一個好段子,一個老中青三代的辦公室或者家庭,就能撐一部全民觀看的情景喜劇,它們叫做《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
衝突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但發生在這個適當的年代裡就是笑話。每個觀眾都站在「新」的一邊心平氣和地看待「新舊衝突」,仿佛看待自己糟糕的過去,自然可以放聲大笑。
■2000年 越冷越好笑
沒人需要老中青三代各自代言什麼了,所有人都統統劃歸前進行列——如果有例外,盡可以自絕於時代。一路向前的人們很少願意帶著他們玩兒,因此也不需要什麼諷刺、挖苦、笑過之後的發人深省,或其他,相比之下,自嘲反而讓人覺得更貼心。
無釐頭和不合常規已經像這個時代的主題一樣發散,如果再加上講笑話的人面無表情就更為恰當。冷笑話已經攜同它的創造和使用者們一同開始嘗試更為私人的笑話。
■2008年 越雷越好笑
現在,讓你發笑的大都是些雷文化——當「暈」已經無法表達崇敬之心情和反胃之感的時候,「雷」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戰鬥在了網絡第一線。
誰看到當紅笑星小瀋陽的第一眼,沒有在心裡湧起「啊?他怎麼是……這樣……」的驚嘆呢?當所有人都懶得付出他們的注意力的時候,隨身攜帶一副準確雷翻所有人的外表是個有效的辦法。
■下一個? 越來越不好笑
短短小半年之後,誰再男扮女裝賤聲賤氣就不免讓人倒胃口,挑剔的觀眾們正在期待下一個笑翻他們的故事,而事實證明,觸動全民笑點越來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調查:誰動了我們的笑神經?
你覺得自己越來越難被逗笑的原因是?(搜狐新聞中心,截止發稿時1852人參與)
◎1.太煩了,工作生活就業生娃,一想到這些就沒情緒37.86%
◎2.太雷了,現在的小品相聲都夠老套夠沒創意的33.91%
◎3.太多了,滿世界的民間創作都夠幽默,笑的渠道天天有19.82%
◎ 4.太傻了,裝酷是時代的本色,忍出內傷也不能總傻笑啊!8.43%
本周本報聯合搜狐新聞中心所做的調查顯示,四成人認為,生活壓力讓大家倍感不輕鬆,缺乏找樂的情緒;三成左右的人認為的確逗人發笑的作品太跟不上形勢,兩成左右的人認為網絡渠道的發展和大家的惡搞本事長進,讓人發笑的渠道太多了,所以看小品相聲自然不太給勁;還有一成頗有配合精神的網民選擇了最後一項:裝酷是時代的本色,忍出內傷也不能傻笑。
另有幾位網友對此發表了自己的高見:
◎我的小孫子兩歲時就學大人說笑話,而且因為毫無顧忌說得更逗,常常笑翻在場所有人。隨著長大上小學、上中學慢慢懂事了,顧忌多了笑話就少說了,也學了些必備的套話開會什麼的說說。相聲的發展也和小孩的成長一樣,顧忌多了笑話就少了,只有最後一招到臺下「咯吱」觀眾了。【颯悟哉】
◎20年前的人們一定比我們輕鬆愛笑,這點不容置疑,變快的社會都會導致沒時間笑的,但願這跟幸福指數不直接相關,誰動了我們的笑神經?我看可能是誰的都會被動,治好這個神經的衰弱是個值得考慮的事情,畢竟誰都願意開開心心往前奔是吧!
【夏北京】
◎現實太殘酷,作品太虛假,再笑不就成了二五。
◎ 一想到房子,全國人民絕大多數就都笑不出來了。
用什麼來治療笑神經衰弱?
——擺脫壞情緒的圓桌會議
■我們其實不需要小瀋陽這種「設計」
◎黃紀蘇:社會學家、劇作家,暢銷書《中國不高興》的作者
觀眾多俗,社會多俗,我們這個文化多俗,小瀋陽就有多俗!如今的喜劇現狀是,觀眾們進了劇場就知道笑,有時候人家臺上演的是該哭的地方,他們也笑,鬧得這幫導演跟演員呢,哭笑不得。除了笑還是笑,瘋狂地笑,傻笑,一直笑到死的情況很可怕。
它是設計出來的,這種設計在我們的笑文化裡,已經進入惡性競爭了,飲鴆止渴了!咱就說白了,你今天把上衣脫了,我明天把褲子脫了,你今天並著腿,我明天劈著腿,基本上就這樣。我說到這份上。馬克•吐溫說過一句話,它的大意是這樣子的,如果說生活當中,缺少了幽默,就等於是一輛馬車開在了沒有彈性的石子馬路上,沒有人反對幽默,但不是小瀋陽這種幽默。
■喜劇不是避難所,但可以是加油站
◎胡蓉:網絡影評人
美國每一次的經濟危機,都會帶來電影業的繁榮。相比其他的休閒娛樂項目,看電影相對便宜,電影業也就相對繁榮。相比其他類型片來說,喜劇片更為討巧。但近期諸多中國喜劇電影無一不叫人失望,曲意迎合、粗製濫造之作比比皆是。沒有對喜劇這一文體的高度認識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擔當,這樣的好時光與喜劇片的推動和人心振奮無關,而只會淪為一場中國導演們爭相媚俗的饕餮盛宴。油滑過頭就是一種狡猾,狡猾成性未必能夠永遠走運。即使是商業行業,也自有商業倫理的約束。
生活不相信眼淚,生活也不相信集體傻樂。電影院不可能是人們永遠的避難所,但可以是加油站。前提是不兌水不摻假,就永遠會有人願意走進電影院開懷地大笑、真誠地流淚。
■說服自己吧,情緒也是生產力
◎張怡筠:著名心理學家
領導們已經愁眉苦臉,你還在他面前心不甘情不願地工作,只能說明你沒法跟公司同心同德,只會徒增老闆的情緒負擔。
最好的策略剛好是反過來,誰能夠最先有燦爛笑容,誰就能夠顯現自己在危機中傲人的情緒生產力。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你的上司知道你有很好的情緒感染力。西方國家已經在經濟周期中走過好幾輪,公司在動蕩和變革中,那些最先離開的人往往是抗壓和抗挫能力特別差的人。所以,優先調動自己來建立良好的職業形象,能在特殊時期贏得情感已經很脆弱的領導們的心。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