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一期《自然史雜誌》(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8月8日刊發的研究報告,科學家在非洲發現一種瀕臨滅絕的巨人蛙,體型堪稱蛙類「巨無霸」,甚至能搬動相當於其體重三分之二的巨石,為蛙卵和蝌蚪們建造避風港和遊泳池!
成年歌利亞蛙體重可達3.3千克,身長可達34釐米(不包括腿長)。
一隊德國科學家近日在非洲喀麥隆和赤道幾內亞考察了一種名為「歌利亞蛙」(Goliath frog)的巨型蛙,成年蛙體重可達3.3千克,身長可達34釐米(不包括腿長),它們居然能夠搬動重大2千克的石頭,用於建造水塘以保護蛙卵和蝌蚪。
科學家們表示,這是唯一能建造「巢穴」的非洲兩棲動物,這種能耐可以解釋為何歌利亞蛙能長成如此龐大的體型。
據悉,由於這種蛙類「巨無霸」體型龐大,營養豐富,因此被人們當作叢林肉類獵食。在過去15年中,由於大量被獵食和當作異國情調的寵物捕捉出售,歌利亞蛙的數量下降了超過50%,已經名列瀕危物種。
最新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是來自德國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馬爾文 斯察夫爾(Marvin Schafer),他說:「歌利亞蛙不但體型巨大,我們還發現它們是細心的父母。它們在湍急溪流的邊緣建造小池塘,保護蛙卵和蝌蚪,防止暴雨和獵食者的侵害。」
挖掘和搬動石頭的重體力活可以解釋這種蛙為何能發展出巨大的體型。
「我們認為,挖掘和搬動石頭的重體力活可以解釋這種蛙為何能發展出如此巨大的體型。」馬爾文博士說。
不過,儘管歌利亞蛙以體型聞名,科學家對其生物學狀態,特別是其生殖行為知之甚少。
據悉,科學家首先從當地獵蛙者那裡聽說歌利亞蛙非同尋常的保護蛙卵和蝌蚪的行為,因此兩名科考隊員沿著喀麥隆姆珀拉河逆流而上,尋找歌利亞蛙的產卵地。
科考隊目前發現歌利亞蛙能夠建造三種不同的池塘。
第一種池塘看似尋常,巨蛙僅僅將落葉和碎石推開,構築一個小池塘,但落葉和碎石的數量龐大。
第二種池塘是挖掘而成,巨蛙將淺水池中的落葉和碎石挖起來,堆在水池周邊。
第三種池塘有著明顯的「大壩」,是巨蛙搬動「巨石」堆砌而成。這是最可靠的類型,暴雨之後蛙卵也不容易從大壩溢出。雄蛙負責建造大壩,而雌蛙負責通宵達旦的守衛。
科學家在叢林中發現一處歌利亞蛙的產卵地。
此次科考的項目負責人、總部設在柏林的兩棲動物慈善機構「蛙類和朋友」(Frogs & Friends)總裁馬克-奧利佛 羅德爾博士說:「我們目前所見的事實表明,我們對地球上最為壯觀的一些物種了解甚少。我們希望進一步的研究可以提升對歌利亞蛙的了解,以幫助它們繼續生存。」
編譯/採寫:南都記者 陳林
圖片來源:daily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