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海省日月山往西20公裡,在海拔3300米的高原上,穿過犛牛和綿羊群,能看到幾間平房,這個地圖沒有標註的地方叫黑科村幼兒園,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鎮的一邊連著浩瀚飄渺的青海湖,另一邊連著蒼茫無垠的大草原。
黑科村幼兒園的孩子大多來自藏區牧民家庭,最遠的住在離幼兒園12公裡以外
捐出牧羊地建學校
2020年是索南尖措當園長的第四年。他50歲上下,身材壯實皮膚黝黑,戴著墨鏡和牛皮帽,臉頰因長期日曬而布滿紅血絲,看起來不苟言笑的樣子讓人很難聯想到是一個幼兒園的園長,硬要說的話,倒是和動畫片「蠟筆小新」中雙葉幼稚園園長長相有幾分相似。
園長盤腿坐在草坪上,看著孩子們課間活動出來玩跳格子。絕大多數時間他都是這樣,遠遠的坐著,看著孩子們打鬧奔跑,並不參與上課和管理。索南尖措除了當園長,還有一個身份——牧民,他有40多頭牛,而像絕大多數當地藏區牧民一樣,索南尖措園長並沒有任何受教育背景,普通話也說的磕磕絆絆。
索南尖措園長(右)雖然沒有讀過書,但他明白,這個年齡的孩子非常需要學前教育
黑科村共280戶人家,均以放牧為生,其中貧困戶達到41戶,佔到14.6%。靠天吃飯,意味著沒有穩定收入,在2020年的今天,溫飽依然是他們要攻克的第一道難關。長久以來,黑科村也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十多年前,索南尖措的父親免費出借自己放牧的土地,這才建起村裡第一所學校,在2012年,改辦為如今的黑科村幼兒園。
6778平方米,2個老師
黑科村幼兒園佔地面積達到6778平方米,園舍面積995平方米,承包了一大片草原。幼兒園共有38個孩子,但除園長和炊事阿姨外,整個幼兒園能上課的只有兩個老師。
春天的時候,幼兒園操場的草會長得很高,擔心小朋友奔跑時臉被劃傷,園長有時會把自己養的牛放進來,把草吃掉些。幼兒園裡沒有自來水,園長和老師需要每天去接山上引流下來的山泉,煮沸裝起來給孩子們喝。同一水源還需要接到村裡,水源量不穩定,有時候村裡的水用得多了,流向幼兒園的水就會因水壓不足而難以流出,園長便會想辦法從附近的居民家運水來幼兒園。
索南尖措園長引山泉水供幼兒園使用
物資匱乏,園長和老師們鋸了木頭做桌椅,孩子們在家做了沙包帶來學校,這就是最簡單的上課所需的器具。平時甚至漏水停電也都是園長來,但索南尖措覺得自己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園長。他不好意思的笑起來,門牙缺失了一塊:「我沒讀過書,普通話也不太會說,如果有高學歷的人來當園長就好了。」而現實是,園長這個職位並沒有任何補貼和薪資,很難吸引到其他人來無償付出。園長自己家中的孩子也都在上學,他經濟上很吃力,也時常分配不過來精力。
孩子們用蓄水罐裡的水洗手
挨家挨戶敲門,勸牧民送孩子來讀書
在海拔3300米的高原上,天氣好壞和距離成為影響到孩子上學的不可抗因素。牧民們習慣夏天在山上住帳篷,冬天才下山住房,如果遇到下雨下雪的環境,出行就更艱難了。有很多牧民會選擇不讓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只在6歲需要讀大班的時候再把孩子送進學校。「只上大班的孩子和從小班讀上來的孩子差距特別大。」黑科村幼兒園的周毛措老師表示,「如果是小班讀上來的孩子,能很順暢的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讀大班的有時候你在講什麼他都聽不懂。」
雖然園長沒有讀過書,但是他非常明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學前教育。這些年家家戶戶都裝上了電視,也有更多人開始看到草原外的世界。索南尖措從那時開始知道,孩子如果連普通話都不會說,以後就會像自己這輩人一樣,在社會上遇到巨大交流障礙。遇到不願意送孩子來上學的家庭,園長和老師就去一家一戶的敲門,一個一個的做心理疏導,勸牧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接受基礎教育。不同於尋常村子,黑科村的村民們住的分散,家與家之間至少差2到3公裡,光是上門,就要費去他們好多時間。「不辛苦的。」周毛措老師搖搖頭,卻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讓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是園長和老師最大的心願
有時候放學了,牧民放牧沒時間來接孩子,也只能由校長將孩子們送回去。最遠的家庭在12公裡以外,「要過了那座山。」園長抬起手臂,越過幼兒園,指向背後綿延不絕的山群。
從「聽不懂」到「想當警察」
「以前教學器具很少,玩具幾乎沒有,每天有一半的時間都是課外活動。」周毛措老師從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畢業後就來到這裡任教,已經是第4個年頭,她很清楚這些孩子的不同,「很少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很封閉,很害羞,甚至有點自卑。」
周毛措老師
2018年6月,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攜手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走進黑科村幼兒園,帶來了嶄新的圖書、書架、書桌、玩具和文體用品,手把手搭起一座愛心圖書室,為這些牧民孩子與外界溝通打開了一扇新的窗。無限極志願者趙香蘭和王輝傑參與了「愛心圖書室」的建設,今年再次來到學校,她們感受到了很大的變化:「上次來的時候看到書架上都是零零散散幾本書,講話也聽不太懂。孩子們條件不好,還有的孩子鞋都穿破了,腳趾露在外面。這幾年幼兒園環境的改善,在孩子們身上有直接體現,現在的孩子變得好活潑呀,我們一來都抓著我們不放。」
無限極志願者談孩子們的變化
6歲的切羊多傑是幼兒園大班的班長,他穿著藏族傳統服飾,每次排隊都在第一個,站的直挺挺。後面的同學打鬧時,他就會皺著眉頭管理秩序,講話不拖尾音,乾脆利落,他非常明白班長需要盡的責任。在其他時間,多傑和所有孩子都一樣,喜歡玩喜歡笑,腮上兩團高原紅讓他像個脆生生的蘋果。
身穿傳統藏族服飾的切羊多傑
他從小班就開始在黑科村幼兒園讀,三年過去了,他成為幼兒園裡為數不多能用普通話流利交流的孩子。2018年「愛心圖書室」建成後,他每天都會花很多的時間在看書上,看裡面的畫,聽老師講故事,再慢慢學上面的漢字。聊到未來想做什麼的時候,多傑回答的很乾脆:「警察!可威風嘞!」又聊到他的父母想讓他未來做什麼的時候,多傑害羞了,用藏語和老師嘀咕了兩句,老師也笑了:「他爸爸讓他要早點相親去結婚。」
新的徵途
愛心圖書室不僅是幼兒園裡的第一家,同時也是村裡的第一個文化設施。扶貧扶志又扶智,圖書室對黑科村的教育啟蒙意義不止多了幾本書那麼簡單。
2016年以來,青海省持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和高中攻堅計劃,資金投入、項目建設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貧困地區基本辦學條件顯著改善,累計投入貧困地區教育建設項目資金143.8億元。隨著政府教育扶貧資助政策的施行,孩子們無需再交付學前三年的保育教育費和學前一年的生活費,同時擁有了相對完善的教育設施,加之愛心企業幫扶行動的展開,這些無疑為黑科村幼兒園爭取到了更多發展的機會。
地處高原,每年9月的黑科村幼兒園就會迎來第一場雪。曾經在零下20度的天氣只能烤爐子的孩子們,在去年用上了地暖。曾經書架上零星的幾本書,也被換成了各種全彩的繪圖本。幼兒園在午睡前留有專門的閱讀時間,孩子們會去書架拿上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有些書上的貼紙因為反覆使用失去粘性,孩子們可不管,他們一次又一次把貼紙貼到書中合適的地方。就這樣,黑科村的孩子們,在這兒第一次學會了拿起書。
黑科村幼兒園的孩子們看著自己喜愛的繪本
幼兒園剛建起來的時候只有20個孩子,如今已經增加至38個。近年從黑科村幼兒園畢業的孩子,也都能順利讀上鎮裡的中心小學,他們擁有了更好的受教育環境。聊到這幾年的變化,園長顯得很欣慰:「牧民們雖然大多沒文化,但是也不願意讓娃娃們繼續像咱們一樣不讀書,所以近幾年也沒有之前那麼抗拒送孩子上學了。」
2020年9月,和全國其他學校一樣,黑科村也迎來了新學期的開始,園長擺擺手,「我們打算過兩天繼續上門號召。」黑科村的孩子們和老師們也將繼續踏上屬於他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