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負責人表示,疫情導致動物園關閉3個月,累計損失達200萬英鎊(約合1775萬元人民幣)。該機構將不得不「認真考慮每一項潛在節約」,包括大熊貓合約。「在現階段,說結果怎樣還為時過早。未來幾個月,我們將與中國同事討論下一步行動。過去9年裡,『陽光』和『甜甜』給我們的遊客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希望它們能在這裡多待幾年。」
疫情這一全球性質的災難,突如其來讓我們措手不及。全球性質的經濟危機出現。導致了各部門財政下降,報導顯示內容並非空穴來空。得到這一消息網友普遍標誌,抓緊送回來吧,我們養得起!
#英國因疫情缺錢養不起熊貓了#半個世紀以來,「熊貓外交」都是中國外交的一種獨特方式。目前,在全球三分大洲,都可以看到這一中國國寶的身影。而這一次,中國熊貓首次踏上了大洋洲的土地。
熊貓外交是指中國大陸通過贈送或巡展與商業性租借熊貓,來開展外交工作。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它曾經多次出國擔任友好使者,為發展對外友好關係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實除了熊貓外交其他各國也會出現類似的外交現象,前段時間,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贈送了一匹法國精銳的共和國馬隊的馬匹,贏得中法兩國的高度稱讚。據法國總統府的說法,選擇「駿馬外交」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外交姿態」。法新社巴黎發文稱,送駿馬意味著尊重,有時甚至有效忠的意思。
據考證,中國「熊貓外交」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武則天、唐玄宗時期。據日本《皇家年鑑》記載,早在武后垂拱元年(685年),臨朝稱制的太后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武天皇兩隻「白熊」和70張「白熊」毛皮,此處的「白熊」就是大熊貓。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新中國政府將大熊貓作為國禮贈予那些與中國保持良好外交關係和中國希望與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先後有前蘇聯、朝鮮、美國、英國、法國、西德、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等九個國家接受過中國贈予的23隻大熊貓。
回顧「熊貓外交」以來走過的半個世紀,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副局長李德生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熊貓作為和平使者,見證了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感情,相信熊貓大使會在未來續寫這一友誼進程。」
西方媒體稱,隨著中國將大熊貓外交提升至全新的高度,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將「繼續增加」
關於中國的熊貓外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