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今年最熱門的韓影是哪一部,《與神同行2:因與緣》無疑是最受關注的電影。據統計,上映首周就突破600萬觀影人次,上映46天累計票房1225.7052萬人次。上映第18天也就是8月18日我看的晚場還幾乎滿座,火爆程度可見一斑。而去年12月上映的《與神同行:罪與罰》觀影人次為1440萬,對於總人口才5000多萬的韓國來說,能上千萬觀影人次的電影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電影。
同樣的大製作,大卡司,大CG,大感動,不同的是《與神同行》最初的新聞是一、二部同時套拍,繼而又有消息稱《與神同行》的三、四部也開始了前期策劃。《因與緣》繼續延續《罪與罰》的劇情:陰間差使降臨等三人為了得到重生,繼續超度亡者貴人。通過陰陽兩條線即由降臨帶著金秀洪接受地獄審判,日值差使解怨脈、月值差使李德春在人間超度城主神和本該早亡之人許春森的過程中,借金秀洪的個人遭遇帶出三人千年之前的恩怨。
影片隨著閻羅王對千年之前瀕死的降臨所說的話:「為何哭泣?是因為悲傷?還是因為含冤?」展開。
降臨和金秀洪的經歷差不多,一個是兒子背叛父親,一個是遭到昔日戰友同事的背叛;一個遭到千年記憶折磨,對父親的死、殺害弟弟和無辜少女感到愧疚、獨自償還千年罪孽,無法求得他們的原諒,無法向父親當面道歉而在後悔中度日,日日似置身地獄。一個堅信上司和下屬絕對不會背叛自己而不願重生。
他們共同經歷懶惰地獄、背叛地獄、不義地獄、暴力地獄和殺人地獄,接受層層審判。降臨正視自身的罪孽深重,檢討自己並不是不想請求饒恕,而是提不起饒恕的勇氣。金秀洪從不信到相信自己是貴人,陽壽未盡,還遭遇到最信任的同事見死不救的事實。二人在各自經歷中悟得背叛與原諒,救贖與重生的含義。
日值差使解怨脈和月值差使李德春在與城主神一起保護許春森爺孫兩個的同時,找到了千年前的記憶,解怨脈之於德春,德春之於降臨,降臨之於解怨脈三人之間彼此交錯的個人恩怨
一場貴人審判引出千年前的審判,最讓我出乎意料的是最後的反轉,原來這千年的煎熬都是發現自己做的不對的父親對兒子們的懲罰。罪與罰,因與緣,沒有哪個是無緣無故的,事出有因,有因必有果,在迷失的自我中找尋求得原諒的勇氣,然後救贖自己,得到重生。
影片雖名為「與神同行」其實是借神討論「人性與人」本身。人類自誕生以來,就是善良又自私、矛盾又簡單的生物。大多數人沒有絕對的善惡,一生受制於欲望上的想與不想,還要被束縛在道德上的該與不該中。我們不斷地犯錯後又不斷地贖罪,如此循環反覆。因而我們既不偉大也不十惡不赦,成不了神佛也墮不成魔,最後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成的人,黏糊糊的、什麼都無法極致、什麼都做不好的「人」。「生而為人真的太無奈了,似乎世事總是難兩全,我們總要被迫抉擇,再來後悔、痛苦、贖罪。」這是我在觀影過程中一度很強烈的感受。
正如影片中家宅神說「這世上沒有壞人,只有壞的情況」。正是如此啊。不論現實中擁有著什麼樣的身份地位,經歷著什麼樣的人生,在既定的命運面前,在世事面前,我們都太卑微渺小又無力,負擔著外在變化,承受著內在衝擊,罪惡感幸福感正義感苦痛感等等,無論想與不想我們都要一一接受,人似乎生來就是一個無可奈何、不受控制的悲劇。
電影在揭露因的時候,我渾身都被這種「身而為人我很無奈」的消極厭世情感充斥著。人為了追尋真相而活,又因為真相本身而死。到底活著為了什麼,死又為了什麼,生命本身實在太殘酷。但是,在降臨差使訴說著千年以來的贖罪與悔恨自白流淚的那一刻,在解怨脈李德春默契地笑著釋然的那一刻,在點明閻羅王父親身份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這些因存在的意義。
有因才有緣,因因緣緣纏纏繞繞難以割裂,我們因七情六慾而苦痛而幸福,為情緒的起伏而疲累,七情六慾太難斷,可隨著這些情與欲產生的記憶,正是我們存在的意義。當我們因為這些變成記憶的經歷而明白苦痛、明白幸福、明白釋然、明白因緣的時候,我們才真正成為了人,成為了世界,成為了宇宙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