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8月,四川綿陽市中心醫院在對口支援平武縣人民醫院(系對口支援的國家級貧困縣)期間,對當地群眾就醫行為、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和需求進行了調查,用以分析農村群眾利用醫療服務現狀及相關影響因素,報導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調查平武縣土城鄉、高村鄉、水田鄉、壩子鄉、冒水頭村、莫魚溝村等15個鄉鎮群眾共計815人。
1.2 調查工具
採用自設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農村群眾一般情況、對現行醫療服務的利用狀況和需求狀況、相關影響因素等4個部分30個項目,分別設單選題、多選題、開放式問題。
1.3 調查方法
採用統一指導語向調查對象講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並解釋問卷內容及相關問題,由群眾獨立作答,對於不能自主完成調查問卷的對象,採用提問代答方式完成。共發放問卷815份,回收有效問卷780份,有效回收率為95.71%。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3.0統計軟體處理數據,採用統計描述(百分比)法進行結果統計。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被調查者中男性363人,佔46.54%;女性417人,佔53.46%。平均年齡為(61.48±5.36)歲。文盲53人,佔6.79%。婚姻狀況在婚68.08%,未婚2.56%,離婚、喪偶、其他合計29.36%。職業結構,在家務農者居多。
2.2 群眾就醫行為和對醫療服務滿意度結果
如表1顯示,(1) 71.67%的群眾過去1年曾看過病,其中9.62%曾住過院;16.92%的群眾需要但未住院,13.33%的患者需要但未看病。(2) 群眾就醫常選擇縣級醫院(31.92%),其次是鄉鎮衛生院(24.23%)和村衛生室(17.95%),少數選擇市級醫院(14.23%)和私人診所(10.64%),極少數選擇省級醫院(1.02%)。(3)對於醫療服務總體滿意度,群眾評價一般的佔52.69%,13.97%的群眾表示比較滿意,20.90%的群眾表示不滿意,11.67%的群眾非常不滿意。
表1 群眾就醫行為現狀和對醫療服務總體滿意度情況(n=780)
2.3 影響群眾醫療服務滿意度相關因素
如表2顯示,醫院設施(37.69%)、服務項目(34.10%)、技術水平(33.08%)、藥物齊全程度(28.97%)、藥品價格(24.74%)和就醫距離(12.44%)是影響群眾對醫療服務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表2 影響群眾醫療服務滿意度相關因素情況(多選項)
2.4 群眾對醫療服務各項目的需求情況
如表3所示,群眾最需要的醫療護理服務,依次是慢性病防治指導(76.54%)、定期體檢(72.31%)、正確用藥指導(71.02%)和慢性病護理(51.54%)、健康保健知識宣教(50.38%)等;傳染病預防(47.56%)、心理諮詢(45.89%)、疼痛護理(44.48%)、建立疾病檔案(37.82%)等。
表3 群眾醫療服務需求情況 例(%)
3 討論
3.1 群眾就醫行為現狀的分析
(1)就醫狀況分析。本調查中,部分群眾未按病情需要就診或住院治療。究其原因有:①經濟因素。目前仍有相當部分群眾將「生大病」作為生活中最為擔心的問題,因為其可能會帶來較重的醫藥費負擔。有資料顯示,多數慢性病如常見腫瘤等的醫療費用均明顯超過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1]。這些群眾因患糖尿病、高血壓、慢阻肺、腫瘤等慢性病而喪失了勞動力,長期的醫療費用支出加重經濟負擔,為了不拖累子女和使家庭陷入經濟困境,有的群眾在生大病時甚至甘願選擇放棄治療。可見,面對重病、大病,以新農合為核心的醫療保障體系的保障作用仍顯薄弱,無法充分承擔對農村群眾的保障作用[2]。②交通不便。平武縣地處山區,面積大、人口居住分散,大多數鄉鎮僅靠一條村級公路與外界相通,有的鄉鎮還未實現村村通公路,也無公共運輸,村民進出只能依靠步行。③子女缺位。由於青壯年多外出打工,家中絕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因年老或疾病而行動不便,又缺少子女照顧,因而很少有機會外出就醫。(2)就醫常選醫療機構分析。本調查中患者的選擇以縣級醫院、鄉鎮街道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主,而且將是否距離近、價格便宜、醫保定點單位、有熟悉的醫生作為選擇醫療機構的主要考慮因素,這與程淑玲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3]。選擇市級大醫院的群眾較少,可能是群眾考慮到省市級醫院地處城市,就醫距離遠、花費多,報銷比例有限所致。
3.2 群眾醫療服務滿意度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調查發現,多數群眾對醫療服務總體滿意度評價一般,32.57%的群眾對醫療服務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了解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設施差、服務質量不佳,基本治療藥物缺乏、藥品價格昂貴等方面,有的鄉鎮衛生院或村衛生室還未開展專門的健康保健服務。目前,我國基層衛生醫療機構普遍存在設施建設較差、基本藥物目錄內實際配送藥物種類少、部分藥品價格偏高、專業技術人員醫療知識陳舊、現代新診療檢查手段信息的知曉和了解掌握有限等現象,醫療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與社會廣大人民群眾對醫療機構的高質量、高水平、高標準的要求有很大差距[4]。另外,有些基層衛生院醫務人員技術水平低、主動服務意識差、服務項目少也構成部分群眾不滿意的原因。因此,重視農村群體的身心健康已成為當務之急。須建立健全鄉鎮衛生院衛生人才培養體系,通過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專科培訓和全科醫師培訓等完善的繼續教育,達到不斷優化基層醫生知識結構,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的目的[5]。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大對農村醫療救助力度,增加基層衛生事業經費的投入,改善就診環境,提供安全可靠的醫療儀器設備,保障基本藥物供給,增加可報銷藥物品種。作為基層醫療機構本身,應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增加服務項目,如設立相應的保健指導與健康諮詢、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發放宣傳手冊等,使群眾能夠方便快捷地獲得較高質量的衛生服務。
3.3 群眾對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情況分析
調查發現,群眾最需要的醫療服務,排序前三位依次是慢性病防治指導、正確用藥指導和慢性病護理。尤其是慢性病防治指導,選擇此項的群眾比例高達76.54%,這可能與當前農村高齡老人多,罹患慢性病者較多有關。此次受訪者中60歲以上的老年群眾546名,調查前1年內患有經正規醫療機構診斷為患高血壓、骨關節病、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有201人(36.81%)。隨著年齡上升,慢性病患病率還在提高。所有慢性病患者中有145人(72.13%)患1種慢性病,22人(10.95%)患2種慢性病,7人(3.49%)患3種慢性病。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慢性病患者不斷增加,這使得醫療資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相應的康復措施並沒有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和醫療技術的發展而增長,這將對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帶來重大影響,在今後醫療服務中應做適當調整[6]。傳染病預防、心理諮詢、疼痛管理、就醫指導等也是群眾比較關心的問題。這說明隨著醫療衛生改革的逐漸深入,廣大農村群眾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關心和重視,對健康的需求也逐漸呈現出多元化。但群眾缺乏一些基礎性或普及性的醫學知識與教育,需要衛生機構人員提供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識,以更好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值得關注的是群眾對疼痛護理的需求,本次調查發現有相當部分群眾受類風溼、痛風、腫瘤等疼痛的長期折磨。尤其是癌性疼痛,因國家藥品管理體制所限,目前主要由二、三級醫院負責此項工作,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無法較好地承擔患者疼痛的管理工作,尚不能滿足這部分患者的需求。
4 結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存在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縣域及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工作薄弱等情況[7]。因此,需完善農村醫療救助體系,加大救助力度。同時,將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8],縣醫院支援鄉村醫院一步到位,通過行政管理輸出、定向臨床重點學科幫扶、骨幹互派互培、遠程會診、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9],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訓,有效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縮小城鄉衛生事業差距,緩解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難題,切實解決廣大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參考文獻
[1] 楊金俠,王章澤.基於社區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綜合防控策略構想[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7):67-69.
[2] 畢紅霞,徐汝峰.以需求為導向的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路徑優化[J].人口與社會,2015,31(4):69-78.
[3] 程淑玲,臧小英,趙 嶽.中國城鄉老年慢性病護理現狀和需求的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12,28(23):66-70.
[4] 李建敏,楊亞青,王鳳山,等.新醫改下鄉鎮衛生院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與思考.現代醫藥衛生[J],2015,31(2):312-315.
[5] 楊 佳,呂兆豐,王曉燕,等.我國鄉鎮衛生院衛生人才繼續教育現狀及需求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5):2981-2985.
[6] 胡 月,龔 磊,陳福寬,等.農村老年居民健康狀況及保健需求情況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誌,2013,33(13):3142-3144.
[7] 王 東,何 梅,喻明成,等.三級公立醫院如何做好對口幫扶工作[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19(5):103-105.
[8] 何 梅,王 東,鮮于劍波,等.城鄉對口支援醫院行政管理體系研究[J].華西醫學,2015,30(6):1163-1166.
[9] 喻明成,王 東,鮮于劍波,等.公立醫院改革中對口支援管理體系的實踐探索[J].中國醫院管理,2013,33(4):75-76.
[基金項目]:綿陽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立項課題(編號:201534)
作者簡介:曹麗霞(1970-),女,專科,主管護師,從事手術室及供應室護理工作.
通訊作者:喻明成,E-mail:19444168@qq.com
原標題:國貧縣農村群眾就醫行為與服務需求調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