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今天真的好巧,養魚老道連續遇到了兩位十多年前的老魚友,其中一位,就是我曾經和大家提到過的,使用陶瓷缸飼養金魚,連續三次失敗的那位哥們,養魚老道的文章素材都是源於現實,沒有空穴來風隨意捏造的。
這位魚友是我吃早飯碰到的,湊巧在一桌,因此得以閒聊一會,直到現在,他對於金魚的飼養還是大喊頭疼,和我說,這十多年來,自己也沒少嘗試過使用各種方法飼養金魚,但最終還是選擇放棄,現在飼養的主要是中大型熱帶魚。
而另一位老魚友,是在一個魚店裡碰到的,想當年我們經常在我的魚店裡,一聊一上午,他現在的目標已經是玩魚缸和紅龍了,也是不願意觸碰金魚的。
那麼,金魚就是如此難以飼養嗎?通過養魚老道今年一年的買金魚、養金魚經歷,和大家聊聊,金魚為什麼如此難養?
因為我們這裡基本屬於貧魚區,偶有魚場也是通貨品種為主,大部分魚友,都會在魚店裡購買金魚,養魚老道也是基本如此。
我們不能說,魚店裡的金魚質量就是不好,但是這其中牽扯到了外傷較重、路途折騰、飼養密度較大等諸多不可避免的問題。
金魚本來就不同於熱帶魚,它們的耗氧量大、遊動緩慢、如果論斤稱批發的話,體表受損嚴重,夏季高溫期間,極其容易爛鰓、溫度稍微有點閃失,就會患上白點病,這些問題時有發生,給我們的飼養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正如今天,我在魚店裡看好了一缸泰獅,品相還算可以,但是,仔細一觀察,立刻打住,因為部分金魚出現了腹部歪斜和過於膨脹,不是腹水就是肝部腫大,這樣的金魚買回家可能也是個死……
在其他文章中我也曾經說過,金魚最為嚴重的致命原因就是爛鰓,因為金魚的體型問題,以及入缸初期的壓抑反應,使得它們的表現,有可能到家後立刻浮在水面。
或者由於水質原因、飼養密度過大導致缺氧,因此,如果金魚爛鰓的話,和上述這些表現幾乎一致,新魚友們根本很難判斷,一旦耽誤時機,也就玩完了。
再者就是今天我提到的情況,金魚入缸初期,基本都是白便,這是由於新水刺激、更換環境所致,還有就是,大部分金魚的腹部本來都很大,這就給它們的腸炎和腹水,提供了假象,新魚友們同樣很難判斷,治也不是、不治也不是。
只要發現晚了,也是一個死。
這裡面一定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和不同,比如說部分金魚的腹部膨脹度很大,或者膨脹出現歪斜,其他金魚大部分排除的是絮狀便或者白便,而有些金魚則是持續不斷的透明便、膿血便,另外還有食慾和狀態的問題。
如果我們之前沒有任何的觀察經驗,又能如何判斷出來呢?
還有很多魚友,原本是飼養熱帶魚的,可能不困水、飼養密度大點,根本就沒有問題。
但是金魚它就是不行,比較喜歡相對的老水環境,而且,如果和中大型熱帶魚同樣的飼養密度,金魚必定會患病,這些問題我們根本沒有注意,其中也包括了大水流和爆氧問題,部分金魚也受不了。
再者就是,同樣的觀察手法,熱帶魚可能一腸炎就必須下藥,否則必死無疑,而金魚一入缸,大部分都是類似於腸炎的症狀,很多情況是完全可以自愈,根本無需下藥。
另外還有季節變換問題,熱帶魚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它們一直加溫,水溫完全恆定。
而金魚只要到了季節轉換期,體質略微差點,稍有點水溫變化,不是白點就是水黴,投餵活食,還有可能帶入寄生蟲,這些都是和飼養熱帶魚完全不同的經驗和管理方式。
誰都知道金魚喜歡青苔水,誰也明白一缸綠水或者古法養魚,那個意境是多麼美。
但是這種操作模式,很多的新魚友,之前根本沒有接觸過,所以玩不來。
不是因為青苔生長不佳,不斷地翻缸重來,從而敗壞了水質,就是養出來一缸褐藻,或者一缸綠水,導致了水體酸化,一旦這個水質玩不轉,金魚的各種疾病也就來了。
因為本身玻璃魚缸或者陶瓷缸,培養青苔水、綠水的難度就極高,只要是培養不出來,我們就會出現各種折騰,一旦培養過度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觀察,在綠水中的金魚患病,我們根本不知情,反而沒有在水族箱中觀察的那麼到位,這些都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難題。
由於購買選魚不慎的原因,我們可能遭遇老頭魚,就是無論如何怎麼餵養,它就是不長,或者由於我們的個人因素,長期沒有加強營養、疏於投喂,這個魚長不起來了,這樣的垃圾魚苗,可以說比比皆是。
既然已經遇到了,我們就要認栽,或者說要面對現實,不長拉倒,千萬不要突然間去和它們賭氣。
人和人之間不怕別的,就怕攀比,同樣的時間段、購買同樣大小的金魚,為什麼你的長了,我的它就沒長?
好傢夥,這一番胡亂投餵的模式就此開啟,然後,一頓操作猛如虎,金魚被撐死了,死了以後,看樣子確實長大了很多……
這個東西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即使是老頭魚,它也有可能緩慢生長,不要隨意去和他人比,一個人一個飼養手法,人家投餵的是活魚蟲,一天餵個五六次,並且一直再堅持,我們本身購買的魚就老頭了,一天只投餵一次魚飼料,這樣子飼養半年後,如何去比呢?
正如我前幾天購買的八條金魚,總體來說,還沒有發現嚴重腸炎和爛鰓情況,這已經很不錯了,謝天謝地。
但是,其中一條就是體表磨損相當嚴重,紅血絲遍布全身,依靠靜養恢復很慢,最後不得已使用了蘆薈膠,倒也快,一天時間,好了一大半,其他部位又開始出現,繼續塗抹即可,他還有個反覆過程,換句話說就是,它的體表已經受損,必定會出現炎症,如果不出現,反而不正常。
我們要讓這些炎症充分表現出來,才有可能想到解決辦法,這裡指的是體表炎症,只要不致死,三五天內可以不動。
而另外一條發現了白點,那也不必著急,因為是初期,無法判斷究竟是體表傷、體表沾染雜質,還是確定白點,那就觀察兩天,看看白點進展情況再說,萬一稍有嚴重,加溫也不遲,還要綜合查看同缸其他魚是否也有傳染,以此判斷自己的斷定是否正確……
再者由於某條魚過虛,出現了打鬥問題,這都很正常,非常嚴重的、體質過虛的,我們要學會放棄,一步步篩選體質強健的、可以自己扛過疾病的優質個體飼養,逐步優勝劣汰。
因此來說,對於老頭魚、病秧子魚,我們看不順眼的就可以直接淘汰,希望留下來的,那就慢慢來,千萬不能急,飼養金魚,一定是慢工出細活。
需要我們極大的耐心和觀察力,某些時候,從一開始選魚,就註定了這缸金魚要飼養失敗。
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耐心和時間、精力的話,我說句良心話,不如飼養熱帶魚,等到我們退休了,閒暇之餘,有了這份生活的沉澱和感悟,再去飼養金魚也不遲。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