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亮哥,以絕對的技術碾壓,戰勝這位從去年一直預約到今年的強敵,展現了中國力量的實力,作為本土訓練的大級別(次中量級)選手,一舉打進世界前15名。對於中國整體的綜合格鬥項目發展,是一個極大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上。
1.培訓體系
本土訓練的選手最高戰績,配套訓練體系的成熟
2.戰術打法
如何在體型力量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運用技術壓制戰勝對手的思路
3.商業服務
從不被重視的異種格鬥比賽,到一整套配套完善的商業服務
下面對每一點進行分析闡述
培訓體系
綜合格鬥MMA的發明者,世界公認是李小龍先生,但是自從這個項目九十年代出現在世界舞臺上之後,華人的身影在中國力量團隊出現之前,也只有張鐵泉老師一人。
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本土的綜合格鬥項目發展太晚,並且綜合格鬥項目本身涉及多個垂直與平行領域,跨度非常大。
一個水平可以的綜合格鬥選手,基本上需要包含四個項目
站立式格鬥技:拳擊、泰拳、空手道、散打、截拳道、跆拳道、武術等近身摔法:柔道、摔跤、中國式摔跤等地面纏鬥技:桑博、巴西柔術等非常嚴苛的體能要求就拿亮哥舉例子,能一舉擊敗世界排名第十五的強敵,本場比賽中得力於精湛的拳法,但是能讓拳法發揮作用的基礎,是亮哥紮實的摔跤功底(摔跤項目出生)、巴西柔術棕帶、這讓對手無法近身找到優勢。並且亮哥以三回合都非常優秀的體能優勢,一步一步蠶食對手。
並且亮哥是完全在國內接受的訓練體系,達到這一嚴苛的要求,足以證明在MMA的頂級賽場上,我們不僅有選手,還有培養優秀選手的能力,不僅僅有幾位優秀的選手,還有可以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選手的培訓體系、教練團隊。
戰術打法
有一點,是我們中國,或者說整個亞洲必須正視面對的,就是選手的相對體格不如對手強壯,降重的能力,還有同樣降重後的恢復能力,從身體素質上來說,確實不如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選手,這就會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在同等重量級下,我們的選手整體上小於國外的選手,從比賽的初始狀態開始,就不佔有優勢。
但是這次李景亮以戰術和技術的絕對優勢,給所有亞洲選手上了一課,什麼叫做技術取勝,全程比賽穩如泰山,不急不躁,一點一點蠶食對手的體能和精力,在三回合的最後階段TKO對手,拿下整場比賽。
基本思路大概是以下幾點
1.保持高機動性,一直保持移動狀態
2.儘量不近身,體型不佔優勢,近戰必定吃虧
3.精準的拳法打擊
4.不貪不急,一下是一下,每一擊看似不重,持續傷害不斷累積
整場比賽下來,亮哥其實就只有一次機會,可以徹底擊倒對手,就是最後一回合,最後的幾分鐘(雖然如果是點數判定也是獲勝了),對手在點數上不佔據優勢,體能上又被多次消耗,體能不夠心裡又著急,必定出現破綻,亮哥抓住了這唯一的機會,直接勾拳加上連續勾擺TKO對手,拿下了這一場早已經安排的比賽。也上演了教科書一般的比賽,給後輩們提供了寶貴的實戰思路打法。
商業服務
所有中國的綜合格鬥愛好者,心中都有這樣的一幕。
張鐵泉老師一人,在比賽的間隙,蹲在籠邊,沒有水、沒有凳子、沒有冰袋、沒有教練團隊、只有一位孤膽英雄,獨自一人,站在世界的最高水平的擂臺上。對面的日本選手不可思議的看著自己的對手,認為這怎麼可能。
這件事情只是七年前。
七年後的現在,在中國的體育場裡,萬人齊呼中國力量必勝。這其中也包含在臺下作為李景亮教練的滿眼熱淚的張鐵泉老師。
中國體育格鬥產業的發展,需要多方的配合與協調,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優秀的教練員和選手,先進的訓練設備,科學安全的補藥,有利潤可發展的訓練館/道場,被持續關注宣傳的相關賽事,對項目支持的贊助機構和協會團體,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和產業鏈才可以帶動整個地區產業的發展。
我們現在已經有了第一個女子草量級冠軍,剩下的還會很遠嗎?
本文由「RC孫大拿」原創,百家號平臺首發,未經作者授權同意,任何其它平臺號不得轉載本文,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各位關注,感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