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歡口陳新莊:祥和的村子裡,77年前發生過一個驚天動地的故事

2021-01-21 愚伯的自留地

圖 文:紅 豔

戰鬥史來自網絡

豐縣歡口鎮陳新莊,在我的印象裡,它不僅僅是革命的聖地,也是我們緬懷烈士的處所。聽說,在77年前的戰役中,陳新莊整個村子被日軍炮火轟得沒有一處平地,沒有一間完整的房屋,到處是殘垣斷壁。

時隔多年,如今的陳新莊究竟是什麼樣子?帶著幾分敬意,也帶著幾分探尋,也帶著手中的相機,我驅車前往那裡。

二十分鐘之後,我來到了這裡。此刻,陳新莊抗日烈士陵園一片肅然沉寂,但你可曾知道,當年,該村曾發生過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1941年1月16日,是日本侵略者300餘人,偽軍1000多人乘坐15輛汽車,在3輛坦克車和3門大炮的掩護下,從歡口鎮氣勢洶洶地向我們陳新莊方向撲來。沿途各村的老百姓紛紛逃命。當年老百姓都知道日本鬼子是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見房子就燒的三光政策,那個時候由於中國落後,老百姓也沒有武器進行抵抗,只有逃命躲避,別無他路。

陳新莊抗日烈士紀念碑。陳新莊戰鬥中,當時日本侵入者動用了先進武器,化學武器,大炮,坦克車等,這次戰鬥中,我八路軍指戰員英勇頑強作戰,阻擊敵人,為掩護大部隊轉移贏得了時間。但這次戰鬥,八路軍和指戰員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46人組成得臨時阻擊隊,犧牲了38人,這38位烈士幾乎看不到一具完整的屍首。有的斷頭,有的沒有了胳膊,有的沒有了腿,有的腸子被打的留在腹部外邊,幾乎用語言無法形容。

這次戰鬥,敵人的力量和炮火大於我們八路軍46人的小分隊幾十倍,我八路軍戰士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由於日軍的炮火猛烈,我家的高牆大院被炸為廢墟,八路軍46人的小分隊,在這場戰鬥中犧牲了38人,其餘8人在夜幕降臨之際突圍出去。由於他們的英勇頑強作戰,為掩護大部隊轉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光榮地完成了這次阻擊任務,在中國抗日戰爭的史冊上記錄了他們的英雄名字,流芳千古,英名永在,浩氣長存!

陳新莊抗日戰爭烈士名單。

陳新莊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建設記事。

陳新莊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建設捐贈單位和個人名單。

陳新莊戰鬥紀念碑。

看守陵園的陳德義老人,一直兢兢業業,守候在這裡。

歷史的年輪,划過一環又一環,當我們在記憶裡翻開那些久遠的畫卷,才深深知道,如今過上幸福的生活,都是先人們拋頭顱灑熱血的結果。

也許,如今老家鄉村的模樣和我們期待中的,還有一段距離,但和過去相比,已經完全超乎許多人的想像。

在老家幼年的美好回憶,隨著時光的流逝,已經變得斑駁,那些美好的事物,總是在回首的時刻,讓人心動,讓人難以釋懷。

它的質樸和背後蘊含的故事,足夠讓我們花費一生的精力去追憶。

鄉間的小路通向遠方,多少人夢寐以求,望眼欲穿想立刻從小路走出去,看看多彩的外面世界;又有多少人急匆匆踏上鄉間小路時常歸故裡,小路牽著村莊,載著鄉愁。

每條路,不管延伸何處,都無一例外的朝著遊子們回家的方向,回憶村莊,時常在安靜的時刻到來。我們把老家時時安放在心裡,從未遠離······

故鄉,從某種角度來說,她是單調的,但從熱愛的層面來講,也總有她的豐厚充盈。因此,每次回家,我都帶著幾分沉迷,幾分嚮往,來到我夢裡沉澱的地方。

生活,就是這樣,有心如止水的平平淡淡;也有忙忙碌碌的波瀾壯闊。

騎三輪車出行的老人家,狗狗乖乖的其後隨行。鄉村老人不孤單。

抽菸的大爺愜意的行走在路上,鄉村的閒舒一覽無餘。

大叔身後,是用空心磚壘成的豬圈,你還有印象嗎?

這個時節,雖然沒有綠色環繞,鄉村依然以她自己的樣子,倔強的存在。

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俗務的纏繞,沒有緊張的忙碌,把心放下,讓靈魂安靜,把心事撈起,難得的悠閒,難得的輕鬆。

鄉村生活裡,那簡單的幸福,在物慾的追求中,很多人難以讀懂。

鄉村晾曬的風景。

路邊覓食的小土雞,因著它們,鄉村的內容,才顯得愈加飽滿。

前些時日,在異鄉繁華的街頭流連,我做不到忘返。我在他鄉的風景始終是一個無名的過客。只是那萬家燈火,也會讓人感懷不已。因為我想起了老家的親人,那一盞盞不知疲倦燈的亮著,多麼像父親母親慈愛的目光啊!

兩個老絲瓜,靜靜地掛在樹梢,守護著自己的家園。

各位親,知道絲網上掛著的為何物嗎?

感受鄉村,在體味它的寧靜和純淨的同時,也給它的辛苦多一些目光和理解。

這位奶奶的身旁,是何等的似曾相識,因為熟悉,所以難以忘記,她時常會牽動心底那份最柔軟的溫情。

這隻白色的小狗狗和我對視了好久,或許,它把我當成了自己的主人。

順著彎曲的小路,記憶瀰漫開來,那年,那月,那日,那美好的時光·····

偶遇漂亮的雙胞胎姐妹花,小寶貝留下影像,希望在外工作的媽媽能看到,分手時他們大聲的哭著說:「想媽媽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外拼搏的親人們,希望你們有空常回家看看。

相關焦點

  • 豐縣歡口小鎮上,唯一的一條巷子
    隱隱約約 細細長長 稀稀少少 豐縣歡口小鎮上唯一的一條巷子
  • 豐縣華山後胡樓村:民風淳樸、樓宇眾多,沙支河從莊裡潺潺流過!
    圖文:程守忠豐縣華山鎮後胡樓村,沙支河的清流,潺潺通過聚落間流過。一般來說,蘇北村落間,三層的樓房不多見,但此村裡,三層的樓房屢見不鮮……時令已是冬初,但後胡樓村的大麗花還在怒放,不由心熱了起來:生我養我的老家熱土,不論何時走近它,游離漂移的靈魂,頓時安靜下來。
  • 【高能】從臺灣到豐縣——看孫裔博的故鄉情懷!
    大漢奸侯本升也是豐縣人,由於他倒行逆施,認賊作父,禍害鄉裡,霸佔及姦淫良家少女無數,讓家鄉豐縣人早就恨的牙痒痒,所以他的死大快人心,當時豐縣城老百姓放鞭炮慶祝幾天。侯本升清光緒31年(1905年)出生於豐縣城東渠橋村一個貧窮農家中,字海鵬,乳名百領,人稱侯百領。他幼年家貧,沒有上過學。為了活命不到18歲去東平當兵。1925年奉軍張宗昌部駐棗莊,侯本升前去投靠,當了排長。
  • 豐縣師寨鎮金莊文化廣場,一個將鄉土氣息展現得淋漓盡致的地方!
    初冬季節,偶然路過豐縣師寨鎮金莊村頭,遠遠地就被這極富鄉土氣息的文化休閒廣場所吸引。為此,筆者特拍一組照片,配以草草一篇文字,送給美麗的金莊,也分享給遠方的遊子們!金莊村頭的文化休閒廣場位於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師寨鎮北,豐沙路和師順路交匯處,交通非常便利。進入路口,映入眼帘的就是金莊的標記,青磚古瓦的路標,極富鄉村氣息。
  • 豐縣王溝鎮趙集村:著名作家趙本夫的老家,滿了傳奇色彩!
    圖文 :蔣思鋒豐縣王溝鎮政府駐地往東兩公裡,下了鳳王線向南就是一條通往趙集村的水泥路,趙集村是王溝鎮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卻因為出了一個著名作家趙本夫而變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這裡遠離城市,沒有城市的喧鬧聲,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鄉村顯得寧靜乾淨。
  • 豐縣華山鎮中胡樓村:濃鬱的鄉情,遊子們的鄉愁!
    圖文:程守忠豐縣華山鎮中胡樓村,轄中胡樓、前胡樓、謝集、趙安、后街、丁莊、謝新莊、凡堂屋、胡莊九個村落,雞犬之聲相聞,溫馨和美,安居樂業,充滿祥和之氣……豐縣華山鎮中胡樓村,像老家許多的聚落一樣,水泥路縱橫交錯
  • 豐縣老家裡的麻雀(小小蟲)
    我也忍不住停下腳步,看看公園裡的種種。突然,兩隻灰色的小小身影在面前跳過,老婆驚喜地說,看,是麻雀。我說,哦,是啊,小小蟲。對,是小小蟲。它們看起來比老家的好像更加瘦小,它們是本來就有的,還是它們的祖先飛越重洋從中國來的呢。 在我們豐縣老家,小小蟲不是蟲,是鳥。我們童年時候永遠都能看到,每個孩子的童年裡都有的玩伴。
  • 王慧敏:祥和,就在你我手中
    新疆的朋友們想必都很懷念往昔寧靜祥和的時光!   記得10多年前我剛到新疆工作時,天山南北不僅「天藍得過分,花開得放肆」,且和內地一樣寧靜祥和。凌晨一點多了,我還和朋友們在二道橋一帶逛巴扎(市場)。   緊傍市區的雅瑪裡克山,是賞月的好所在。月圓之夜,山脊上、山坳裡到處是鋪塊毯子席地而坐的各族群眾。
  • 有情有義有溫度——江蘇省豐縣社會組織發展紀實
    還安排老人集體過生日、理髮、體檢。「有時候老師走了,老人們學得投入不願走,還想再練會兒。」李美玲指著餐廳後方的學習空間說,「於是我們就增加了中午的助餐服務,老人們中午吃了飯,休息一會兒,下午繼續參加活動。」「志願者之家的存在,起到很好的匯集作用。」豐縣民政局局長史宏介紹道,「不僅解決附近老人吃飯問題,還讓老人少了來回奔波的苦惱,為子女照顧老人提供了便利。」
  • 河南農村7旬老人家養6條小狗看家護院,只因3年前發生1件氣憤事
    圖片上這位老奶奶姓馬,今年76歲了,馬奶奶和老伴住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的農村地坑院子裡,她最大的愛好就是養狗狗,這不你看看她出行,狗狗們前呼後擁,好不威風,說起養狗狗的事情,馬奶奶很是激動,故事還要從3年前她家被盜說起。
  • 中國最後一個「人民公社」:村子裡的一切都是免費,村民幸福富裕
    在我們中國的發展歷程當中,曾有過這麼一種制度,人民公社!我想對於老一輩的人們來說,都不會對這種制度所感到陌生。當時,提出"把合作社辦成一個既有農業合作,又有工業合作的基層組織單位,實際上是農業和工業相結合的人民公社"。在1958年,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也出現了。
  • 徐州豐縣三少年「晃船」玩耍落水 一人不幸溺亡
    1月13日下午1時許,徐州豐縣鳳鳴公園內發生一起溺水事件,多名十五六歲少年結伴到公園湖邊玩耍,其中3人跳上了園方清理湖內雜草的小船,疑似模仿短視頻平臺上熱門「晃船」橋段,沒想到悲劇發生了……事發後,遊園群眾、公安、消防、當地民間救援隊多方展開施救,3人先後被救上岸。不幸的是,一人因搶救無效死亡。
  • 豐縣警方深入推進「梳網清格」 固守江蘇「北大門」
    中國江蘇網3月13日徐州訊(記者 彭頌珂 通訊員 張安)今年以來,豐縣警方緊盯社區治安要素「梳」「清」「治」三個關鍵環節,以抓源頭、除隱患、強基礎為落腳,整合優化資源,多方聯動、壓實責任、靶向發力、精準施策,積極探索實踐符合豐縣實際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強勢推進全域式、全要素、全覆蓋的
  • 豐縣名人軼事:李督軍出殯
    文:雪兆豐年圖:來自網絡李厚基字培之,江蘇省豐縣黃樓鄉大王樓村人。清同治五年(公元一八六六年),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裡。曾祖父李光晉,祖父李明廉世襲武職,先後都戰死疆場。李厚基家庭照,後拍右三為李厚基父親李宗純,字粹卿,父在晚清當陸軍管帶《相當於營長》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時在天津陣亡。統兵四十年,卒年八十五歲。
  • 山西農村王大姐家的大狼狗,能看家護院守全村,村子裡5年沒小偷
    後來大家從王大姐口中了解到這條大狼狗是6年前王大姐的老公從朋友家裡抓來的,因為他們也不知道狗的品種,所以將它稱為」大狼狗「。在這個廣闊的山區裡,卻只生活著5戶人家,而大狼狗也自然而然接管起了整個村子的治安,時常能夠見到大狼狗在村子裡巡邏的景象,如果遇到生人它就會狂吠發出警告。
  • 《哭聲》,韓國懸疑片,主要講述發生在村子內的恐怖故事
    在韓國某個偏遠的山村,發生了一起命案,兇手把自己的妻子給殺了,自己也精神恍惚,身上還有令人十分噁心的膿皰。警方看到後懷疑是吃了有毒的蘑菇導致的。森林裡,一個獵人正在打獵的時候摔倒暈了過去,等他醒來時看到一個老頭正在生吃鹿肉。這件事在這個小山村裡傳開了,一個人一個說法。
  • 聊齋故事:傻子成親,新娘突變蟒蛇,把村子所有人都吃了
    阿郎山下有一座小村莊,村子裡住著許多村民們,這裡的村民們最喜歡的便是吃蛇肉,因為他們覺得,蛇肉是這個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也正因為如此,村莊周圍很少有蛇出沒,因為那些出沒的蛇,都被村民們抓住吃掉了。在村莊上有一名十八九歲的男子,名叫二傻。
  • 豐縣被授予「牛蒡之鄉」稱號!
    11月28日,在第二屆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高峰論壇上,豐縣被授予「牛蒡之鄉」稱號。豐縣擁有較長的牛蒡種植歷史,經過30多年的發展,牛蒡種植面積5萬餘畝,年產牛蒡12萬噸,成為了全國最大的牛蒡標準化生產基地和深加工生產基地,出口牛蒡佔全國的50%。擁有康匯百年、天利、山崎、孟家莊園等全國知名的牛蒡加工企業,主要產品有牛蒡酵素、牛蒡茶、牛蒡酥、牛蒡醬等,年產值30億元,暢銷海內外。
  • 想起了村子裡的狗打架
    想起了村子裡的狗打架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