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半島,有一款攻擊型無人機備受矚目,甚至遠在中國東海島嶼地區的中國臺灣省早在10年前也對其垂涎欲滴。
為什麼這麼一款無人機能吸引這麼多的眼球關注呢?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
先簡單拿臺灣地區空軍舉例,臺軍看中的「灰鷹」無人機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偵察機,只需經過簡單改裝,負責偵察的「灰鷹」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攻擊型的「捕食者」無人機。不僅能裝備重型反坦克飛彈,還能裝備GBU-44/B型制導炸彈,其戰鬥力與臺軍目前裝備的OH-58「基奧瓦戰士」偵察/攻擊直升機相比都毫不遜色。此外,臺軍本來就裝備有大量的「海爾法」重型反坦克飛彈,甚至不用再買美國飛彈,就可以為「灰鷹」提供充足的彈藥保障。
臺軍裝備「灰鷹」無人機後,一方面可以對沿海地區進行實時監控,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其裝備飛彈,充當火力尖兵,對登陸艇、兩棲戰車和飛彈艇實施精確打擊,阻止對方部隊靠近臺灣沿海區域實施登陸。此外,臺灣軍方已經在南中國海的太平島建有跑道,「灰鷹」也可以此為基地監控大面積海域。隨著川普政府批准對臺出售4架MQ-9B「海上衛士」(美國同意售臺無人機,中國表態都是靶子),臺灣才放棄了對MQ-1C的執念,畢竟MQ-9B「海上衛士」實在是比MQ---1C技術參數優勢明顯的太多(想要戰術無人機,結果給了個戰略無人機),屬於臺軍意外之喜。但這種挾洋自重的舉動,遲早引火燒身。
回歸正題,為什麼我們說MQ-1C「灰鷹」是朝鮮半島的捕食者呢,因為MQ-1C「灰鷹」原本發展自MQ-1「捕食者」,是原型機的放大+增程版本,屬於世界一流的戰術攻擊無人機,是美國陸軍最為偏愛的戰術無人機就是該型。
該型由通用原子能公司研發的MQ-1C「灰鷹」屬於戰術級中空長航時(留空約40小時)攻擊無人機,採用該機採用了蒂勒特Centurion1.7型柴油活塞發動機,可提供更大的馬力和更高的燃油效率,該燃油技術完全依照美軍自上世紀80年代提出,並實施的「戰場單一燃料計劃」,陸軍戰地指揮官可直接,對這種空中滯留時間超長的戰術攻擊無人機進行遠距離控制,它隸屬於每個師中的航空作戰旅。
在每個師中,MQ-1C「灰鷹」無人機將支援炮兵、戰場偵查部隊、作戰部隊、陸軍特種部隊和空中搜索部隊等完成任務。與MQ-1C「捕食者」相比,「灰鷹」具有較寬的翼展,並配有Thielert Centurion1.7重油發動機(HFE),可以在25000英尺高空飛行36小時。工作範圍可達200海裡。機身長28英尺,高7英尺,翼展寬56英尺。採用了諾斯洛普勒魯曼公司的AN/ZPY-1 STARLITE雷達系統。2004年第一次試飛,2009年開始服役。
陸軍司令官為每個排配備4架MQ-1C「灰鷹」無人機、輔助設備、光電/紅外/雷射測距儀/雷射指示器等、通訊中繼器和四個「地獄火」飛彈。每個排將建設兩個通用地面控制站,三個通用地面數據終端、一個衛星通訊地面數據終端和每個連隊一個的移動地面控制站。「灰鷹」排配有一個自動化的起飛和降落系統、兩個戰術自動降落系統和具有感官與規避能力的地面輔助設備。
MQ-1C"灰鷹"無人機由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設計的最新型無人攻擊機,身長8米、翼展17米,屬於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可執行偵察、監視和目標獲取等任務,旨在為己方提供偵察、監視以及對目標進行捕獲,或攻擊的最可靠的解決方案。該無人機總載荷為488kg(其所有燃料及可負擔外部載荷分別為261kg和227kg),可外掛4枚地獄火飛彈,還可裝備光電/紅外傳感器、合成孔徑雷達和通信中繼傳感器。其卓越的性能還體現在它能夠在8000多米的高空中,以每小時270千米的速度執行偵察任務。
MQ-1C"灰鷹"採用了蒂勒特Centurion1.7型柴油活塞發動機,其最大起飛重量為1633千克,最大飛行高度為8800m,最大速度為167km/h,最大續航時間為25小時,改進型的續航時間為40小時,能以280公裡的時速不間斷飛行30個小時,作戰半徑覆蓋朝鮮半島,可晝夜連續高畫質監控半島全境。
「灰鷹」無人機可攜帶多種有效載荷,包括電光/紅外/雷射測距儀/雷射指示器等、通訊中繼器和4個「地獄火」飛彈以及「蝰蛇打擊」制導炸彈等。
「灰鷹」無人機採用BAE系統公司的TSP機載光電載荷,能夠處理來自常規系統的常規、現代和標準軍事信號。該系統被設計為模塊化和可擴展的,作為一種軟體定義的體系結構,該系統可安裝在吊艙中,外殼改裝在飛機的機翼掛架上,其他系統功能則使用商用貨架產品以及視距和超視距遠控系統。
TSP吊艙
「灰鷹」無人機備有綜合孔徑雷達、地面移動目標指示(SAR-GMTI)系統和AN/AAS-52多光譜瞄準系統(MTS),它具有偵查、監視、目標探索、指揮控制、通訊中繼、發送接收信號情報、電子對抗、攻擊、殺傷武器的偵查與探測、戰鬥損害評估和有人無人協作等功能。
MQ-1C「灰鷹」無人機可以提高師級指揮官在戰場偵查和空對地襲擊作戰中的技術作戰能力,它隸屬於每個師中的航空作戰旅,MQ-1C「灰鷹」無人機將支援炮兵、戰場偵查部隊、作戰部隊,陸軍特種部隊和空中搜索部隊等完成任務。
美國陸軍專用的MQ-1C「灰鷹」配備了衛星數據鏈、合成孔徑雷達等高級設備,與MQ-1相比已截然不同(MQ-1C原計劃命名為MQ-12)。該機單價高達2000-3000萬美元,甚至超過了美國空軍使用的MQ-9「死神」,但兩者飛行性能懸殊,MQ-1C速度只有MQ-9的60%,載荷更是差很多,MQ-1C的主要優點是續航力特別大,更加突出偵察能力。MQ-1/MQ-9在國際市場上銷量不錯,而MQ-1C卻只有美國陸軍自己使用。
「灰鷹」無人機同時可與「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相整合,以應對朝鮮半島的惡劣天氣。「灰鷹」曾於2015年在群山基地首度試飛,並成功地通過無線信號,向比翼齊飛的一架AH-64D「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傳遞情報。
MQ-1C「灰鷹」被指可能是對朝鮮軍事行為的回應,能直接打擊韓朝軍事分界線以北的主要目標,美軍「灰鷹」與特種部隊搭配運用,有望最大限度發揮威力。
對「灰鷹」無人機的部署不能等閒視之,因為「灰鷹連」可北飛平壤執行「斬首」任務,而且「灰鷹」是要永久性部署,不是臨時部署,所以這是很耐人尋味的動向,負責處理、利用及傳播其圖像情報的配套人力,也同「灰鷹連」一同駐韓。
韓媒認為 駐韓美軍原計劃在「有事時」向半島臨時出動「灰鷹」,此次決定常年駐韓,體現了對朝核威脅的高度警惕。
2013年7月,中航工業集團旗下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公司當地時間22日在德國完成了Thielert航空活塞發動機公司資產收購的交割。此項收購已獲得中、德兩國政府的批准。這是中航國際繼2011年4月收購美國大陸發動機公司之後,又一重要的戰略性收購;公司由此成為全球唯一擁有全系列航空汽油、航空煤油活塞發動機的供應商。Thielert公司擁有全球最領先的以航空煤油(Jet-A)為燃料的活塞發動機產品和技術。中航工業稱,收購的資產已全部注入新成立的由中航國際全資控股的德國天發公司(Technify Motors GmbH),而後者將納入美國大陸發動機公司一體化運營。此次收購一舉使中國無人機擺脫髮動機困擾,正式步入世界無人機第一梯隊,自此中國無人機開始百花齊發、百家爭鳴。
使用德國蒂勒特活塞發動機的MQ-1C無人機
之所以在這裡提及德國蒂勒特公司,是因為該公司的主要產品是航空活塞發動機,儘管活塞發動機看上去不太先進,但很多通用飛機乃至軍用無人機仍依靠它,例如「死神」、「捕食者」、「翼龍」等等。蒂勒特公司主打產品Centurion活塞系列,配備了多種著名機型,例如「鑽石DA40/42」、「塞斯納-172/182/206/340/414/421」、「魯賓DR400」等。配備蒂勒特Centurion1.7型的一款軍用無人機則需特別關注,那就是本文提及的美軍MQ-1C「灰鷹」無人機。從某種程度上講,美軍MQ-1C「灰鷹」無人機的裝備數量,是要看中航工業的發動機產量的。(這同時也是,加拿大龐巴迪公司暫停對土耳其的無人機發動機出口之後,土耳其叫囂採購中國大陸無人機底氣的由來,詳見土耳其無人機後續生產面臨困境)。
2013年末,雷聲公司為美國陸軍的MQ-1C「灰鷹」無人機提供了2部網絡電子戰遙控系統(NERO)系統,以支持其電子戰能力。這些電子戰載荷按照美國海軍水面作戰中心2012年籤訂的一份合同完成了交付,將作為機載電子戰系統用於對敵方通信系統實施幹擾,可在反介入環境下為作戰人員提供關鍵的幹擾能力。網絡電子戰遙控系統基於陸軍成熟的通信電子戰偵察監視(CEASAR)系統,只是將同樣的吊艙轉移到了「灰鷹」無人機上,使其具備了先進電子戰能力。與安裝在有人機的通信電子戰偵察監視系統相比,網絡電子戰遙控系統任務時間延長了2~3倍,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同時降低了作戰人員的風險。通信電子戰偵察監視系統項目於2010年首次獲得訂單,安裝在比奇飛機公司的C-12飛機上,採用了與網絡電子戰遙控系統相同的輕型吊艙。兩種系統可幫助陸軍控制電磁波譜,提供超視距幹擾能力,支持地面部隊作戰,除了應對當前的軍用及商用通信系統以外,經過改裝還可應對未來的敵方通信系統。
2018年上半年,通用原子能航空系統公司宣布公司已正式生產MQ-1C「灰鷹」增程無人機, MQ-1C「灰鷹」增程無人機的最大優勢就是它能夠連續飛行多個小時。在最近一次續航試飛中,這種新型遠程無人機飛行了41.9小時,大大超過了原有「灰鷹」無人機的30小時續航能力。新型MQ-1C「灰鷹」增程無人機除了能夠協助地面部隊執行通信中繼和武器投送任務之外,還能執行遠程情報、監視和偵察行動。裝備雷神公司的光電/紅外「多頻譜瞄準系統」-B(MTS-B),具備同時跟蹤多個彈道飛彈目標的能力。
2019年下半年,美國陸軍委託通用原子公司為現役MQ-1C「灰鷹」無人機增加Ka波段衛星通信能力,並於2020財年第一季度向通用原子公司授予了相關合同。增加了Ka波段通信能力的「灰鷹」無人機將在2022年實現初始作戰能力,並在2027年實現全面作戰能力。目前,美國陸軍擁有10顆寬帶全球通信衛星,能向部隊和指揮官的MQ-1C「灰鷹」無人機提供實時數據和視頻,用於遠程作戰和長期作戰。
2020年10月份,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計劃利用MQ-1C「灰鷹」增程型無人機(UAV)進行空射效應(ALE)測試。
該公司旨在從MQ-1C無人機發射空射管式無人機(ALTIUS),初步測試的重點在於優化該無人機的無線電數據鏈的傳輸速率。在此次測試中,空射管式無人機將由Area-I公司的軟體控制,上行和下行數據將通過MQ-1C無人機數據鏈路從地面發送,然後通過機載TrellisWare公司無線電傳輸給空射管式無人機。
該公司國防部客戶戰略發展部副總裁克裡斯•佩爾森表示:「2020年夏天的測試將證明,空射效應可以在距離MQ-1C無人機60-80km的範圍內進行。隨著數據鏈的成熟和優化,預計將在距離MQ-1C無人機300km的位置部署和操作。」
此外,通用原子公司正在研究利用MQ-9B無人機對空射效應進行空中回收,並考慮將此技術用於MQ-1C無人機。美國陸軍尚未透露期望「灰鷹」搭載多少空射效應,但通用原子公司表示,它能夠搭載12至16架空中管式微型無人機。
2020年11月,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與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籤訂了為期四年的800萬美元合同,旨在為包括通用原子能公司MQ-1C「灰鷹」在內的無人機開發一種新型柴油發動機點火技術。該大學計劃研究燃料化學和助燃技術,使發動機點火更加可靠。
MQ-1C的機載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效果
MQ-1C的機載多任務模式雷達,安裝有特高頻天線(諾斯羅普·格魯門「星光」(STARLite)廣域監視雷達)
操作人員的地面培訓系統
MQ-1C「灰鷹」的作戰雙人地面操作方艙
MQ-1C「灰鷹」的單人操作地面站系統
先進地面站座艙顯示系統,MQ-1C「灰鷹」整套單價約30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