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救治不幸遭遇意外的應急救援隊隊員

2021-01-08 中國網

梁長玉報導「潘主任嗎?我是象山石浦港救援隊的小沈呀,我的隊員從高處摔下來頭部重傷,現在在當地醫院躺著呢,要做手術呢!請幫忙指導一下!」

2020年12月2日中午時分,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外科6B病區潘仁龍主任正在吃午飯,一位象山老鄉打來電話請求幫助,潘主任二話不說立刻放下筷子,在問明來龍去脈後,給予主治醫生連線指導。九天來,潘主任每天電話詢問那位隊員狀況,覺得病人病情危重,特於12月11日動身坐車趕往寧波去會診。

重度昏迷中的應急救援隊隊員莫鋼廷

高處作業意外墜落嚴重腦外傷至今未醒

12月2日,象山石浦港應急救援隊的隊員莫鋼廷在高處作業,不幸意外墜落,倒在血泊中。偌大的建築工地上,辛虧有一位工友偶然看到:有個人躺在地上,滿腦袋都是血,急忙叫來眾人後,緊急聯繫120急救車,把他送到就近的象山縣紅十字臺胞醫院醫健集團總院進行搶救。

當時,由於頭部猛烈撞擊地面,莫鋼廷的腦袋象開了瓢的西瓜一樣,兩側滲出大量鮮血,右眼瞳孔已經放大,左側肢體肌張力為0處於癱瘓狀態。

相濡以沫17年的妻子馮凰芬獲悉後馬上趕到醫院。經過兩次緊急手術,去骨瓣減壓、顱內血腫清除術後,三天後,莫鋼廷開始發高燒39℃,打了抗生素後,燒退了;反覆幾次發燒退燒後,病情開始穩定,於12月8日轉送至寧波市第二醫院繼續治療。

這一摔摔得可不輕,莫鋼廷會不會成為「植物人」?會不會一直癱瘓在床?他是家裡的頂梁柱,他的家人怎麼辦?......這一系列問題讓救援隊全體隊員及曾經受到過莫鋼廷救助的人們糾結著心。

莫鋼廷今年41歲,在家有兩個兄長,他排行老么。莫鋼廷出生才一周歲左右就失去了父親,靠母親把他們三兄弟拉扯大。莫鋼廷學了電焊及扎鋼筋的手藝,開始自謀職業。

妻子馮凰芬,兩人結婚17年,非常恩愛,育有兩個女兒,現在大女兒讀高中,小女兒正讀小學。莫鋼廷靠自己的雙手支撐起這個家。平時,小莫工作起來忙得團團轉,天蒙蒙亮就起來趕往工地,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休息。空閒的時候,他又喜歡幫助別人,比如出海打漁等重體力活,他都能夠幹,而且幹得「輕車熟路」,大夥對他的印象是悶頭幹活,毫無怨言,是個非常樂於助人之人。

2016年,他的好友,也就是比他早加入象山石浦港應急救援隊的沈方德,問他願不願意加入這個救援隊,如遇險情實施救援?

莫鋼廷原本就是個熱心腸的人,母親教導他與人為善及這些年來的生活歷練,讓他覺得救人就是「積善積德」,即便是義務的也值得,於是便爽快答應了。小莫回家告訴妻子小馮自己要加入應急救援隊,善良的妻子小馮也非常支持。馮回憶到,由於小莫身強力壯,而且還會遊泳,加入救援隊後,還參加了救援專業培訓,以後每次出去救援後都有種滿足感,那是金錢買不到的。

「哪裡需要他,他就去哪裡救援」

就這樣,莫鋼廷志願加入象山石浦港應急救援隊不到四年,有自然災害就出勤救援。他利用自己水性好、體能佳的優勢,相繼參加了上百次海陸救援。

莫鋼廷(拿手機男士身後穿救援服者)和隊友用衝鋒舟轉移被洪水圍困的群眾

隊長沈方德說,莫鋼廷話不多,但為人實在,做事情盡心盡職。每次行動,他都衝在前頭、全力以赴,不到最後一刻不休息,從不叫苦叫累。2019年8月,受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台州臨海市發生嚴重內澇,人員受困急需轉移。在接到臨海公安部門發出的「緊急徵用衝鋒舟」公告後,莫鋼廷第一時間報了名,與4名隊員一起連夜集結,帶著衝鋒舟馳援臨海。停電、積水深、地形不熟悉,面對種種困難,莫鋼廷和隊友們沒有放棄,手抱、背馱、衝鋒舟運載,15個小時裡,他們硬是把90多名被困群眾轉移出來,安全送到了安置點。第二天,在朋友圈看到丈夫啃著饅頭、渾身溼透卻面帶微笑,拖著衝鋒舟在水中行走的視頻,提心弔膽了一晚上的馮凰芬瞬間淚崩……

「他的腰受過傷,一旦累著就會發作,他怕我擔心,總會瞞著我去救援,有時候都顧不上家裡。」馮凰芬回憶道,他們家住的老房子地勢較低,每逢颱風天就容易進水,嚴重時能到淹沒小腿的程度。但碰到惡劣天氣時,也往往是需要石浦港應急救援隊「鼎力相助」的時候,身為隊裡的一員,莫鋼廷總會狠心「捨棄」小家,對妻子稍作叮囑後就義不容辭地投入到救援之中。

2019年,莫鋼廷(左二)被評為象山石浦港應急救援隊先進個人(資料圖)

2019年,莫鋼廷被救援隊評為先進個人。今年年初防疫期間,莫鋼廷主動請纓,帶著大女兒一起前往三門口大橋值勤點,頂著嚴寒堅守數晚,認真做好卡點檢測、防疫宣教等工作。企業、學校復工復產期間,他又背起噴灑器,和隊友們一起深入象山縣內各個場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進行全方位消殺消毒,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

專家會診 轉至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

身為象山老鄉,救援隊隊長小沈想到了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的潘仁龍教授,便第一時間與潘教授取得了聯繫,潘教授也馬上連線象山院方給出開顱手術指導,並於12月11日專門從上海趕到寧波市第二醫院,現場會診評估、提出治療意見,又連夜自費坐車回家,全程分文未收。

回滬後,莫鋼廷的病情成了潘教授最大的牽掛。為了便於照看和治療,潘仁龍預先在自己的病區騰出一張床位,妥善安排好一切入院事宜,等待莫鋼廷轉院到來。16日下午,在莫鋼廷的手術主刀醫生周主任的幫助下,寧波市第二醫院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和妻子一起陪伴小莫,隨救護車三小時後抵達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此時,潘仁龍主任早已站在院門口等候多時了。

莫鋼廷轉院至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還在昏迷中

剛住進病房,潘仁龍就馬不停蹄地帶領他的醫療團隊做個體評估,定製腦幹促醒治療方案。隨後幾天,潘仁龍更是盡心盡力,每日和專家團隊一起查房,實時了解小莫的病情狀況,制定治療方案。還叮囑護士定時檢測莫鋼廷的中心靜脈壓力,及時調整補液量。入院後的第二天,莫鋼廷就摘掉了呼吸機,開始每天通過鼻飼進一點流汁。

莫鋼廷會平安渡過「鬼門關」嗎?我們將持續關注報導。

相關焦點

  • 強化全體隊員的應急意識和救援能力 市紅十字會應急救援隊嚴冬開練
    昨天,蘇州市紅十字會應急救援隊在吳中區金庭鎮開展2021年度首場綜合演練,這是演練現場的情景。收到求救信號後,來自蘇州市紅十字會應急救援隊的69名隊員和10名蘇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被緊急劃分為指揮、搜救、醫療、保障和宣傳等六大組,各司其職,相互配合。
  • 阜新市又添一支公益救援隊飛鷹應急救援隊揭牌
    亮黃色隊服,裝備精良,一隊隊、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應急救援隊伍在冬日暖陽下成為一道靚麗風景。日前,阜新汽摩協會「飛鷹應急救援隊」在亞歐國際建材家居廣場正式揭牌。據了解,飛鷹應急救援隊依託於阜新汽摩協會,是一支自發組織的社會公益救援隊伍,成員由公職人員、企業職工、教師、醫生等各行各業愛心人士和熱心公益活動的志願者組成,現階段已有正式隊員196人,另有考察隊員近千人。其主要以戶外救援、城市救援、自然災害救援、意外事故救援和大型群眾性活動保障等公益服務為主。同時將積極協助政府應急體系開展防災、減災教育培訓工作。
  • 深夜噩耗:兩名藍天救援隊隊員遇難
    11月16日深夜11點多,安徽@六安市藍天救援隊 發出一條令人痛心的消息:當日14時,在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虎頭潭二道壩水域,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和水上搜救組組長黃先紅進行潛水訓練時發生意外,不幸身亡。
  • 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屢立戰功背後
    不久前,這支由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負責承建,日常承擔國家及省內突發公共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任務的隊伍,剛剛與其他21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結束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武漢方艙醫院抗疫戰鬥。援鄂期間,這些被網友譽為「最硬龍鱗」的應急醫療隊伍,迅速填補了方艙醫院救治力量的缺口,讓承託著希望的「生命之舟」有了充足的底氣和動力,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東營市組織開展航空應急救援演練暨東營市航空醫療救援隊授旗儀式
    ,1月13日下午,東營市組織開展了航空應急救援演練暨東營市航空醫療救援隊授旗儀式。   本次演練由東營市應急管理局、市域治理運行管理中心主辦。演練過程採取現場觀摩、布控球遠程播放等兩種模式,模擬一起交通意外事故,交通嚴重受阻,現場有人員受傷急需救治,120救護車短時間內無法順利到達。
  • 紅十字應急救援隊每天給哈市各卡點送紅糖水
    但仍有很多醫護人員、民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等逆行者為抗擊疫情衝在第一線,不畏嚴寒,值守在醫院、高速公路及市區每個卡點上。為了讓逆行者們更好地堅守,哈爾濱紅十字應急救援隊隊員自製紅糖水,送往哈市各個卡點。據哈爾濱紅十字應急救援隊隊長邱雲哲講,在抗擊疫情期間,救援隊組織36名特勤隊員,每天在備災中心幫助接收捐贈物資以及分配物資。
  • 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擴編後首次集結_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12月2日上午10:00,寒風凜冽,隨著一聲「出發」的指令,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從江蘇省人民醫院出發,奔赴外省進行實戰演練。據了解,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原先有37人,目前擴編到100人,其中大多數都是有過援鄂經歷的隊員,這也是該隊伍擴編重組以來的首次集結開展任務。
  • 藍天救援隊在武漢的唯一菏澤隊員,一個人也代表菏澤一面旗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2月28日訊 (見習記者 謝雯嘉) 「我志願投身抗擊疫情一線,衝鋒在前,疫情不退,魯藍不退;疫情不退,我們不回。」2月20日,菏澤市藍天救援隊的謝紀喜在請戰書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在武漢的山東藍天救援隊裡59人,我是唯一的菏澤隊員,一個人也代表菏澤人,就是一面旗!」
  • ...先進集體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貴州)抗疫紀實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貴州)援鄂出徵儀式藥械運輸車、生活保障車、發電車、儲水車、醫技保障車、物資運輸車、隊員乘坐車、指揮車等9輛緊急救援車上,滿滿裝載了20餘件各種救治設備及3噸多醫療防控物資。
  • 走近成都民間救援隊:他們曾參與張家界翼行失蹤搜救 全國首屆社會...
    傅建軍和他的救援隊隊員們隨時關注著暴雨情況。雨大,意味著可能引發洪澇災難、山體滑坡、泥石流,房屋可能會倒塌,人也會被捲走。那時候或許會需要他們。他們是成都市38支市級應急社會救援隊伍之一,屬於政府應急救援系統的輔助力量。
  • 從抗洪救災到日常應急救援 民間救援隊成為重要力量
    前一天下午,安徽六安市固鎮鎮,湍急的水流中,王剛帶領兩名隊員轉移被洪水圍困群眾時,駕駛的衝鋒艇因長時間超負荷運轉突然失去動力,發動機後掛板斷裂脫落掉入洪水中。  一艘船艇便宜的幾千元,貴的要幾萬元,這還不包括發動機。雖然廠家表示提供免費修理以支持救援,但救援隊財務狀況依然捉襟見肘。出發前,王剛從隊裡申請了15萬元救災經費,回到廈門核算,實際救援費用達到25萬元。
  • 安海:用愛撐起最藍的天——記王東升和他的藍天救援隊
    用愛撐起最藍的天——記王東升和他的藍天救援隊文/安海近年來,在張垣大地上,活躍著這樣一個團隊:他們來自張家口各縣區,成員中有工人、農民、教師、個體戶、企業主管、政府公務員……人員結構參差不齊,但卻組織嚴密,根據各自所長分成搜集組、後勤組、通訊組、秘書組、120急救組等五個小組,各司其職,分工協作。
  • 無人機助力應急救援隊攻下馬蜂窩,確保居民安全出行
    近日,廣安市藍天應急救援隊積極啟用無人機進行摘除多處馬蜂窩,利用無人機噴灑藥物的特性,在無人機搭載的桶裡裝上汽油,並在專業人員的操作下逐漸對準馬蜂窩吐出長長火焰,將馬蜂窩攻下,不僅有效地確保了應急人員的安全,還對居民們生活中的安全隱患也進行了徹底消除。
  • 紮根老城廂的國際搜救隊員 微信有十幾個救援隊的群
    「大家都知道小汪是專業救援隊人員,我們都信任他。」文廟的居民說。  今年7月初,強降雨導致安徽蕪湖西七圩破堤洩洪,汪嘉梁所在的上海海上搜救志願者大隊——厚天救援輔助隊先遣隊已整裝準備奔赴安徽救災。「這幾天我跟領導匯報過,如果救援隊需要我,我可能要馬上動身。」
  • 雷鋒精神光芒萬丈,祝賀慶雲縣雷鋒公益應急救援隊榮獲佳績
    此次競賽為期兩天,由市總工會會同市直機關工委、市應急管理局會、共青團德州市委、市紅十字會、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7部門聯合舉辦。旨在通過競賽活動深入檢驗和鍛鍊社會救援隊伍的救援技能和水平,遴選、培育一批技術全面、作風過硬的高素質社會救援隊伍,提升全市應急處置能力水平,促進社會救援力量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 城市救援隊建築工地教救援
    6月19日,在葛店一項目工地舉辦的安全應急救援技能培訓中,90餘名項目職工和農民工友,正專注聆聽中建·藍天使城市救援隊隊長王永紅的細緻講解。這是一場特殊的安全應急救援技能培訓。作為湖北省建築行業的首支城市救援隊,中建·藍天使城市救援隊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在企業內外開展防災減災培訓、公益應急救援,提高公眾的防災避險意識和應急救援能力。
  • 博士進山徒步稱遭黑熊襲擊 歷時48小時救出送醫院
    博士生進山徒步時稱受到黑熊攻擊陝西曙光救援隊隊員張軍10日下午告訴北青報記者,受到攻擊的博士生已經在6月10日清早6點多被救援隊隊員找到,被找到時王先生面部受傷比較嚴重,有失血的情況,但是據隨救援隊一起上山的醫護人員初步檢查,王先生的生命體徵還算平穩。
  • 前線日記|國家(四川)應急醫學救援隊副隊長:守土有責,那種熱血會在...
    2月3日,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一行72人,裝備車12臺,星夜趕往武漢,隨即入駐「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開展救治工作。2月12日,這支隊伍又按照新的安排,帶著人員和裝備,轉戰武漢國際博覽城方艙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 22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齊聚湖北
    3月1日,湖北省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江漢方艙醫院醫療救治情況。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是怎樣一支隊伍呢?海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蔡毅介紹,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主要是為了提升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能力而建立的,全部由國家衛健委統一驗收並命名。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一般配備10輛特種車輛,包括重症監護車、手術車、醫具檢驗車、藥品藥劑車、進水給水車、發電儲油車、生活保障車、宿營車、物資車和通訊指揮車。這些車輛可以就地展開,迅速成為一個移動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