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與他在物理界的地位相提並論,也沒有人可以否認他的功績。他在《100位傑出人物》中排名第二,也作為「人類榮耀」在在大咖雲集的西敏寺長眠。牛頓,廣義概念上的全才,也是最偉大的英國人之首。我們了解到的,往往只是在課本上呈現出來的成績,但對於他的個人生活卻往往知之甚少。今天,就讓小編帶領著一起走進這位半神本科學的科研大牛的生活吧。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爵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經濟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
學業道路一波三折
牛頓的家庭並不美滿,父親早早去世。在母親改嫁之後,他被迫跟著自己的祖母一起生活,也因此他對母親和繼父有著近乎仇恨的敵意。

年幼的時候家裡尚還供的起他讀書,但這時他的成績並不好,僅僅是一般的程度。很喜歡讀書,也喜歡自己搗弄一些小實驗,算是給他後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初中時期成績優異,但家裡條件變得困難了起來,他的母親只想讓他當個農民,於是牛頓被迫停學在家做著農活補貼家庭。但他只想看書,所以總是找到機會就躲起來。家中經濟情況一直沒有好轉,於是他也就一直沒有上學。
發生轉機在於他的舅父身上。他的舅父對牛頓的行蹤產生了懷疑,偷偷派人查探後發現他總是逃開家裡的採買任務,交給僕人後自己躲起來研究數學。也正是這種好學精神打動了他的舅父,於是他得以繼續學業,甚至從鄉村學校進入城裡的國王中學。
此後的學習生涯中,他曾再次被迫放棄學業回到再次守寡的母親身邊耕作,但他的校長說服了他的母親讓他得以返校。進入劍橋大學獲得學位後,大學又為了預防大瘟疫而關閉了,在此後的時間裡他就一直在家繼續研究。
前半生榮耀加身
牛頓不只是在學術上取得一系列傲人的成就,同時在政治上也有著自己的獨特地位。
他當選國會議員;進入皇家科學院並任職24年的皇家學會會長,也是法國科學院的會員;成為皇家鑄幣廠的監管,任職到去世;為為造假幣的罪犯定罪,成為太平紳士;被安妮女王封為爵士。

他著書《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總結物體運動運動的三大定律;製造摩擦靜電發電機;發明反射式望遠鏡;確定冷卻定律;著書《解釋光屬性的解說》等。

後半生偏執瘋狂
相對他前半生在科學領域做出的種種總結和學術研究,他的後半生就轉折的太過乾脆,完成了從科學到神學兩個極端的轉換。儘管在現在,我們常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但在牛頓的年代來說這是兩個絕不能畫上等號的的領域。
對未知世界的研究,使得牛頓將自己人生中的更多時間花費在鍊金術上,統共留下了多達50多萬字的鍊金手稿和100多萬字的神學手稿。我們很難說明究竟是他對鍊金術的痴迷促使了他對科學研究的進步,還是他比時人或者後人都更快更迅速的意識到科學盡頭的存在。
不僅是學術領域的轉換,在微積分的第一創作者這件事情上,牛頓所表現出來的品格也絕不會讓人繼續心無旁騖的認為他擁有最高潔無私的靈魂。

至於牛頓為何會在後半生展現出如此之大的轉變,私以為是斯圖亞特王朝當時的社會主流就是神學的主場,更何況他的繼父以及親戚也有神父等神職者。家庭環境和寄宿在藥劑師家中的經歷,也是造成他痴迷鍊金術和神學的重要原因。更深一層的原因,大膽猜測來說就是鍊金術與化學有著深重的糾纏,也許牛頓是為了研究鍊金術中失去自然意義的化學而進行的研究。

然後無論後人如何猜測,甚至在他的後半生如何毀譽參半,這位英國史上、甚至世界史上的偉人,存在於世的人類榮耀,最終於威斯敏斯特教堂與世長眠,享年85歲。
資料借鑑:
《外國歷史名人傳》 《科學傳記辭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