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登山運動的發展,我們為了更加科學和安全的進行登山,登山裝備也越來越多,合理的選擇自己的裝備,不僅可以減少登山過程的負重,也可以節省自己的資金。
我們在選擇登山裝備的過程,應該了解我們所去登山地方的氣候、溫度、山峰特性,同樣的5000m級雪山中,四姑娘山二峰、那瑪峰、玄武峰;這三座山是完全不同的三座山。例如二峰屬於初級雪山,在夏季的時候基本是沒有雪的,所以不需要多的技術裝備,在春、冬季有雪的時候則需要冰爪。而那瑪峰的攀登過程中需要冰坡行走和上升下降的技術,需要的技術相對更多。玄武峰的冰巖混合段長數百米,攀登難道5.10左右,需要一定的攀巖基礎,所需要的裝備大致和那瑪相同,但需要帶上備用的路繩,玄武峰山的巖石容易對繩子產生損傷。
登山過程中的裝備,大家根據所登山峰的性質,進行裝備的選擇。在後面我會對裝備的作用進行說明。
基本裝備:登山包(60L大包、衝頂小包)、帳篷(三季帳、四季帳)、睡袋、防潮墊、衣物(衝鋒衣、羽絨服、保暖內衣)、襪子、手套(攀冰手套、抓絨手套)、帽子(抓絨帽、頭巾、遮陽帽)等其他個人物品。
技術裝備:鞋子(高山靴、登山鞋)、頭盔、冰鎬(行走鎬、技術鎬)安全帶、上升器、下降器、ATC、扁帶、抓結、主鎖、快掛、冰錐、冰爪等
登山包:通常登山需要兩個登山包,一個裝各種物品的大包,和衝頂時候攜帶技術裝備及食物、水的小包。登山包可分為背負、裝載和外掛三個系統,好的背包可以幫助你節省體力,大包一般以60L為佳(足夠應付所攜帶的物品、不會太大,背負感好),身材高大的人可以選擇75L或80L的背包。小包可以選擇24L、30L、45L根據自己攜帶東西的情況。(目前國內的登山包有很多品牌,可根據自己的經濟水平和喜歡購買)
帳篷:到目前為止三季帳最通用的選擇是相對於春夏秋氣溫環境的輕便設計。三季帳可以抵禦傾盆大雨和小風雪但是面對暴風雪和強風大雪就不是最好的選擇了。四季帳儘管名字如此但基本是用在冬季極端環境中保護使用者抵禦暴風雪,積雪,冰塊,冰雹,強風。使用無網格材料代替尼龍布幫助使用者在強風裡保持溫度,同時四季帳也會有通氣口來保持空氣流通和減少空氣冷凝,但是在寒冷環境下你不用擔心通氣口會有副作用。天幕或者前廳通常是完全接觸到地面的,可以防風,雪裙也可以向內摺疊,這樣可以保護雨雪,蚊蟲,動物等進入。
睡袋、防潮墊:在選擇睡袋的時候,一般需要看到幾個參數:溫標、填充量、填充物、膨脹度
一般的睡袋都有溫標參數:
低溫度:指該睡袋使用的極限溫度,只表示你在這樣低的溫度不會被凍死而已,是否能睡的著就很難說了。低於這一溫度對於使用者來說是危險的。
舒適低溫:指該睡袋使用舒適的理想溫度。在這個溫度下,人可以非常舒適的入睡,而不會因為寒冷而無法睡眠。
高溫度:是指溫度使用範圍的上限,高於這一溫度,使用者將熱得無法忍受。
我們在選擇睡袋的時候,一般以舒適溫度進行選擇。
填充物:
目前以羽絨和化纖棉兩種為主,同等情況下,鵝絨的保暖大於鴨絨,但羽絨睡袋需要經常
填充量、膨脹度:同等條件下,填充量、膨脹度越高越暖和,但在看填充量的時候要注意另一個指標含絨量,羽絨是由羽片和絨組成的,羽片有支撐作用,保暖主要來自細絨,這點在選擇睡袋時很重要。
防潮墊:隔離身體與地面接觸,可以使自己休息和睡覺時候更加舒適。
衝鋒衣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品牌眾多,我在這裡主要講下衝鋒衣的保養。
如果經常清洗衝鋒衣,很容易對衝鋒衣造成損害。所以,衝鋒衣是否要清洗,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決定,可以分以下兩種:一種是出行過後,衝鋒衣沾上了油汙、泥土等;第二種是長期不準備穿衝鋒衣了。衝鋒衣的清洗應該根據表面髒的程度,而不是穿著時間長短來決定
衝鋒衣的清洗
1、採用中性的洗滌劑,用不超過30度的溫水化開,然後將衝鋒衣浸泡5分鐘左右;
2、用軟毛刷對衝鋒衣比較髒的部位進行刷洗,注意不要用力過猛;
3、使用大量的清水進行漂洗,一定要將洗滌劑徹底漂洗掉;
4、不要對衝鋒衣進行擰乾等操作,應該直接放在自然環境下晾乾,同時要注意避免太陽光暴曬;
5、不要對衝鋒衣進行高溫熨燙;
6、除非衝鋒衣真的很髒了,不然不必經常頻繁地對衝鋒衣進行清洗,以免損傷衝鋒衣;
7、為了更好地對衝鋒衣進行保養,應該定期使用防潑水劑對衝鋒衣的防水性進行修復和保養。襪子、手套、帽子:
在登山的過程中保持腳部的乾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的避免凍傷,在選擇襪子的時候,一般選擇長而且厚的羊毛襪,我自己在登山的過程中,一般是穿兩雙襪子,這樣可以長時候保持腳部的乾燥。
在購買手套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登山的情況進行購買,一般厚的抓絨手套用於跟攀使用上升器或使用行走鎬時可以保持手的溫暖,但在自己使用技術鎬進行先鋒或者上升時,厚重的手套會讓自己的動作不太舒服,在操作冰錐和建站時都有些影響。
帽子:抓絨帽是登山過程中必備的一件物品,高海拔的地區風會特別大,長期的吹風,會讓你頭痛甚至嘔吐。高山靴(登山鞋):
高山靴主要用於攀冰及高海拔的登山活動,目前國內高山靴的選擇不太多,一般以
義大利的
SCARPA、Asolo等為主。但高山靴價格昂貴,沒有使用時也需要保養,新人或普通愛好者不建議購買,國內的商業登山隊都提供裝備租用的。而且買了高山靴,還得配上一個冰爪,目前攀冰用的冰爪大多選擇BD和petzl,價格在1000以上,有點小貴。
登山鞋的選擇上主要是舒適和保暖,儘量選擇大品牌吧,目前某寶上100多200多的登山鞋五花八門,但實際使用效果並不如意,至少無法勝任5000以上的登山活動。繩子:主要分為兩種,靜力繩和動力繩,很多新人對於繩子的概率不太清楚。
動力繩一般用於攀巖保護, 動力繩子有彈性,能夠延展更長,吸收更多的能量,給衝墜著更好保護。靜力繩一般用於高度的速降或者搭索過澗。還用於
探洞、救援中。靜力繩就象鋼筋一樣沒有彈性,如果用於攀巖保護,直接使脫落者腰部骨折。
主繩(動力繩)是整個攀巖保護系統的核心,UIAA標準的動力繩設計標準:是一個80KG的攀爬者在衝墜係數為2時脫落,對自身所產生的衝擊力不超過12KN(人體的受力極限,實驗表面人體可以在短時間內承受12KN的衝擊力)
而在靜力繩保護下,一個短於1.2米的脫落就可能對脫落者造成及其嚴重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我們在購買繩子的時候,應當選擇正規的大品牌,結合自己的登山情況進行購買(另外:登山活動中,繩子是不外借的,在使用過程中應當對繩子的使用進行記錄,定期對繩子進行檢查,不要貪便宜在閒魚或論壇,購買二手主繩)
冰鎬(行走鎬、技術鎬):
行走鎬,我們通常稱作大鎬。其特點:鎬柄豎直或者僅僅略微彎曲;鎬頭幾乎和鎬柄之間夾角較大;鶴嘴較厚且不鋒利;鎬柄末端帶尖,方便插入雪中;長度介於55釐米-80釐米之間
其作用:行走時自我確保;滑墜時用於制動;雪坡下降時用於保護;還有一些附加的功能,比如在營地挖坑或者在雪坡上砍出步階。
技術冰鎬主要用途是攀冰運動和高難度的技術型雪山攀登。價格較貴。
普通愛好者或者新人,只需要購買行走鎬就可以了,目前的商業登山,已經是提前做好保護站的,只需要我們藉助行走鎬和上升器,就可以完成攀登。
上升器、下降器、ATC:
上升器和下降器顧名思義在登山過程中輔助自己進行上升和下降。通常使用的是胸式上升器、手持上升器和8字環下降器。
ATC:主要用於保護及下降,把ATC與「8」字環相比較最大的優點是繩索過鎖後不容易發生變形,造成捲曲絞勁。另外ATC是靠制動端下壓來產生繩索型變而增大摩擦力的,因此ATC一般都分制動端和攀爬端,在使用過程中,特別在按裝繩上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一旦錯誤就可以直接發生致命的危險。(建議新人在沒有他人的指導下,下降時使用8字環)
鎖:無論是攀巖、阿式攀登還是具有探險性質的徒步,都會用到主鎖,我們在購買主鎖時候,應該知道它所有參數。
主鎖我們一般分為幾種類型:
梨行鎖:保護性主鎖,頂繩保護、連接ATC等。優點:大長段的護繩面,打開麼好入繩。缺點:比其它鎖重,沒有D形鎖堅韌,價格相對更貴。
D形鎖:保護站著力點,雙向硬連接、穩定、堅韌。優點:重量輕,最堅韌。缺點:開門空間比梨形小。
O形鎖:O形鎖簡潔對稱的形態,利用組合使用。優點:價格便宜,承重最穩定。缺點:較重,強度最低。
徒步鞋:徒步鞋一般是分低幫、中幫和高幫鞋,徒步鞋與普通的登山鞋,區別是不太明顯;我們在選擇徒步鞋時,一般根據你自己走的線路來選擇。但我們通常的選擇是高幫、硬底、防水的徒步鞋。
高幫是為了保護腳踝;
硬底是為了卡冰爪,而且在一些山野碎石路線上能夠很好的保護腳部;
防水是為了保持足部乾燥。
另外還有一種是
越野跑的鞋子,這種鞋子的最大優點是輕便、透氣性好。缺點是防水性不太好。
我之前穿過好幾個品牌的徒步鞋,
凱樂石、
北面、
探路者、駱駝。越野跑的鞋子有一雙
薩洛蒙。總體來講,幾個比較熱門品牌的徒步鞋
大同小異,雖然現在都是採用的防水、透氣
面料,但透氣性還是不夠好,所以在徒步過程中,多備幾雙襪子是很必要的。薩洛蒙的鞋子比較好看,也很輕便,但我去登山的時候從來沒穿過,如果在旱季的時候穿去徒步、登山,問題應該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