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中國戶型的第二bug是什麼?第一Bug無玄關。
絕對是陰暗狹小的衛生間!其面積被開發商使勁壓榨,3㎡已經算是不錯的了!並常年伴隨著陰暗潮溼、異味難除的症狀。
衛生間至少要擁有如廁、洗漱、沐浴三大功能,可附加洗衣功能。將這些功能塞在小破衛生間內、毫無距離感,一家人使用起來還不得天天打架啊!
圖片來自設計師Michael
那已經這樣了,還有擁有乾濕分離的機會嗎?有啊!
1、衛生間擴容,搶佔其他空間面積
拎出如廁區
戶型改造前後對比 | 以下圖片均來自@設計師文駿
衛生間症狀:原本的衛生間只有3㎡,洗漱、如廁區挨在一起,屋主希望能夠乾濕分離,並擁有浴缸。
解決辦法:設計師採用犧牲掉次臥面積給到如廁區的方式來實現。
改造後的乾濕分離衛生間長這樣
佔用一部分客臥空間(客臥不需要太大),將如廁區獨立出來;利用移動玻璃門將洗漱幹區和沐浴溼區分開,並放下了浴缸。
從客廳角度看洗漱區,其右側是獨立如廁區。
洗漱區的位置沒有設置門,用半簾代替。一方面可以節省出來空間,另一方面洗漱區不需要隱私保護,同時方便進出。
用玻璃門來分乾濕區,常見且好用的辦法。
獨自安靜得享受如廁時光吧。PS:有些人有幽閉恐懼症,太小的如廁區可能不適合他們
獨立廁所長這樣,壁掛馬桶上方的櫃內是給隔壁浴室提供熱水的即熱式電熱水器(熱水器最好不要放到溼區,可能有漏電等危險)
拎出洗漱區
改造前戶型圖,衛生間太小 | 以下圖片均來自@屋主葉子&大熊
衛生間症狀:屋主葉子&大熊買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二手房,改造前廚房和衛生間擁有「老破小」的通病,基本不能見人,面積小的可憐。
改造後衛生間,乾濕分離
解決辦法:為了擁有乾濕分離衛生間,設計師將洗漱池拎出來,放到原本餐區的位置,並改變了衛生間門的位置。這樣,能實現如廁後洗手、飯前洗手的流暢動線。
這個角度看餐區,能看到衛生間的洗漱幹區,平時洗完手直接用餐,旁邊頂天立地的櫃體可用來收雜物。
原本餐區的位置變成了洗漱區和收納雜物區。拎出來的洗漱池也能選擇1.2米、尺寸大一些的了,兩人可同時使用。日常生活中也不會出現洗漱和如廁衝突的尷尬情節。
這個角度看衛生間,乾淨整潔。
馬桶區和淋浴房以玻璃隔斷分開,更方便。
改造前戶型圖 | 以下圖片均來自@設計師史寧
衛生間症狀:衛生間面積狹小,原來的馬桶位,寬度只有730mm,如廁特別拘謹,甚至伸不開腿。
改造後戶型圖
解決辦法:設計師將洗臉池旋轉90度,移到了過道,給馬桶位留了更舒適的尺度,也避免了洗手臺鏡子正對著次臥的風水問題。
衛生間前後對比圖
來看更具象的圖紙。
拎出來的洗漱區,讓如廁區和淋浴區寬敞了不少,也更方便使用。原先的地排水,改成了牆壁排水,增加面盆底下的收納力。
馬賽克磚讓衛生間整潔又精緻
淋浴區和如廁區按照常規玻璃門的方式分離開來。頂部採用了強化複合地板,防水性也超好。
改造前戶型圖 | 以下圖片均來自@屋主就是6
衛生間症狀:無窗、面積小,只有1.5*1.6m的空間,無法乾濕分離。
改造後戶型圖,將洗漱區獨立
解決辦法:將衛浴間向過道推了40cm,拎出洗漱區,實現乾濕分離;溼區開窗洞,解決暗衛採光、通風問題。
洗漱區兼顧收納:左側牆面設置壁龕收納區,上半部分開放式設置,「日用」類的化妝品、護膚品等瓶瓶罐罐收納在這,拿取更方便。下半部分做封閉櫃,作為囤貨區。
乾濕兩區由一塊玻璃移門分隔開。在溼區開了窗洞,解決了暗衛採光、通風問題???
拎出洗漱區、獨立如廁區
改造前戶型圖 | 以下圖片均來自@設計師夏天
衛生間症狀:雖然方正,但因為三代同堂一起居住,洗手間只有一個,搶廁所在所難免。
改造後戶型圖
解決辦法:拎出洗漱池、獨立出如廁區,徹底實現四分離衛生間,消除搶廁所的尷尬。
洗手臺單獨放在了主臥的門口,因為沒有溼氣,牆磚只需貼半牆,乾淨清爽。
穿過洗漱區,洗衣間、淋浴間、馬桶間都是獨立的空間,互不影響。
因為洗澡會產生霧氣,太過密封不透氣,老人會缺氧,所以原衛生間帶窗的區域就留給了淋浴間。
如廁間做了壁掛馬桶,節省空間,減少衛生死角。
2、重新規劃空間???
廚衛對調
改造前戶型圖 | 以下圖片均來自@設計師陳龍
此衛生間症狀:暗衛,很小,無法實現乾濕分離。
改造後的戶型圖,廚房變衛生間
解決辦法:請煤氣公司移位,將廚衛互換,改造後的衛浴間不僅實現乾濕分離,也增加了通風和採光。
洗漱區、如廁區
和廚房互換了位置的衛浴間,是個長條型。面積也變大了、通風、採光問題也解決了,實現乾濕分離就好辦多了。
洗衣區都能放得下
利用牆面夾角,塞下洗衣機和烘乾機,右側為淋浴區,利用玻璃門進行乾濕分離。
淋浴溼區
因為淋浴區的窗戶是整個衛浴空間的主要採光點,利用玻璃門也是為了引光入室。???
衛生間、廚房互借位置
改造前的戶型圖 | 以下圖片均來自@設計師徐睿
衛生間症狀:雖然方正,但面積小,無法實現功能分區。
改造後的戶型圖,衛生間乾濕分離,擁有日式浴室
解決辦法:洗手間和廚房互借面積,保證充足的空間做乾濕分區。將沐浴區設在最裡面,合理規劃尺寸,讓淋浴和浴缸並存。
衛生間安排在廚房、客廳與臥室的三角區。門做成自閉軌道推拉門,避免了去廚房開門擋路,或者與臥室兩門相交的尷尬。
衛生間做了雙區分離,進門後先是「幹區」,洗手臺與馬桶面對面。因為洗手臺背靠廚房,向廚房方向延伸借用一部分面積, 就保證了給馬桶區預留足夠的空間。
馬桶是壁掛式的,佔地面積小。後面的牆體做成半高的,可以放東西。上方空間做成吊櫃儲物。
內側浴室的外部為日式淋浴區,裡面為靠窗浴缸。淋浴區佔據的寬度一般為800mm-1000mm之間,根據日式沐浴傳統,配了小凳子坐下衝身,前方牆面掛鏡子並設置一個臺面放沐浴物品。???
重新砌牆
衛生間改變前後對比圖 | 以下圖片均來自@設計師Michael
衛生間症狀:被擠壓成異形空間,沒有家政洗衣房,毫無舒適度。
解決辦法:在玄關與衛生間之間重新砌牆,利用牆體設置洗漱幹區和洗衣區,原來的小陽臺分隔成淋浴房和如廁區。
改造後衛浴空間形成了如廁區、淋浴房、幹區三分離。新建的直牆背面是幹區和洗衣區,能夠滿足入戶清潔問題,並形成了一條高效的生活動線。
淋浴房和如廁區是原來小陽臺改造的,使用了透光不透明的長虹玻璃門,既能保證採光,還可以兼顧隱私。
改造前後戶型圖 | 以下圖片均來自@設計師馬志成
衛生間症狀:衛生間本來的面積極小,沒有自然採光。屋主想要暗衛變明衛,以及裝下洗手臺、浴缸、獨立如廁區、洗衣區。
改造前後衛生間對比圖
解決辦法 :設計師為了讓衛生間的動線更為合理,各個功能區分離,同時讓室外的光線能夠照進室內,拆除了衛生間原有的隔牆,重新布置。
牆外與沙發區之間規劃洗衣區;牆內三式分離,有獨立的如廁區和泡澡淋浴區。
單向玻璃其原理是利用兩個空間的光差,從強光一側看弱光一側,即是鏡子,從弱光一側看強光一側,即是通透的玻璃。
為了引光,新建的衛生間牆上設計了一塊單向玻璃,在白天它可以作為穿衣鏡使用,以及將陽臺窗戶的光進行反射,為客廳和衛生間補光。在夜晚,也能滿足屋主在浴室泡澡時看電視的需求。
從裡面能清晰的看見外面
衛生間內,在小淋浴區定製了一款小浴缸,有1300mm的寬度,使用起來剛剛好。
如廁區,選用了小戶型常用的500mm深度的馬桶,馬桶上方也做了一些儲物功能,滿足日常衛生紙和潔廁用品的囤貨。
重新規划動線
改造前戶型布局 | 以下圖片均來自@設計師TK
衛生間症狀:面積小,無法徹底乾濕分離,動線不夠合理。
改造後戶型布局,動線合理,徹底實現四分離衛生間
解決辦法:創造一條環形動線,貫通臥室、衛浴及衣帽間,全方位提升各空間的使用效率。馬桶區、洗漱更衣區、浴室都是獨立存在的。
日式四分離衛生間,設備完善、功能齊全、動線合理。
這樣來看,右側的小門,連接臥室衣帽間(實現從衣帽間走進浴室的合理路線)。衛生間的3個核心功能空間(浴室、洗漱間、馬桶間)完全分離並獨立,大大優化使用感受,提升效率。
幹區:洗漱、洗衣區
洗漱區臨近浴室,洗衣機也設置在這裡,洗完澡換下的衣服能直接進行清洗。
溼區:完全隔斷水汽的浴室
浴室是完全獨立的空間,採用三協的浴室摺疊門來完全隔絕水汽,避免溼區對衛生的影響,以及家電、潔具和家具的損傷。
浴室內裝了松下浴霸,有熱乾燥和冷乾燥兩種模式,每次洗完澡開30分鐘基本全乾。
浴室小,也能兼顧淋浴和泡澡,利用坐式浴缸也能實現泡澡夢。
馬桶間在原本進門的位置,單獨設置洗手臺,如廁後能及時洗手。
3、2㎡小暗衛簡易改造,打造內凹溼區
以下圖片均來自@屋主大苗
衛生間症狀 :只有2㎡,是個迷你小暗衛。
解決辦法 :利用水磨石地面的石材厚度在淋浴區做了個低於幹區地面約2cm的內凹區域,洗澡時水基本不會流出來;用浴簾圍合出淋浴溼區。
洗漱幹區的迷你鏡櫃和臺盆櫃都購自宜家,吹風機以及日用品都能妥妥收下。
衛浴間內加裝了帶除溼功能的風暖機,每次洗完澡後開半小時乾燥功能,盡力讓小暗衛也能四季乾爽。
乾濕分離衛生間,必須擁有!
看完後,你有靈感了嗎?
那來做課下作業吧!
此衛生間不足2㎡,屋主希望能夠乾濕分離!
大家來出出主意吧,太愁人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