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校近日開展了「慶國慶·迎中秋·清淨校風·清新學風」為主題剪紙創作活動。在舉國歡慶的日子,將非遺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勤儉節約結合起來,培養孩子們從小秉持勤儉理念,樹立愛國情懷。
課堂上,非遺傳承人謝老師向同學們講解剪紙
「我今天來教大家剪一些與節日相關的圖案,以及五折法的運用……」在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武剪紙」第三代傳承人謝傳昊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聚精會神,手拿剪刀,時而手捻紅紙、輕剪細裁;時而精心擺弄,細細欣賞。剪刀在他們的手上不停地上下翻飛,孩子們把自己熱愛祖國的心意裁剪進了多彩的紅紙裡,不一會兒功夫,孩子們就剪出了五角星、蓮花等各種精美的圖案。
謝傳昊是綿陽羌族人,五歲跟隨父親學習剪紙藝術,現為四川省省級非遺項目「平武剪紙」第三代傳承人。為了更好地鑽研非遺剪紙這門藝術,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後的謝傳昊便選擇了從事教育工作,將剪紙技藝傳授給更多熱愛它的孩子們,培養他們對剪紙的興趣和愛好,弘揚民族文化。
「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和一名老師,我的目的就在於這樣做能夠把我們的非遺文化根植於學生們心中,根植於他們的日常教育當中,也能夠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激情。」謝傳昊說,近距離接觸非遺,讓學生們體會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偉大創造力,感受到了非遺傳承者身上傳遞出的技藝匠心精神,無形中也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一顆保護並傳承非物質文化的種子。
「你看,這是我剪的五角星。」五年級學生楊雨宸臉上洋溢著天真幸福的笑容,他說:「我今天學會了剪紙的技法,也聽了老師給我們講解要勤儉節約過節,我要把今天剪的作品帶回家送給父母,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團團圓圓的過節。」
近年來,該校將非遺剪紙課引入課堂,同學們零距離感受傳統剪紙藝術的魅力的同時, 培養他們從小養成樹立勤儉節約的意識。西街小學校長李傳春介紹說:「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就能接受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學校把剪紙藝術作為學校的特色教育,讓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文章來源 | 德陽日報愛讀EDU
【來源:德陽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