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山海經》記錄了大量的民間神話故事和光怪陸離的動物妖獸,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日本的妖怪文化。今天要介紹的就是日本志怪動漫:《怪化貓》。
《怪化貓》由中村健治執導,櫻井孝宏擔任CV,整部作品用五則志怪小故事組成。在豆瓣上它的評分高達9.3,就連一貫以苛刻著稱的IMDB也給出了8.3分的評價。
《怪化貓》講述了五個有關妖怪的故事,妖怪的出現往往會給人們帶來奇詭的事情。每當這時,就會出現一個手持退魔劍的人,他沒有名字,自稱「只是個賣藥的」,因此觀眾稱呼他為「賣藥郎」。但是要拔出退魔劍,斬殺妖怪,是需要條件的。按賣藥郎的說法,需要找出妖怪的「形」「真」「理」才能退魔。「形」是由人的因緣所構成的妖怪的形態。「真」是事件的真相。「理」是當事人的真實想法。
作品由日本家喻戶曉的「座敷童子」「海坊主」「無臉怪」「鵺」「化貓」五個故事組成。
座敷童子篇
一個女子神色慌張的站在一家旅館裡,原來她是大戶人家逃出來的女傭,懷了少爺的孩子,卻被刺客追殺。
不得已,她央求已經客滿的旅館老闆娘收留她一宿。老闆娘拗不過,只好帶她去了一個從不住人的房間。
不料這個長長的樓梯總是傳來哭聲,還經常出現意義不明的不倒翁。
原來旅館以前是一家妓院,從事花間之事的風月女子懷了孕都被老闆娘墮了胎。店小二則是幫兇。
這些未出生就死亡的嬰兒越來越多,積攢的怨念也越來越大,最後物化成了怪。也就是「座敷童子」。
這和日本民間所傳的「座敷童子」並不一樣,傳聞中,「座敷童子」會給家裡帶來好運,是福旺的象徵。可是在《怪化貓》中,「座敷童子」卻成了小孩怨念所化的物怪存活於室內。
海坊主篇
海坊主的故事發生於一艘在大海上行駛的船中。
船上的人身份各不同,有女孩,有想暴富的船老大,有自認無所畏懼的武士,有油嘴滑舌的修行者,還有一個得道高僧和他的侍徒。他們帶著不同的目的前往江戶。但很快有人利用磁鐵改變了羅盤的方向,導致商船駛入了怪物之海。
而海座頭的出現把劇情推向了高潮。在海座頭面前,每個人都需要回答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它會用一種樂器把內心最恐懼的東西引出來。
隨著海座頭的問話,迷霧漸漸散開。原來那個肥胖的高僧就是罪魁禍首,他因為三十年前的一場兄妹不倫之戀,以及對待地位名聲的執迷,讓自己的妹妹成為了祭奠大海的「人柱」。
這一章有一個彩蛋,當海座頭問賣藥郎最害怕的是什麼時,賣藥郎回答:「世間再無形、真、理。」回答完畢,海座頭撥響樂器發出聲音,在那份幻覺中,賣藥郎漸漸消失。
所以有很多觀眾都猜測賣藥郎的真實身份就是這個世界的形、真、和理。
無臉怪篇
無臉怪的這一則故事極具心理學特點。像很多心理犯罪電影一樣,故事中出現了著名的「潛意識殺人」。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蝶」的女性。在蝶的潛意識中,她殺死了自己丈夫一家。
賣藥郎在開場的牢獄中和「蝶」對談時說過一句話:「心在牢獄,身在牢獄」。蝶因為丈夫一家對她的虐待而產生怨恨,日積月累,這份怨恨便孕育出了「無臉怪」。而「無臉怪」讓她相信是她親手殺了丈夫一家。
可是自始至終,故事都只是蝶的潛意識的反映。真正的真相是在「她殺丈夫」的那一天,蝶殺死了自己。
故事的結局是蝶終於逃離了自己的心牢,等待往生。
鵺篇
鵺的故事講的是欲望。
這也是五則故事中最容易被理解的一篇。故事起源於一塊名為「東大寺」的傳說中的沉香木。
沉香木的所有人,是一個名為琉璃姬的女子。
她用沉香木招婿,卻死於因愛生恨的尖鼻子商人之手。
除了這個自稱為真愛所來的尖鼻子商人,剩下的三個人,士族(開頭死亡的那個人影),武士,和一個戴帽子的人,都是為了沉香木。
在設定裡,士族識香,就像中國古代貴族識玉一樣,是個可以抬高自己地位和身價的事情。因此不懂識香的武士為了往上爬,殺了士族。
為香而來的戴帽子的,最後摔斷了脖子。
而妖怪「鵺」,則是沉香木的香氣所化。他憑藉香氣幻化出別人想要追求的東西,讓那些追求虛無縹緲的人都死於非命。
因此在這場追尋中,所有人都死於自己的欲望。
諷刺的是,當沉香木破碎,鵺消散,那些沉溺於香氣中的亡靈還是一臉的陶醉。
化貓篇
化貓的故事發生在近代。這則故事描繪的社會風俗像極了民國時期的上海,脂粉氣息隨著畫面撲面而來。
故事發生的時候,正值地下鐵路開通之際,幾個看上去毫不相關的人被關在同一節車廂。他們之中有報刊社社長,有列車長,有市長,有警督,有寡婦,還有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
可很快,陸續的有人消失。每一次消失都伴隨著怪異的事情發生。
始作俑者依然是妖怪。它因一個枉死的女記者而生,借一隻死亡的橘貓化為物怪。
當賣藥郎詢問「化貓」的形、真、理之時,卻沒有人說實話。「真兇到底是誰?」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們心中。
最後的真相是由「化貓」自己揭開的,它讓賣藥郎看到了事件的真相:原來每一個人都是「兇手」,這些人全部都間接或直接的參與,或者見證了女記者的案件。女記者拿到了市長貪汙的證據,為了成為一個名記者,她把這個爆炸性的內幕透露給了對女性有歧視的報社社長。
然而天真的女記者並沒有意料到,社長和市長是一夥的,並和市長商量要把女記者的新聞壓掉。於是社長約她到火車要經過的霧原陸橋上,在凌晨交稿。
不料在橋上,陰謀敗露,他們發生口角和扭鬥,最後社長動了殺心,把女記者推下了橋,並偽造成自殺現場。
女記者摔下大橋,掉落到鐵軌上,卻並沒有死亡。凌晨五點是第一趟火車運行的時刻,瞌睡的列車長也並沒有注意到前方鐵軌上的記者。
重傷的女記者無力動彈,一隻流浪的小貓跳到她的身體上,被列車一併碾壓。
在女記者和社長爭執的同時,寡婦在距離案發現場不遠的一個屋子裡偷情。她聽到了爭吵,以及女記者的呼救,卻並沒有打算管這閒事。聽而不言,於是在「化貓」前來復仇時,寡婦的耳根發癢,不停的流血。
除了寡婦,案發當時,凌晨早起送牛奶的小男孩也騎著自行車路過這座橋。他雖然目睹了整個案發過程,卻逼迫自己相信了之後報導的女記者自殺的事情。眼見不為實,因此「化貓」撓瞎了他的眼睛。
在咖啡館工作的小女孩則在這起事件裡提供了偽證,她希望通過上報紙而成為明星。為了讓這件事變得更有噱頭,她謊稱女記者曾經悶悶不樂的出現在咖啡館,一度有輕生的想法。謊從口出,於是「化貓」廢了她的嘴巴。
至於那個辦案的警督,他受市長指示,從輕處理,草草結案。對於一個惡劣的案件,他並沒有盡到一個公職的責任。最終使得女記者的死亡真相無法得到昭雪。
結局裡,「化貓」心甘情願的被賣藥郎斬殺,得到超脫。而地鐵上發生的這一切就像一場夢境,除了市長和社長,其他的人都沒有死,就像經歷了一場靈魂深處的拷問一樣。
在社會這個群體中,人和人之間都有著若有若無的關聯,他們都是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網上流傳的一句話:不論是多好的人,只要他一直在努力上進,那他一定在某人的故事裡是個壞人。
對於《怪化貓》這個作品,它有著濃重的日式風格。這一方面是日本文化對中國妖怪的「再塑造」和「本土化」,一方面是在表達風格上使用了極具藝術價值的浮世繪。浮世繪,就是日本的風俗版畫。70%以上內容都是妓畫和伎畫,有著典型的花柳街色情藝術。但因為貼合現實,是以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為主的作品樣式,因此受到了很大的追捧。即使是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諸流派大師也無不受到此種畫風的啟發。
對於《怪化貓》的畫面藝術,知乎上有人做了更為詳細的解答。
日本一直有一種大唐情結,這種情結不僅反映在畫面上服飾上,也反映在文化上。談及日本的妖怪文化,就不得不先提及中國著名的誌異繪本:《山海經》。
《山海經》是一本樸實卻又怪誕的先秦地理人文古籍,它記述了神話、地理、動植物、醫學、藥學、宗教、巫術、物產等等方面,包羅萬象,堪稱百科全書。而在《山海經》裡最讓人感興趣的恐怕就是虛無縹緲的民間神話故事和光怪陸離的動物妖獸。被譽為日本妖怪研究專家的漫畫家水木茂曾在《中國妖怪事典》中作序,「據井上圓了所言,其中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日本妖怪)是傳自中國的妖怪。遣唐使將這些妖怪的事跡帶回了日本」。
因此,日本妖怪文化成為了一種極具東方古國色彩的志怪文化。也因此產生了許多這類題材的優秀作品。而為何將《怪化貓》稱為神作,知乎上也有相關專題。網友是這麼評論的。
揭露醜惡並不是難事,而是在醜惡之後能夠留下一絲溫情,發人深省,這才是最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