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記者邢飛龍
眼前的場景讓人很難想到這裡原本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傑瑞邦達公司內本應密閉處置的黑色汙泥正不斷散發出陣陣刺鼻的氣味。
道路兩旁工廠林立、機械廢品隨處可見、刺鼻氣味久久不散。這一幕,是中央第二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看到的場景。
2016年,在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中發現,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2013年批覆的《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範區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體規劃》)中,侵佔了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1293畝。隨後,自治區在整改方案中提出,要調整總體規劃,將侵佔的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1293畝調出規劃範圍。同時對確認佔用保護區的區域進行生態恢復,在2018年年底全部完成所有整改工作。
然而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對寧夏開展「回頭看」時,在下沉督察中卻發現,這片被侵佔的土地非但沒有得到生態修復,園區內反仍不斷引進新建項目,保護區範圍內的數十家化工、拆解企業依然正常生產。
保護區內多家企業仍在生產
「我們公司是2011年在這兒建設的,從來沒聽說過這裡是自然保護區。」寧夏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範區寶利達化工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在面對督察組現場抽查時疑惑地說。督察組到達時企業正在生產,廠區內部有明顯的刺鼻氣味。
據了解,寶利達化工主要通過回收廢機油來生產液化氣和輕烴。在一份《靈武再生資源園區企業於白芨灘自然保護區(環保部備案底圖)邊界關係圖》中可以看到,企業所處位置全部位於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
而在保護區的更深處,一家名為傑瑞邦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引起了督察組的注意。「這家企業我們一周前已經來暗查過了。在暗查中發現這家企業非常警惕,廠內還堆放有大量油泥。」督察組工作人員表示,為了不打草驚蛇,督察組在拍照取證後便離去。
「今天在現場看到的情況和一周前我們來暗查時有明顯變化,說明企業並未停止生產。」然而企業一名工作人員在問詢中百般抵賴,一口咬定企業今年並未生產,當督察組拿出暗查照片並查出生產記錄時,這名工作人員才承認企業一直在24小時生產。
現場發現,企業廠區全部位於保護區內,共侵佔保護區面積21畝,廠內建有數個汙泥池,池裡堆滿了黑色汙泥,不時散發出陣陣惡臭。而企業所謂的治理措施,僅僅是在汙泥池上搭個棚子。
「按照規範,這種汙泥是需要密封處置的,不然人受不了。」在督察中企業相關負責人承認。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治汙設施不齊全、運行不規範的企業,竟然有著完備的審批手續。企業出示的環評手續顯示,企業2014年建成,由靈武市環保局批覆。此外,在一份林業部門為其出具的《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中,赫然寫著「同意佔用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國有林地」。
而在經營舊家電拆解的億能固體廢棄物資源化開發有限公司內,督察組則發現大量屬危險廢物的廢渣隨意堆放在廠區一角,無任何防護措施;廠區油汙遍地,環境髒亂。
「這家企業我之前來過,但都是在中控室裡看看監控,沒有像督察組這樣看得這麼細緻。」靈武市有關負責人隨同督察組在廠內檢查時坦言。「好多之前沒有發現的問題,都暴露出來了。」
隨後督察組又抽查了數家汽車、金屬拆解場,無一不是場內環境髒亂差,廢機油隨意落地甚至掩埋,有的甚至還在廠裡擅自建了一處鐵精粉提選設備,產生的廢渣和汙泥隨意排放至一處汙泥池中,沒有任何防護措施。
整改不力反而變本加厲
事實上,從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後,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範區侵佔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問題即由自治區發改委牽頭,對《總體規劃》進行調整。然而自治區發改委在這一年半時間內所做的工作僅僅是致函靈武市政府、靈武市發改局,要求加快修編規劃,並未採取實際行動,也未就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上報自治區政府,致使規劃調整、對佔用區域實施生態恢復等中央環保督察反饋任務未有實質性推進。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推動規劃調整工作受阻後,為了推卸責任,自治區發改委在2018年4月發文撤銷了《總體規劃》,徹底當起了「甩手掌柜」。
與此同時,靈武市政府也在這一問題上左右搖擺。據了解,靈武市政府將問題解決寄希望於重新勘界,但始終未對勘界工作進行評估,同時對整改方案要求的「對確認佔用區域進行生態修復」工作也沒有實質性措施。不僅如此,在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未落實到位的情況下,靈武市政府還擅自於2017年12月底對此問題進行了銷號處理,在中央督察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上弄虛作假。
而對於園區管委會來說,園區內企業管理混亂、「散亂汙」企業叢生現象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據了解,在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後,園區內一些手續不全、環保設施運行不正常的企業非但沒有被叫停,反而規模仍不斷擴大,一些無審批手續、無治汙設施、工藝落後的違法項目也在此紛紛上馬。據統計,2017年~2018年仍有6個新項目被引進園區,截至目前,園區內「散亂汙」企業已達到25家。
如此多的違法違規行為,當地環保部門是如何履行監管職責的?靈武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於園區內大多數的小微企業,環保部門每年僅會到現場檢查一到兩次。調查了解到,當地環保部門對一些未批先建項目僅責令其停產,並未對其進行查處。園區內50多家企業,2017年當地環保部門僅查處了3起違法行為,環境監管嚴重缺失。
針對園區侵佔白芨灘保護區所涉及的不作為、亂作為等情況,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