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兩年前免費發種苗,引導農戶房前屋後種果樹,如今——
陵水庭院「聚寶盆」開始「招財進寶」
■ 本報記者 蘇慶明 通訊員 陳思國
8月27日,海南日報記者一走進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大開村,就見村民的房前屋後、村道兩側密集地種著菠蘿蜜、蓮霧等樹。
8月27日正午時分,大開村貧困村民楊飛站在門前一棵菠蘿蜜樹下,忙著給果樹剪枝。「今年已經賣了十多個菠蘿蜜了,賣了近400元。」他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由於樹齡不長,掛果不多,「再過一兩年菠蘿蜜會更多。」
楊飛家的外牆上,畫著一位婦女挑著兩筐菠蘿蜜去售賣的宣傳畫。在大開村,這樣的宣傳畫隨處可見,宣傳畫上還有鼓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的字樣。共有35戶人家的大開村,一共種了約1200株菠蘿蜜樹,戶均近40株。「這些樹的種苗大部分是兩年前政府免費發放的,鼓勵農戶種植來增加收入。」大開村村民小組組長陳伯良介紹。
隆廣鎮東山村的67戶村民,利用數年前政府發放的芒果種苗,種了四五十畝芒果樹,其中相當部分集中種植在路邊的坡地上。一位村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去年芒果價錢不錯,大家賺得也多,今年受市場影響,價格雖偏低,但也沒虧本。
陵水農委主任高曉飛介紹,2016年4月,陵水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一項農村工作來進行部署,要求各村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後及道路兩旁的閒置土地,由政府免費發放種苗,引導農戶種植效益好、銷路暢通的菠蘿蜜、蓮霧等農作物。「發展庭院種植,農戶比較容易接受。」高曉飛介紹,2016年至2017年底,陵水累計投入700多萬元,完成庭院經濟種植1.7萬畝,在近500公裡的道路上種上了農作物,1萬戶農戶受益。
不過,庭院種植雖易為農戶接受,但要取得理想效果也非易事,後續還需要大量的管護工作。高曉飛認為,政府應當加強引導,提高農戶的養護意識。
據介紹,陵水今年將出臺新的庭院經濟計劃,繼續引導農戶因地制宜種植更多農作物,同時將引導農戶整合土地集中種植,鼓勵合作社帶動農戶種植,以及實行「庭院+基地」的聯動種植模式。(本報椰林9月2日電)